敏感在很多语境下,是一个带有一定“贬义”的词汇。人们往往认为敏感的人情绪不稳定、是个火药桶。实际上敏感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指的是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对于温度敏感的人,他们冬天可能会更怕冷;对于疼痛敏感的人群,他们在化验血时可能会更排斥。对于外界事物敏感的人群,对于各类的情绪捕捉也会更加准确。对于敏感人群来说,有哪些优势和弊端呢?
敏感人群对抑郁症治疗的接受程度即使是现在,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将抑郁症和敏感画上等号。由于抑郁症的特点,敏感人群在体验不同的情绪上确实具有天然优势,更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捕捉到其他人难以察觉到的情绪变化。同时,敏感人群在接受抑郁症干预治疗时,也能够更加快速地改善抑郁症状。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学者发现具有高敏感特性的抑郁症患者对于干预治疗具有更好的接受程度。在经过为期3-4个月干预治疗后,高敏感组群体(均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效果可以持续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并且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低敏感群体。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91886915001737
敏感人群在社交互动中可能会过度解读他人传递的信息,从而将自身处于焦虑之中。在社交互动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十分模糊化的说话方式,比如:和朋友一段时间没有见面,见面时朋友说了一句:“这段时间你都不联系我”。这样的说话方式在朋友之间是一个正常的玩笑,但是敏感人群可能会将这种说话方式附上情绪色彩,引起个体对于这种中性语句的过分解读。一些模糊的信息在社交互动中是必要的,但对于敏感人群来说却不同。敏感人群会过度关注这些社交信息,并且过度关注和寻找能够使其保持积极的社会互动的信息。这也造成了敏感人群可能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状的侵扰,在经历一些压力事件时,容易增加他们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自尊心也容易受到敏感这一特性的影响,自尊指的是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主观感觉(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欣赏和爱)。自尊心高度不稳定的人群,通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他们对于日常的经历反应强烈,对于模糊的社交信息也会表现出过高的焦虑感。研究表明,社会敏感性和个体的自尊心呈现负相关;也就说,敏感性越高,自尊心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对于社交互动中反馈的感知就会越模糊。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91886918304173#:~:text=Individuals%20who%20are%20socially%20hypersensitive%20are%20overly%20concerned%20with%20how,et%20al.%2C%201994).
敏感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敏感性本身只是性格特质的一种特征,而不是一种障碍。就像是外向和内向,并没有哪一种性格一定是完美的。敏感性和一些心理障碍有关,比如具有高敏感性的人群有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从这一点上来说,敏感会增加个体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但是,敏感人群也有着优势:比如对于感官信息处理的敏感性。感官处理指的个体如果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包括声音、感觉、他人的情绪、气味等。指的是对于行为特征捕捉的敏感性,对于微妙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于情绪反应遭遇过度刺激后的缓解。对于各类微妙情绪的意识,是共情能力的基础。敏感性高的人能够根据语言的描述更加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理解他人感受。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敏感也是一种优势,可以增加个体与他人的联系。敏感具有两面性,其实,了解自己对于事物的敏感性更为重要。对于自己性格的了解可以帮助自己规避使自我压力过大的场合,同时有助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场合。在生活中,进行一些“减压计划”(比如阅读等)可以帮助自己有效地过滤因为敏感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正向情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Yang & Girgus (2018).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hypersensitivity predi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ambiguous feedback and self-esteem.
Pluess & Boniwell (2015).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predicts treatment response to a school-based depression prevention program: evidence of vantage sensitivity.
敏感性本身只是性格特质的一种特征,而不是一种障碍。就像是外向和内向,并没有哪一种性格一定是完美的。
本公众号发布文章初衷是为大众科普脑科学与人脑疾病相关知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内容均由脑脑查阅相关文献选取,内容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脑脑后台申请开通权限。
文章内容可能涉及医疗建议、方法等信息。这类内容只作为信息参考,不含有关于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产品广告或意图,且包含信息不能用于医疗问题解决或疾病诊断。如需帮助应咨询有资格医疗专业人士。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