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身心健康。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主要以清淡为主。这种饮食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是否会有影响呢?肉类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同时也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元素(钙、铁、锌)。尤其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肉类摄入不足可能会引发贫血等症状,对于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素食、肉食与抑郁症状的研究在最新发表的一项来自于巴西的研究中,学者通过对超过1万名参与者的自我量表报告(膳食摄入评估、抑郁量表评估等),发现素食主义群体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食肉者的两倍;同时,学者还发现素食主义的参与者每日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6/12、维生素D、铁和锌等营养元素都远低于食肉者。在上述所列举的这些营养物质中,几乎每一种都或多或少和抑郁症有些许关联,以下列举几种和抑郁症相关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在2020年的研究中,美国和韩国的学者发现,当蛋白质摄入量增加10%,抑郁症的流行率则会大幅降低。一些学者认为,蛋白质之所以和抑郁症有着相关性,是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和色氨酸有着联系。色氨酸是血清素的前体,用来合成血清素。在过往的许多研究中发现,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群体,增加大脑血清素水平能够明显的改善抑郁症状,这也是抗抑郁药物的原理。*虽然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增加血浆中色氨酸的浓度,但是其他神经氨基酸也相应的会与色氨酸竞争,因此蛋白质和大脑中色氨酸水平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t.2020.00207/full维生素D: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水平过低和抑郁症状以及其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同时抑郁症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也明显低于健康群体。一些学者发现,维生素D可能具有着对于神经营养和免疫系统调节的作用。比如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动物模型实验中,服用维生素D可以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维生素D还被发现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比如,调节肾上腺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产生,并防止多巴胺和血清素的过度消耗。同时,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会上调大脑特定区域(如前额叶和扣带皮层)的受体,而这些区域在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70300/抑郁与饮食方式的深层联系一些学者认为,素食主义并不是一定会导致抑郁症;相反,抑郁症可能会致使个体的饮食向着素食主义发展。抑郁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对于个体的心理、饮食、睡眠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影响。在一些研究中,学者发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包括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的症状通常会先于饮食方式的改变,这也就说明了抑郁症和素食主义之间可能会具有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在对于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都会有相关的健康饮食建议,但是抑郁症所造成食欲不振,会明显影响个体的饮食出现改变。素食主义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可能和地理位置有关。在一些西方国家中,素食主义可能会受到社会其他人群的偏见,因为素食主义常常被这些国家列为“少数群体“,这种偏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中,素食主义会明显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素食主义本身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和抑郁症之间可能会受到个体所在地区的影响。人们理解中的素食主义是只有蔬菜没有任何蛋白质;事实上,许多素食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比如豆腐等)。素食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这种方式是个体享受的,那他们便会感受到愉悦。引用文献: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t.2020.00207/full
Oh et al (2020). Association between macronutrients intake and depr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depr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Menon et al (2020). Vitamin D and depression: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无论是哪种饮食方式,均要注意每日饮食中各类营养元素的搭配。如果发现自身出现情绪低落等症状,还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本公众号发布文章初衷是为大众科普脑科学与人脑疾病相关知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内容均由脑脑查阅相关文献选取,内容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脑脑后台申请开通权限。
文章内容可能涉及医疗建议、方法等信息。这类内容只作为信息参考,不含有关于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产品广告或意图,且包含信息不能用于医疗问题解决或疾病诊断。如需帮助应咨询有资格医疗专业人士。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