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发现手机成瘾作为继网络成瘾之后行为成瘾的又一重要表现。人们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足够的乐趣、获得不了满足感、感到挫败想要逃避现实等原因,而过度依赖手机,最终导致手机成瘾。
有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Alhassan et al., 2018),手机成瘾对个体的抑郁存在潜在影响。
另外,对于一些喜欢睡前玩手机的人来说,手机可能会引发大脑的兴奋,影响入睡,导致失眠。失眠恰恰也是抑郁的一个重要诱因。
手机成瘾、社交焦虑与抑郁的关系焦虑情绪,尤其是社交焦虑常常被认为与抑郁有较高共病率,并且社交焦虑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先于抑郁出现。Jacobson 等人(2014)采用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调查数据考察了早期焦虑和晚期抑郁之间的关系, 发现焦虑预示着以后的抑郁。鞠芊芊等人(2018)采用实地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 也提出当社交焦虑较高和成瘾程度很强烈时, 个体极易产生抑郁倾向。同时,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也存在显著正相关。李宗波等人(2017)指出当个体手机依赖程度增加, 其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越多, 同时在人际交流等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则会相对减少, 因而使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孤独感增强, 最终导致社交焦虑。因此社交焦虑很有可能作为手机成瘾与抑郁的中介因素。手机成瘾-抑郁实验在2021年发表在中国心理学会的文章中,将社交焦虑作为中介作用,探究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实验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相关分析表明,手机成瘾、社交焦虑和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 1)。手机成瘾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以该研究的假设为基础,将手机成瘾作为预测变量,抑郁作为结果变量,以社交焦虑为中介变量进路径分析,数据拟合结果如图 1 所示。各适配度统计量均在合理范围内, 分析的结果支持了本研究初步构建的模型的合理性。从模型路径来看,大学生手机成瘾不能直接正向预测抑郁, 而是通过社交焦虑间接地正向预测抑郁。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手机成瘾→社交焦虑→抑郁”间接效应 95%的置信区间为[0.11, 0.25], 中介效果量为 52.63%,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有统计意义,且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手机成瘾对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手机成瘾者更容易产生抑郁。这一结果支持了有关手机成瘾与其他心理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 表明手机成瘾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手机成瘾完全是通过社交焦虑对抑郁产生了影响,说明社交焦虑是手机成瘾引发不良心理适应的重要中介因素。长时间使用手机并不会直接导致抑郁,但是高频率使用手机会造成社交焦虑,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这也在警示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增加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才可以减少抑郁发生的风险。尤其相对于年轻人而言,手机成瘾者更倾向于通过手机与他人建立联系与社交,如果面对手机无法使用的情形时,更容易激发社交焦虑,产生情绪变化,增大抑郁发生的风险。参考链接:
Alhassan, A.A., Alqadhib, E.M., Taha, N.W.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diction to smartphone usage and depression among adult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BMC Psychiatry 18, 148 (2018).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18-1745-4Jacobson, N. C., & Newman, M. G. (2014). Avoidance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ver a decade later.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8(5), 437-445.[程宝珏. (2018).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以中学生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为中 介 (硕士学位论文). 江苏师范大学.][陈春宇, 连帅磊, 孙晓军, 柴唤友, 周宗奎. (2018). 社交网站成瘾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 认知负载和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2), 210–218.][侯娟, 朱英格, & 方晓义. (2021). 手机成瘾与抑郁: 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 的多重中介作用. 心理学报, 53(4), 362.][鞠芊芊, 陈一笛, 甘怡群. (2018).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社交焦虑和网络成 瘾的链式中介作用[摘要].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李红, 杨小光, 郑文瑜, 王超. (2019). 抑郁倾向对个体情绪调节目标的影响——来自事 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心理学报, 51(6), 637–647.][李宗波, 王婷婷, 梁音, 王明辉. (2017).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 社交焦虑的中 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15(4), 562–568.][尹锡杨, 邓彩凤, 郑银佳. (2019). 非临床抑郁个体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 杂志, 27(7), 986–991.][臧福运. (2017). 压力、抑郁对不同社会阶层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 湖 南师范大学.][朱星星, 王康程, 邱江. (2017). 检验一般攻击模型: 个体的情绪、认知和人格因素对攻 击行为的影响 [摘要]. 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赵静波, 陈壮有, 梁舜薇, 盛秋萍. (2019). 医学研究生情绪调节效能感在抑郁与自杀间 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5), 72–77.]
当手机成瘾者面对手机无法使用的情形时,更容易激发社交焦虑,产生情绪变化,从而提高抑郁发生的可能性。
本公众号发布文章初衷是为大众科普脑科学与人脑疾病相关知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内容均由脑脑查阅相关文献选取,内容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脑脑后台申请开通权限。
文章内容可能涉及医疗建议、方法等信息。这类内容只作为信息参考,不含有关于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产品广告或意图,且包含信息不能用于医疗问题解决或疾病诊断。如需帮助应咨询有资格医疗专业人士。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