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种精神状态,指的是个体在一段关系中期望的事物与其在这段关系中所得到的事物不匹配。个体可能会在独自在家时感到孤独,也可能会在和朋友相聚时感到孤独。造成孤独的因素多种多样,可能是自身的性格因素,或者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甚至和孩童时期的生长环境有关。
童年环境对孤独感的影响
孩童时期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到50年之后。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学者发现老年人孤独感的产生和其孩童时期的生活环境有关。
相较于经常和密友(玩的近的好朋友)度过童年时光的人,那些偶尔(或几乎没有)和密友玩耍的人群感受到孤独感的风险更高。
在与父母的关系这一因素上,童年时期和母亲关系更加亲密的人在老年时出现孤独感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对于孤独感的影响较小。这并不是说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不重要,而是父母的角色不同,母亲在情感上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749379798000178社交隔离对儿童大脑的影响与同龄人和成年人互动/玩耍可以为儿童提供潜在的学习机会,提升其社交互动的能力。缺少社交互动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对于大脑的发育也会有消极的影响。然而现在的社会,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儿童有时候需要面临一个人在家的情况,缺少和其他人交流的机会。研究学者发现,儿童社交隔离(社交互动减少)程度越高,皮质醇水平越高。需要注意的是,皮质醇水平和免疫系统活动并无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在此研究中,社交隔离这一行为是唯一和皮质醇水平有联系的因素。https://www-sciencedirect-com.proxy-um.researchport.umd.edu/science/article/pii/S0022399901001921皮质醇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主要用于调节人体面临压力时的反应。如果皮质醇水平长期处于过高的水平下,可能会使体内应激反应系统出现紊乱,进而导致其他心理和生理疾病的产生,对于儿童的人格发展不利。在动物实验中,社交隔离的环境会使老鼠大脑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性改变,这些改变会促使老鼠的应激系统的变化(比如:面对压力源的反应力敏化),增加动物发生抑郁、暴食症等障碍的风险。社交互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上述提到,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互动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儿童在互动中会获得认知的发展。充足的社会互动环境有益于儿童的语言、创造力和自信心的发展。语言是儿童和他人交流的基本技能,强大的语言能力主要在和他人交流中产生。在交流中,儿童有机会学习周围人的想法,这对于其自身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都会是一个较大的提升。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当中,儿童的社交能力会得到提升。社交能力不仅仅是人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包括在社会环境中控制冲动行为、抑制攻击行为的能力,这些能够降低今后患人格障碍的风险。另外,在社交互动中,会使得儿童的共情能力得以发展。共情能力可以使儿童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社交互动还有益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儿童在和他人的玩乐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参与不同群体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儿童时期,孩子们的思想正处于发散的阶段,会从不同人的想法中获得灵感和见解,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性思维。在每个城市中,都有许多公园、亲子中心等可以增加孩子们社交互动的场所。家长时常带孩子们去这些场所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社交互动的频率,还可以降低孩子们长大后遇到心理问题的风险。Sanchez-Martin et al (2001). Social behavior, cortisol, and sIgA levels in preschool childrenGuthmuller (2022). Loneliness among older adults in Europ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rly and later life conditions.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心理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最容易被家人忽视的一个阶段。在周末,家长们可以时常带着孩子一起去郊外玩乐,或是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亲子游戏,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本公众号发布文章初衷是为大众科普脑科学与人脑疾病相关知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文章内容均由脑脑查阅相关文献选取,内容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脑脑后台申请开通权限。
文章内容可能涉及医疗建议、方法等信息。这类内容只作为信息参考,不含有关于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产品广告或意图,且包含信息不能用于医疗问题解决或疾病诊断。如需帮助应咨询有资格医疗专业人士。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