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阴天转小雨
我们有的老师为什么会严重内耗?
百度这样解释内耗:“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比喻内部消耗,特指因内部纠葛而形成的无谓消耗。”百度上还指出了“内耗”这个词的出处:《文汇报》1984年10月25日,有段话这样说:“实行这个办法还解决了有些组内长期不团结的内耗问题。”
“内耗”这个词比较“年轻”,却被我们大量使用。
“内耗”流行这些年,已经不仅仅指团队里的无谓消耗,也指个体自身的无谓消耗。
昨天是重阳节,本希望看到九月九日的那弯月亮,可惜下雨,看不到了。夜深了,雨还在轻轻地下着,静听夜雨的嘀哒声。
近来突然发现,不管是广义上的、集体性的“内耗”,还是狭义上的、个体性的“内耗”,都存在高度的“团结一致”性!即集体性的、个体性的“内耗”,都把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而很少从内部、自身找原因,特别是不愿意或没有意识到从内部从自身找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比如说近年来,外部加给学校和教师的非直接性的教育教学事务非常多,让学校和老师们无法安心、安静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少学校和老师,把希望寄托在非直接性教育教学事务的减少上,期盼的时间长了,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在增加,“心理防线”松动,躺平、佛系的思想就产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躺平、佛系。
极少数学校、极少数教师躺平与佛系比较正常,这里并非肯定这种现象,而是极少数学校和极少数教师在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其素养的双重作用下,躺平与佛系是必然。当很多学校、很多教师躺平了佛系了,就不正常了。
学习、生活、工作中存在阻碍与困扰是事实,我们终究要把日子与生活过下去、把工作做起来,幸福与完整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目的,就是过幸福完整的日子,如果我们不从自身改变起,想让问题与困难“自动”远离我们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比如几千年来,我们祖祖辈辈为温饱而奋斗,当温饱问题解决了,因为食物太丰富,“三高”、“四高”等问题却来了!
缺衣少食,我们抱怨;衣食无忧,我们抱怨,我们总生活在抱怨中,我们的精力、时间、智慧就白白地消耗在抱怨里,我们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就被埋葬在抱怨中了,实在可惜。
年少时,听老人们讲这样的故事。
有家人,两兄弟,父母早逝,两兄弟相依为命。后来,哥哥结婚了,嫂子不道义,要分家,把弟弟赶出来,哥哥和嫂子分得房子等“贵重”东西,而弟弟只分得了一个小小的烂鸡笼。弟弟二话没说,拿烂鸡笼就离开了。弟弟用这个鸡笼喂鸡,鸡长得特别好,养了一批又一批,个个大,在农业时代,这就是天大的好事。哥哥和嫂子做什么亏什么,嫂子眼红弟弟,悄悄把弟弟的鸡笼烧了。弟弟回来后,只剩一堆灰,很难过,但不灰心,就用这些灰种南瓜,南瓜结得又多又大,卖出好价钱……
有的民间故事,很有启发性。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内耗呢?我们可能缺少了什么?
我们可能缺少了大格局!格局小了,小事也变成了大事,我们的心装不下,问题就来了;我们的格局大了,小事变无事,大事变小事,我们的心能装得下,问题就变成了我们进步的阶梯,内耗便失去了发展壮大的“沃土”。
我们可能缺少了情怀!教育需要情怀、需要大情怀,在“无事”的时候,我们谈教育情怀,当“有事”的时候,真的需要情怀了,我们在困难面前却“暴露”了自己——因为缺少情怀而躺平、佛系了!
我们可能缺少大爱!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大爱,有了大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恰如玫瑰下的荆棘,为了玫瑰,我们可以克服“荆棘”。
我们可能缺少学习,因为缺少真正的、深度的学习,没有深入学习的内核,在学习的外围、边缘游离,无法拓宽格局,无法积淀情怀,无法聚集大爱!
美好未来是需要我们创造的地方,承认困难与问题,放下抱怨、拒绝躺平、远离佛系,从自身出发,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让我们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