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阴天
与朋友关于管理的谈话
与朋友相识不到一年,常见面,基本上只是打个招呼,很少深谈。
朋友为人处事诚恳、认真。
昨天是国庆小长假的第一天,又与朋友见面了,我们就管理问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
一、格局。
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成就一个人的常常是格局,格局大的人,能容纳难容的人与事,能冷静、理智处理问题。与格局大的人在一起,如沐春风,愉悦感十足。
这些年,跟随朱永新老师做新教育实验,深知新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可操作性、长期性,故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不会放弃新教育实验,哪怕只有我一个人相信新教育实验,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方向。
这些年,常聆听朱永新老师的讲座、报告,在朱永新老师身边,从朱永新老师的言谈举止,感受到安宁、安全、宽阔、智慧与力量。去年,朱永新老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们一点都不觉得意外,而是众望所归。在朱永新老师那里,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他的大气与宽阔的格局。
作为一名领导者,格局无疑是汇聚人心的强大磁场。
二、视野。
对人对事,既要从现实看问题,也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一旦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看到,再难的事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滴水;再坏的人,也不过人类历史上的一粒尘埃,顶多汪洋大海上的一丝细小涟漪!我们有时面对难办的事与难缠的人,从历史的窗口去看,便不会那么焦虑与不安了,故有人说:再难的再大的事,时间一到,问题就会解决!也有人说,如果时间到了,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时间到了,问题没有解决,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管理者,把人与事放进历史的长河中,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好分内之事。
三、保护“下属”。
管理者,核心在于“管”人,通过“管”人来“管”事。管理的要务在于“管”心,“管”心的关键在于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成就人。
一是不说“下属”的坏话,特别是在上级面前,坚决不否定“下属”!上级派你到某个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就是要你来解决问题的,要你团结和带大家切实取得好成绩,你要给上级交成绩,而不是交矛盾。你在上级面前说“下属”的坏话,说明几个问题:要么是你的人品不行,所以“下属”不服;要么是你的能力与敬业心不行,所以“下属”不从;要么你不够“蛮”,所以“下属”不怕!当然,作为管理者,必须以自己的人品、能力、敬业心赢得“下属”的尊重。
二是不“驱赶”“下属”。有的管理者今天要赶这个“下属”走,明天要赶那个“下属”走,这很不好!要多看“下属”的好、多想“下属”的难,包容与保护“下属”,
三是“枪口”抬高一寸。如前所述,做人做事要具有“历史”的眼光,历史是最好的“裁判”。有的人与事,在当时似乎是“正确”的,过一段时间后,历史证明是错误的;有的人与事,在当时似乎是“错误”的,过一段时间后,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据说柏林墙推倒之前,有一次,有人翻越柏林墙,被哨兵开枪击毙,后来,东西德统一,柏林墙被推倒了,对柏林墙有关问题进行清理,这名哨兵被起诉,他说自己无罪,理由是:作为一名士兵,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法官说,他开枪是履行职责,问题是,他为何不把枪口提高一寸!“枪口”抬高一寸,并非没有原则,而是“执行”者要有基本的判断力!
四是给“下属”平台与机会。作为管理者,所有的“下属”都是生力军,不放弃、抛弃任何一个人!如《道德经》所说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你放弃、抛弃了“下属”,“下属”也放弃和抛弃了你!有的管理者深得大家的拥护与爱戴,究其原因,其中必有不抛弃、不放弃“下属”这一条!
四、不争之为。
《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种管理思想,不是“厚黑学”,而是人类“出生入死”的基本规律!不与“下属”争名争利,做好服务工作,成为“下属”真正的“主心骨”,“善用人者,为之下。”
五、“善胜敌者不与”。
意思是说: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交锋。这里所说的“敌人”,是泛指——可以指问题与难题、可以指需要帮助的人,可以指需要争取的人,也可以指需要战胜的人,等等。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可以留下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从而采取正确的策略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