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小到中雨
我们为什么不读书?
多年以前,人们对阅读的认识确实不全面,以为读书是学生的事,不是成年人的事,读书指的是成年人帮助(实为逼迫)学生读教科书,后来又读教辅资料。
如果说多年以前对阅读的认识是片面的、狭隘的,那么现在,全民阅读已经变成了大家的共识,按理说,一轮又一轮、一场又一场各种级别的阅读大会后,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应该读书,可我们为什么不读书?
近年来,时常想这个问题。事实上,不读书的理由其实还是很“充分”的。
一、没有读书的需要。
人们做任何事情,基本上出于需要,有了需要,才会去做。
有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有内驱力,而有的是被迫,本来不喜欢做,出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去做。
发自内心对某事的需要,就会乐意去做,且能“坚持”做下去,如喜欢钓鱼的人“勤于”钓鱼,喜欢打牌的“废寝忘食”地去打牌。
有人说:喜欢的事不需要坚持;又有人说:喜欢的事情就有时间做。
一旦某事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是没有办法、躲不过才去做的,外部时机成熟了,可以不做了,就会逃离这件事情远远的,如前些年网上出现的某些高中学校高考前学子们疯狂撕书——终于解放了!
有内在需要的事,就会“创造”性地去做;被迫做的事,才会应付性地去做。
目前,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在有的人看来,读书的理由是因为要考试,且这种认识是粗浅的,考什么就读什么,那些名著经典不会大段大段地考,就不去读整本书,时间用来干什么?刷题!
在有的人看来,读书依旧是学生的事,考试既不考家长(实质上通过孩子的考试间接地体现家长的阅读素养),也不会考老师(实质上通过学生的考试较直接地体现教师的阅读素养),因为家长和老师基本上不需要接受直接性的考试!
本来,一个孩子的阅读素养,最重要的是由家长、其次是由老师决定的,家长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老师是真正的读书人,这样,在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下,孩子就有了读书的榜样者、领读者、参与者。
家长和老师没有读书的需要,不读书,孩子就失去了读书的榜样者、引领者、参与者,阅读环境不好,孩子自然形成不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更不会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
特别是小学,由于期末考试命题的局限性,没有读书、没有大量阅读好书,只要刷题,照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相应地,读了大量好书,刷题的时间相对少了,反而在考试中不能取得“优异成绩”,那么,不大量读好书,甚至不读好书、只读考试书的现象就会产生,投机取巧者及相应的行为就成为了“常态”,如不读原著,只读名著简介、看电视剧替代阅读等,这种现象,在学生的阅读素养大赛中就暴露出来了。
有的家长、老师也想通过读书长“本领”,但选择的是“心灵鸡汤”类的书,就如垃圾食品一样,“味道”香,实则没有营养,还有害!这样的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家长没有读书的需要,老师没有读书的需要,学生自然就没有读书的需要了。
二、没有读书时间。
家长没有读书的需要,就没有读书的时间;老师没有读书的需要,也就没有读书的时间;学生没有读书的需要,自然也没有读书的时间了。
家长、老师、学生的时间哪里去了?
一是闲聊。闲聊主要是家长群体。
二是打牌。打牌主要体现在家长群体,其次是教师群体。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从边城家园到城南古苗河大道跑步,在钟佛山大桥路口,看到一群孩子一人一台手机,玩得开心极了。
我从这里起跑,5公里,还进行了10多分钟的拉伸、又走了10多分钟,回到这个地方时,前后1个多小时,这群孩子还在开心地玩手机!
我从旁边给他们拍照,有个孩子发现了我,叫我老师,说自己是我原来的学生,现在读初中。
我说这么晚了,明天还要上课,怎么还在玩手机?
孩子们笑笑地说:等家长。
往边上一看,几个母亲正在打麻将!
一个孩子一台手机,就不会影响家长打麻将了!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打牌,但确实有少部分老师常打牌。如果不是赌博,又是利用休息时间打牌,倒也没有违法乱纪、违反师德师风规则,但还是影响学习和工作。
当然,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不排除有的老师借助打牌减轻焦虑与不安,是一种精神调节。
三是刷手机。很多家长、少部分老师把刷手机当成了生活方式,有的已经片刻离不开手机,一刷就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通宵达旦!在几次家长会上,我提了这样的问题:哪些家长平均每天刷手机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没有人回答,但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笑了。说明大家每天用于刷手机的时间超过了1个小时!
四是刷题刷手机。这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校里,刷题;双休日、节假日则刷手机!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
某些学校、某些班级,学生根本没有读书的时间!因为读书远不如刷题更能提高“考试成绩”!
某些学校、某些班级,虽然也让学生读书,但时间太短,达不到量上的要求,如一个人每餐饭只吃两三粒大米,没有其它食物,怎么能吃得饱?
有的家长、老师、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网上阅读的效果效果不好!据说不少学生借“网上阅读”之名骗家长,实际上根本不读书,或不是读“正经”的书!
手机,于家长、老师、学生来说,其诱惑力、吸引力、便捷性、“趣味”性远远超过了阅读好书,所以,大家就没有读书的时间了。
三、缺少读书氛围。
首先是缺少领读者。本来,家长、老师最应该是领读者,因为只有家长、老师成为真正的领读者,学生才能动起来,家长、老师不读书,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对减负、整治教育乱收费政策的误读。有的学校、有的老师看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动员学生购买好书,马上就有人举报,哪怕学校和老师只是推荐阅读书籍、家长和学生自行去购买,学校和老师根本不知道家长和学生在哪里购买,也会被查得“死去活来”!从此,大不敢越雷池半步,明哲保身。
再次,没有认识到阅读好书是精神与生命成长的需要。我们不少人还没有走出“物质”需要的层面,哪怕吃不完、用不完,也舍不得花点小小的钱、花点少少的时间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
最后,没有体验到阅读好书所带来的愉悦感,没有“实惠”,自然就不去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