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 阴天有小阵雨
炒稻花鱼
稻花鱼,就是秋收后稻田里的鲤鱼。
稻田养鱼,没有额外饲料,全凭春天时放的小鲤鱼“自食其力”,鱼的“运动量”大,“自力更生”,故肉质紧、没有添加剂,故肉质好,口感远比饲料鱼好得多。
眼下,正是吃稻花鱼的好时节。
稻谷早就收完了。
上乘的稻花鱼要现捉、现破、现炒、现吃。
乘鱼还活着,就把鱼杀了,这样的鱼新鲜,吃起来可口清香。如果是死鱼,虽也能吃、炒得好味道还不错,没有经验的人,还真不知道做出的稻花鱼是用死鱼做的,还是用活鱼做的,而常吃稻花鱼的人,一口就能品得出“死活”鱼。
一般情况下,一年的鱼种(手指大小),插秧后放入田中,然后任其自由生长,到了秋收后,一般能长到4两左右。而炒稻花鱼,一般以半斤到八两左右为宜,太小了,刺多肉薄,不好吃,太大了,如两斤以上,肉质虽厚,却也不太好吃。
我们农家,为了在秋收时节吃上爽口的稻花鱼,插秧后,一般放养一两到二两的鱼苗为宜,且密度不能太大,密度大了,田里的自然营养跟不上,到了秋收,鱼的个子不大,甚至达不到做出上等稻花鱼的规格。
找个稻田捕鱼工具,将捕上来的、合适的稻花鱼带回家。
用清水将鱼清洗一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捉鱼,水都是浑的,鱼吃了一些泥巴,身上的泥巴也不少。
清洗的时候,把鱼鳃去掉,再把鱼嘴也洗了。
接着,就是破鱼。
破鱼是个技术活,弄不好,要么破不了鱼,要么划伤自己的手,我们小时候破鱼,好几次划伤过自己的手,现在破鱼比较“麻利”,与小时候的“操练”有很大关系。
将鱼破成两半后,再切成小块,大小一般,太小了,炒出来的稻花鱼不成型,人家还以为是“鱼渣”,太大了,又不好煎。
把切好的鱼块放在大点的碗或小盆子中,放适当食盐,盐、鱼块充分拌均匀,静置个把小时,让盐充分渗透到鱼肉内。若要赶时间,也可以静置10来分钟,只是时间稍长一点,入味好一些,现在吃稻花鱼,和原来不同,原来是解决“有吃”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好吃”的问题。
把鱼杂留下,找点酸汤,一起煮,也是一盘好菜。有人还喜欢把鱼苦胆也一起煮,那味道苦得纯正,我小的时候,家里常这样煮鱼下杂,父亲他们喜欢吃,一来二去,我也喜欢吃。有人说,鱼的苦胆有毒,我们相信,只要不过量,又是乡下的稻花鱼,我们吃了很多年都没事,少吃一点、或偶尔吃一点,估计问题不大。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环节:煎鱼。
如果煎鱼不过关,则前功尽弃。
煎鱼时,可以用熟油,也可以用生油。
多年前,我们都是把菜油熬到冒青烟、没有泡泡了,我们称之为“老油”,吃起来才没有油的苦味。老油后,再把鱼块放到油锅里煎。后来才知道,不管是什么油,只要是用来煎鱼,不管生油熟油都可以,不会有苦味。
煎鱼最重要的技术,就是“静待花开”,不能急!当然也不能把鱼煎糊了。同时,油不能太多,标准就是锅底的油不能冒过鱼块。
鱼块初下锅,绝不能翻动,只要一翻动,鱼肉就烂了。
鱼块的第一面边上稍黄,此时,鱼块与锅子已经“分离”,且先煎的那一面比较硬,小心翻动不会烂。把煎好的那一面翻上来,煎另一面。刚开始也一样,不要翻动,虽然对面黄了,但这面还是松的,翻动太早,容易烂。两面黄后,说明煎好了,如果还有鱼块没有煎,那么,把煎好的这批装到盘子里后,接着煎。
一次不能煎得太多,适可而止,培养耐心。
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管理智慧问题时,借用了煎鱼技术——治理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搞管理不能折腾!据说,美国曾有个总统谈国家治理时,就用到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把鱼煎好后,将锅里的油空出来,把锅子洗干净,放入适量清水,水煮开后,把鱼块、准备好的辣椒、少许花椒放入锅中,再来点生抽,若盐少了,加点盐,煮10来分钟后,锅里的水比较少了,辣椒、花椒等佐料的味深入鱼块里,就可以装盘,一道鲜美的稻花鱼就做好了。
昨晚在乡下老家炒稻花鱼,没有花椒等佐料,大家起初认为不好吃,没想到吃的时候,大家都说好吃。其实,我们小时候炒稻花鱼,大部分情况下,佐料只用了辣椒,同样很好吃。
稻花鱼虽好吃,但要注意,吃时不能急,急了,一不小心,鱼刺就会卡在食管里,比较麻烦。我们小时候经常被鱼刺卡食管,每一次,在吃鱼时技术都有长进,现在,哪怕吃得快,也不会再被鱼刺卡了。
稻花鱼的名字好听,事实上,在我们这边,稻花鱼就是苗鱼!炒稻花鱼就是炒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