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印象最深的食物
文摘
2024-12-26 15:15
广东
印象最深是指不用看照片视频,一回想就出现在眼前。写完发现,印象最深的不是茶和食物,是人。
仙堂山在韶关新丰220国道旁边,年初走了从始兴司前镇到南雄大庾岭一段,夏末就把另一半走完。
从新丰县城出来,国道绕着云髻山,从哪个方向都能看到突起如发髻的峰顶。去仙堂山是看有机茶园,确实有机——还没有剪枝,茶树间都是齐腰杂草,蝗虫泛滥,稍稍走近,它们就像潮水一样四散漾开。
但茶不好喝。乌龙、红茶,即使是春茶,都有青腥之味,薄淡。茶厂配有专门的厨房,窗明几亮,柜台前坐着圆头圆脑的男人,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稀疏,眉毛眼睛都弯弯的。他推荐吃鱼,跑出去看了看说只剩鲩鱼,前两天刚从水库捞的。我说不是脆肉鲩吧。他说:“不是,没有喂豌豆饲料,肉质不是脆弹,是细嫩。”他又说:“不用点其他荤菜,鱼够吃,最多加一个青菜。”鱼现杀现蒸,要三十分钟。大盘子端上来,鱼从背脊划开,切花刀,像蝴蝶一样伸展,一看就不像乡厨的手段。火候刚刚好,咸淡适中,十分钟不到风卷残云,连青菜也吃光。我想再点,他说:“你们吃得急,加菜就吃撑了,还吃不完。”他指了指靠墙一排不锈钢大盆说:“那儿是厂里工人吃的自助餐,都是新鲜菜,你们不够吃可以去添,不要钱。”我说鱼很好吃,他笑得站起来,举手机给我看:“这是水库,这是我们捞的鱼。你吃的不算大,大的昨天做宴席都吃掉了。”
他说:“是啊,我一个人。洗,切,配,炒,采购结账都是我。”他得意地笑。我说:“忙得过来啊!你真麻利,过去不在这里做吧。”他说:“两三年了。原来在珠海酒楼,只用炒菜,一个月一万三四,现在八千,少了挺多,但这里离家近,我家在翁源,骑摩托半小时到。上个月珠海老板还叫我回去,说涨薪。但我年纪大想回家,空气、水也更好,对吧?”
他所说的水库就在220国道旁,从仙堂山发源的溪流先到水库,再曲折流向翁源市区的滃江,最终在英德汇入北江。这时便可称为珠江,经过水网密布的冲积平原流入大海。宜宾川红的“茶博士”介绍的,在真正的老城区。破旧,脏乱,狭窄,喧闹,穿过拥挤的集贸市场,望见只有草草一块蓝招牌的小店面,“和平街5号燃面”——据说老板原来是开麻将馆的。没有几张桌,灶台躲在角落,掌勺的高大胖女人木无表情,蜷坐在藤椅上的老人(老板?)指指塑料凳说:“坐嘛”。我心里有点怵,发给“茶博士”照片,她说:“就是这里,大胆进去吧。”平常无奇煮面,拌面,盖上浇头,小小一碗刚放在桌上就闻到浓郁油香——怎么有这么香的花生油和花生碎?不到一分钟吃完。离开和平街,又吃了好几家燃面,花样摆盘之下都是同样的红油麻辣味,俗不可耐,毫无特点。终于确认这一小碗是最好的,无与伦比。晚上琢磨一会儿,或许是这样:之所以叫燃面,是面条被油沾满,一点就着,可见“油”是燃面的灵魂。因此,咸辣麻都应是配角,主角是纯粹的油香。锅盔就是在喝羊汤时吃到的,即使是重新加热,也很惊艳——暄而有劲,麦香浓郁。老板坦诚:“不是自家做,外面拿的,好多羊汤店都是拿这家的,但不晓得店名,在北街吧,打个电话送货上门。”
客运站为分界,南为新区,北为老城,北街就在老城。晚上六点多到,店门已关,旁边闲坐的老人说:“他家啊,做了几十年,每天一早开门。”隔天早上十点多再去,三四个人在小铺面里热烈地忙着,男人揉面,年轻女人擀面,老人执掌烤炉。高筋面粉醒发一宿,凹底铁锅蘸一点油轻轻烙,放进炭炉里烤,白白净净,简单纯粹的面香。男人笑着问:“拍视频?抖音?”又说:“累啊,半夜发面……但要生活。”白面、红糖、椒盐都好吃,最终还是啥也不加的白面锅盔最好吃。并不是北街独有,雅安创业街商场菜市场旁边也有一家,同样的炭炉,同样忙碌的人。吃过一个锅盔,顺便就去市场逛逛。七点左右,晨光熹微,市场先醒来。拥挤的小道挤满摊位,一切都是手工现做:夫妻豆腐店,男人在后面冲洗豆子,女人在前面切豆花;玉米粑不用米粉,刚磨好的新鲜玉米浆做;肉馅当你面剁好,绝不会有槽头肉;还有刚刚出锅的卤牛肉,猪肘子,牛肚,热气腾腾,一斤才七十五……神农架林区要想不走回头路的话,可以从松柏镇进入。松柏镇也是林区政府所在地。和其他镇子一样,沿着狭长的河谷堆满房子,最干净宽敞的道路,周边一定是政府机关。但没想到阴湿昏暗的街,竟然有家明厨亮灶的洁净馆子,门头与布置都设计过,专营野菜。老板是个胖胖的平头红脸中年人,见我刚从对面水果店买了一袋桃子,就从冷柜找出来两个更大更红的,说这是他们基地产的,没有农药化肥,自己吃,不卖。他也不讳言:“野菜都是自家大棚种的,所有原料都干净。”果然,即使是简单的野菜炒鸡蛋,更香更鲜。粉面、鸡肉、饺子、醋都是家常味。得知我刚从河南来,他笑道:“我是南阳人。”难怪说话不是本地口音。他又说自己原来在深圳干过,以后要把店开到深圳,做野菜,问我有需求吧。我觉得这还真有可能做成,健康好吃不贵,但看过太多雄心勃勃中道崩殂的例子,所以只是对他笑笑,说:“明早我还来吃。”他说:“七点开门。有馄饨、鸡汤粉、油条豆浆,还有热干面!”建水乡会桥:汽锅鸡
乡会桥车站在个碧石铁路,建于一九三二年,中法结合的单檐建筑,现在辟为餐厅,寸轨铁道换成专门观光之用的小火车。也算是景点吧,本来对饮食不抱希望,但女招待说汽锅鸡要现做,需要四十五分钟,问能不能等?就像得到保证一样,我又有信心:“等。”
果然不负等待。黄澄澄的鸡汤一看就无可挑剔。鲜,清,浓,鸡也新鲜。比建水市区的汽锅鸡好多了。酱油鸡据说是玉溪特产,但试过几家,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号称始创酱油鸡的店,鸡肉软塌,勉强吃两口就搁筷子了。无论怎么做鸡,鸡好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清悠寨的酱油鸡一吃就知是土鸡走地鸡,养得时间够长,皮弹肉韧。酱油是通海的甜辣椒,辣椒是本地的尖辣椒,只香不辣。充沛的鸡味,满溢的鲜香,但好像店家与食客都习以为常。老板娘懒洋洋地坐在满是多肉的花园边,说想喝汤需要预定,吃鳝鱼也要预定。除了我,只有一间包房有酒席,几个半大的孩子就在花园里捉迷藏,一个小女孩搂着娃娃,指指吊在凉亭里的秋千说:“能抱我上去吗?”个旧沙甸:牛干巴
沙甸在建水、个旧、蒙自中间,旁边鸡街镇是“个碧石”寸轨铁路的一站。地图上叫川营村,看到“营”,就知道古代原有军队驻戍,是元还是明,我没有查。现在是回民村,可能过去长途移防到此的兵士也是回族吧。来沙甸是想看西南最大的清真寺,沙甸大清真寺。但依据照片,也没什么好看的。过去是伊斯兰建筑常见的圆顶尖塔,前几年重新修缮,变成中式大屋顶。有点难以置信,但实地确是这样,平地生起那么高大的殿,戴上那么笨的帽子,感觉头重脚轻,不堪重负。人越接近大殿,就越觉得自己渺小,大气都不敢出,只剩顺从。但稍微摸一下,敲一下,会发现外壁贴砖与巨大廊柱,到处空鼓——一层光鲜洁净的皮罢了。转出清真寺,慢慢在小街窄巷溜达。有回民的地方一定有牛肉。中午随便走进快餐店,四荤两素不到二十,最好吃的就是牛干巴。吃不出香料味,只加了盐,油煎,牛肉味爆炸。走出来口腔里味道一直都在,上坡抬头看见有牛干巴的厂,可以外卖打包。院子里都是盆景,中年男人挺着肚子站在中间,笑呵呵地带我去看——我现在还清晰记得他的脸油光闪亮,像是打了蜡。一条条牛肉直接挂在铁笼里,自然风干。我问:“有没有熟的。”他笑道:“都是生的。”我说:“生的不好带。”他笑道:“没事,不买没关系。”南雄在广东最北,与江西大余相接,两地特产都是板鸭。从市区到乡里,从马路到大庾岭两边村道,板鸭比比皆是。贵的都说自己是土鸭,没法分辨,但看样子还是赖记的最干净。
提前联系好,走进店还是被满屋子腊味震惊。板鸭、腊肉、腊猪蹄……一位婆婆笑呵呵的让我随便看随便挑。她说都是自己做的,又告诉我板鸭可以怎么做菜,腊肉风干几天,还问我吃过饭吗,没吃待会儿一起吃吧。
板鸭不错,更好的是腊肉,浓浓的酒味,淡淡的甜,越嚼越香。
婆婆说以后想买直接找她,喜欢瘦她就拣瘦的:“腊味还是要等到腊月,明年你来,我做几道菜!”在广州吃过不知道多少家竹升面,专门写过一篇,今年遇到的好店是大德路为食面。
老板惯常倚靠在出餐口,一边和人聊天,一边等待端菜。我第一次去,他就说下个月停业换店址,要搬进大德路里面。等我下次去,他马上认出我,指着我对其他食客说:“他来过好几次,懂行呢。”端来的时候,他还得意地说:“好找吧?我特意写着建设银行旁边。都是老顾客,怕找不到啊!”面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酥肉。选的是三层肉,五花肉中间部位,一层肥一层瘦,仅用南乳调味,裹面糊现炸,要十分钟才好。除了酥肉,其他小食样样都好。牛腩大块,半筋半肉,煨卤到位,极其入味;猪脚姜用的是纯粹甜醋,市面上几乎绝迹的作法。难怪老板得意地笑道:“过段时间猪脚姜要涨价了,费时费力成本高。”
我问他有没有吃过其他家的。他说当然吃过。我说这里每种都好吃,就是鲜虾云吞差一些,皮厚,虾味不足啊——有没有吃过丽的面家?他笑起来:“它是前辈,港式云吞,价格贵,我们做不到那么贵,街坊生意。”是啊,大德路上全是五金店,银光凛冽的铝材横在人行道上,这家小小的面店能生存下来多不容易。现在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一次,和老板聊聊做菜,谈谈逸闻。每次穿过冷硬的街道,望见那鹅黄的小招牌,心里就温暖起来。< 广东的食物 >
粉
面
打边炉
茶点
见识茶会
必须要像来到这里一样,忍受从这里开始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