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法里只有一种活法

文摘   2025-01-01 15:57   广东  

十几年没看南方周末,对它印象还停留在“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时候,这两天网上对它的新年致辞有挺多批评,就找来看了看。

多是批其“华而不实”、“过度煽情”,甚至到了“语言腐败”的程度。但说老实话,这些批评文字本身充满戾气,和致辞一样有不适乃至恶心的感觉。

到处都有华而不实,满目皆是过度煽情,但对惹不起的主体,就能视若无睹,还要像信徒一样转发皈依,只对南方周末这样谁都可以捏一把的软柿子,火力全开,无须顾及。

批评不自由,批评也没有意义

当然,批也没批到点上。

1999年,就是致辞里写到“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那一年,对比两篇最后一句话:

1999年是“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今年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有区别吗?至少想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放弃自己

但为什么今年的致辞就让人吐槽?再把全文看一遍,会发现25年过去,同样是传递希望的文章,最大区别是:1999年讲“我做了什么,所以你不要放弃”,2024年只讲“你要做什么”。

1999年开篇就写到:“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继而提起这一年的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而在媒体推动之下,结果是“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改革者董阳在他乡找到知音……中国电信降低不合理收费”——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

自己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有资格有底气建议他人可以怎么做,给予他人实实在在的希望。

以上是想说的第一点。

再说几句对今年致辞主题“AI算法”的看法——纯个人思考,比较暗黑,比较极端

与之前的工业革命不同,算法取代的不仅是人的体力劳动,不仅是提高生产力,而是一定会取代绝大多数人的观察与思考,取代现在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关系。

我最关心的不是即将会发生什么,而是一定发生的话,结果会怎么样。

重要的问题是:需求怎么办?

需求的增长是至今发展惟一的动力,而人是需求的主体。人被取代,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怎么满足需求,怎么扩大需求?

所以,算法主导的世界,分配制度一定与现在有极大区别,甚至很有可能发展的动力也不是需求——我要来写有关AI的科幻小说,就从这两点入手。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未来绝大多数人在算法里只有一种活法——活着而已。就像今年不讲自己做过什么却又要给人以希望的致辞,绝大多数媒体在当下也只有这种活法——活着而已。

这个过程和算法的迭代速度相比,会显得漫长,但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这段时间相比,又必然很短——也像媒体堕落的速度。

未来的强者会强到无以复加。智识、财富、权力……

而最稀缺的是只把AI当工具,能专注阅读,身体力行,独立思考的人。这样的人即使不是强者,也能接近强者。

这样来说,变强好像比过去更容易了——先做到不看短视频,把碎片时间聚拢起来吧。

>> 安全感

见识茶会
必须要像来到这里一样,忍受从这里开始的旅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