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信只有一点
文摘
2024-12-13 12:34
广东
好几年前写《茶的故事》里面有一篇专门讲炒青如何替代了蒸青,后又补充内容放在网上。最近收到好几条留言,说里面这句描述有问题——“中国现代蒸青茶大多源于日本”。理由都只有一条,中国也存在没有断的蒸青绿茶——恩施玉露,所以“中国现代蒸青茶大多源于日本”这句话不妥。仅仅从语义上理解,“大多”并不是指一个没有,恰恰是考虑有“恩施玉露”这样的个案,并且在原文最后也简要概括了恩施玉露的历史。但另有几条留言就挺奇特,比如说“恩施玉露早就很有名,出口日本,风靡一时,是日本玉露的祖先”,“恩施玉露现在还有手工制作工艺,比日本机械制茶高明”等等。专门回复的话,篇幅会比较长,就写这篇专文详细讲一下。搜索国内期刊库,没有发现一篇有这样的描述。只有网上某些自媒体会这么说,且没有出处。第一次有文字记录恩施玉露是在1924年的《四十五大作物论》,制作技艺的完整记载出现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处于交战时期,怎么会大规模出口日本,风靡一时?《中国茶经》记载:“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在相毗邻的宣恩庆阳坝设厂制茶,其茶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故更名为‘玉露’。”杨润之任恩施实验茶厂庆阳坝分厂厂长的时候,他改当地的银针、瓜片和菊花形茶为针形玉露焙制,完善恩施玉露的制作工艺,并在茶厂培训授徒,实现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的公开化。别说出口去影响别人,定名是在1936年后,技艺完善也是在其后,其实计划经济时期,恩施玉露才开始用机械操作代替部分手工操作,逐渐具有一定产量,作为迎宾茶和高档外销茶使用。而日本玉露的前身是煎茶,煎茶源于17世纪福建籍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带去的“淹茶法”,就是明代“废团改散”后持续到现在的散茶冲泡法。
玉露与煎茶最大的区别在于栽培。煎茶是露天,玉露要遮阳,而后者出现于19世纪前叶,后半叶规模扩大,并且逐渐机械化。恰恰相反,长期以来,恩施玉露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才是目标。宇治茶官方网站也有一段描述:“(20世纪上半叶)开发出完美模仿“手揉”技艺的制茶机械……机械化得到推广普及,为维持茶叶商品的质量作出很大的努力。”
而在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后,恩施玉露由于缺乏配套化机械制茶工具,面临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价格昂贵、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等问题,相关产业濒临中断,制作技艺的传承也岌岌可危。2012年,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撰文《川崎60K-S精揉机在恩施玉露加工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中也说:“传统手工制法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且品质不一致,特别在整形上光工艺上制茶效率低,条索不紧,颜色偏暗……(所以)在生产中引入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0K-S精揉机……”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中国茶业机械行业中第一家外资企业——母公司是日本川崎机工株式会社。而中国第一条恩施玉露的机械化和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也是在21世纪,并非恩施当地人,是江苏人做成的。2018年4月中印“东湖茶叙”所用的茶叶也是机械制茶。恩施玉露与日本玉露的极品茶,我都喝过,平心而论,各有千秋:恩施玉露够香够爽,日本玉露浓而不苦,是不同的风格,没必要非平出个高下。
不卑不亢自尊自强是对的,但凡事都追求所谓先发制人、遥遥领先,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
见识茶会
必须要像来到这里一样,忍受从这里开始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