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结论 //
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净供给会出现收缩吗?
受永续债到期赎回和大行达标TLAC监管要求的影响,2024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11月22日,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总规模为17414.50亿元,较2023年全年发行规模增长56.07%,增量部分主要由永续债和TLAC非资本债贡献。国有行的二永债净供给较往年明显下降,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对净供给的贡献度则明显提高,或表明股份行和城商行有更强烈的资本补充需求。
国有行二永债净供给明显下降一方面是为了满足TLAC监管要求从而调整了其资本工具的选择,另一方面2024年国有行的到期规模最大但二永债的新增发行速度远低于到期规模的增长速度。
资本新规实施后商业银行的资本节约效应明显,各类型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新规落地后的第一个季度商业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从2023年末的11.26%大幅下降至5.40%,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明显放缓。从资本充足水平来看,商业银行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0BP,商业银行整体资本补充需求得到有效缓解。
国有行和农商行在手批文额度能够对明年二永债的到期规模能够实现覆盖,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可用额度低于到期规模,可关注股份行和城商行后续批文获取的情况。从各类型银行的剩余批文额度来看,国有行剩余的批文额度足以覆盖明年到期赎回规模,再加上国有行当前的资本充足率位于高位水平,短期内对二永债和资本工具的需求或将有所弱化。农商行的批文额度刚好能够覆盖明年到期规模,考虑到目前农商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算低,预计接下来以滚续发行为主,农商行二永债净供给大概率不会出现明显放量的情况。股份行和城商行目前批文额度不足,且资本充足率水平均有待提高,2025年股份行和城商行的二永债供给预计会进一步放量。
国有大行注资核心一级资本、新一轮债务置换等政策将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各类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银行次级债的净供给规模和今年持平或出现小幅收缩。债务置换将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占用情况,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特别国债支持国有行补充一级资本也将有效缓解大行资本约束,结合资本新规下风险加权资产得到节约、资本充足率边际转好等前述原因,国有行对二永债和TLAC债的补充需求或将有所下降。因此,预计2025年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将以滚续发行为主,净供给规模或与今年相近,甚至可能出现小幅缩量。当然,如果债务置换所涉及的银行贷款占比不高,或者国有行注资规模未达预期,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能得到明显改善,那么商业银行仍将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这将进一步拉动对次级债的发行需求。
城投债观点
“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系列政策或能激发消费复苏:要创造不断向好的消费环境,不仅需要在消费服务供给上适应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消费需求,又需要国家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与地方政府一起打造文化设施及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既能保障服务业市场的就业,又能激活各类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时,又要积极解决影响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形成“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以此来间接激活“消费预期”。对于能够吸纳较多就业、稳定收入预期的中小企业,须积极解决“三角债”与拖欠款问题。
产业债观点
财联社11月22日讯,今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取消广州市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至此,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均已取消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标准。地产方面央国企地产值得挖掘:行业深度调整、地产提振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背景下,24年下半年央国企地产债券值得挖掘:一方面,央国企地产企业整体上经营可持续强,另一方面,部分区域性的国企地产有一定的“城投平台属性”,往往能在融资和项目层面获得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倾斜,叠加央国企地产舆情不多,不激进拿地的前提下、预计未来一年估值风险不大。
金融债观点
商业银行金融债方面,考虑到后续二永债供给有可能出现收缩,估值进一步下行可能性大,建议对二永债逢调整进行配置,对当前收益率点位较高、主体基本面无明显瑕疵的可适当进行关注。证券公司债券方面,随着行业基本面改善预期增强,证券公司各品种的债券估值延续收窄的趋势,仍建议对收益率点位高的品种和个券进行关注。
风险提示:行业面临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基本面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蔓延。
// 报告正文 //
01
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净供给会出现收缩吗?
受永续债到期赎回和大行达标TLAC监管要求的影响,2024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11月22日,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总规模为17414.50亿元,较2023年全年发行规模增长56.07%,增量部分主要由永续债和TLAC非资本债贡献,永续债的发行规模较2023年全年永续债发行规模增长145.44%,而TLAC非资本债是今年5月份首次发行,截至目前合计发行2000亿元。从净融资规模来看,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净融资规模为7171.50亿元,较2023年全年净融资额下降0.27%,考虑到12月份二永债的总偿还规模仅800亿元左右,预计今年全年的净供给规模和2023年的差距不大。
国有行的二永债净供给较往年明显下降,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对净供给的贡献度则明显提高。国有行一直是二永债发行和净供给的主力军,但2024年以来截至11月22日,国有行对二永债净融资规模的贡献度明显下降,分别从2023年的109.10%和59%下降至目前的62.30%和-40.61%,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贡献度则明显提高,股份行对二永债供给的贡献度分别从-11.20%和11.06%提升至目前的28.73%和36.55%,城商行对二永债的贡献度从1.86%和25.73%提升至目前的8.01%和79.19%,或表明股份行和城商行有更强烈的资本补充需求。
国有行二永债净供给明显下降一方面是为了满足TLAC监管要求从而调整了其资本工具的选择,另一方面2024年国有行的到期规模最大但二永债的新增发行速度远低于到期规模的增长速度。为了在2025年初前达标TLAC第一阶段的监管要求,截至目前工、农、中、建、交合计发行了20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为国有行提供了新的资本补充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有行对二永债的发行需求。此外,2024年国有行二永债净融资规模的下降也受到其大规模集中到期赎回的影响,截至11月22日国有行的二永债到期赎回规模达6100亿元,为历史峰值,较2023年总偿还规模增长200.49%,而二永债的发行规模比前一年减少8.71%,即今年国有行二永债的发行速度远远低于到期赎回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净供给减少。
资本新规实施后商业银行的资本节约效应明显,各类型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修订后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规落地后的第一个季度商业银行整体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从2023年末的11.26%大幅下降至5.40%,并保持连续三个季度下降至今年三季度的3.15%,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明显放缓。从资本充足水平来看,商业银行整体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有所提升,三季度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0BP,商业银行整体的资本补充需求得到有效缓解。分银行类型来看,2024年9月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较去年同比提升1.17、0.58、0.32、1.1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份行和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速度较慢,仍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4年以来这两类银行对二永债净供给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国有行和农商行在手批文额度能够对明年二永债的到期规模能够实现覆盖,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可用额度低于到期规模,可关注股份行和城商行后续批文获取的情况。从各类型银行的剩余批文额度来看,国有行尚有7340亿元的批文额度,足以覆盖明年到期赎回的6150亿元,再加上国有行当前的资本充足率位于高位水平,短期内对二永债和资本工具的需求或将有所弱化。农商行的批文额度刚好能够覆盖明年到期规模,考虑到目前农商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算低,预计接下来以滚续发行为主,农商行二永债净供给大概率不会出现明显放量的情况。股份行和城商行目前批文额度不足,且资本充足率水平均有待提高,2025年股份行和城商行的二永债供给预计会进一步放量。
国有大行注资核心一级资本、新一轮债务置换等政策将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各类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银行次级债的净供给规模和今年持平或出现小幅收缩。正如我们在《政策驱动下的投资机遇——2025年度金融债投资策略》中测算的,债务置换将在未来三年每年节约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消耗约369.56亿元-2294.16亿元,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占用情况,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特别国债支持国有行补充一级资本也将有效缓解大行资本约束,结合资本新规下风险加权资产得到节约、资本充足率边际转好等前述原因,国有行对二永债和TLAC债的补充需求或将有所下降。因此,预计2025年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将以滚续发行为主,净供给规模或与今年相近,甚至可能出现小幅缩量。当然,如果债务置换所涉及的银行贷款占比不高,或者国有行注资规模未达预期,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能得到明显改善,那么商业银行仍将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这将进一步拉动对次级债的发行需求。
02
城投债周度观点
2.1 “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系列政策或能激发消费复苏
近期,对于培育消费环境、创造消费需求,国家各部委开始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尤其是侧重于加快完善“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政策环境,以及透过一揽子相关配套政策来激发增量消费需求及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预计或将在2025年带来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
自2023年以来,国民经济处于持续恢复阶段,近期也呈现出不断向好的趋势,尤其是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各类消费品增长呈现环比增加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24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960亿元,同比增长3.5%,比1-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9.2%、18.0%、7.4%、3.7%,比上月分别加快18.7、8.0、7.0、3.3个百分点。
根据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也是“消费促进年”,而2024年11月又是“消费月”,也是2024消费促进年的“重头戏”。在2024年11月1日国新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也详细介绍了本月要开展的相关消费月活动。
根据商务部介绍,本次消费月采用“1+4+N”的形式,即聚焦1个精品首发季、4大消费领域,举办N场消费促进活动。“1”是指举办1个精品首发季。组织国际精品、本土新品、国货潮品、中华老字号产品等举办首发首秀首展,依托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集中组织新品首发。在核心商圈、步行街培育一批首发中心,让消费者能及时了解、体验新产品新服务。“4”是指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典旅游、精彩展演等四大板块举办一系列消费主题活动。
上述“1+4+N”的活动形式,涉及每个省市的重点步行街、商圈、特色美食节、老字号美食、城市漫步游、传统文化展览、优秀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活动等,成为了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支持与广泛宣传的消费活动,既有利于服务业市场的全面扩大及新增相应就业人数,又有利于满足于不同人群的差异化消费需求。
而在2024年10-11月的三次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对福建、安徽、湖北省的相关文化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关帝文化产业园,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安徽省安庆桐城市六尺巷,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并参观了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每个省的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都很丰富,总书记在各省考察过程中,也经常考察文化产业,并以此激励各省积极谋划文化热点、广泛宣传,激发国内与国外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这也是未来各省都可以努力擘画与规划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全国城镇与乡村的消费增速与发展动能,也出现了一些“分化”。
商务部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中介绍:“县域消费动能强。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6.5%,增速均高于城镇。商务大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3%。”而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24年10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255亿元,同比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41亿元,增长4.9%。
由此可见,在一线城市消费出现低迷的情况下,全国消费的真正主力,即全国三四五线城市及各类县域的消费动能呈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与复苏势头,甚至部分二线城市消费情况也有所好转。
2024年8月24日,《人民日报》旗下环球网及《环球时报》引述了新加坡《联合早报》发布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由黎康撰写,文章标题为《抵御消费降级寒风 中国二三线城市消费逆势回暖》,其中提到:“在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表现被拉低之际,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消费却逆势而上,成为拉动中国消费马车的最新引擎。据《联合早报》统计,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划分的31个二线城市中,除5个城市暂未公布数据外,今年上半年共23个城市社零总额同比呈现增长。在35个三线城市中,除6个未公布数据的,仅3个城市上半年社零总额下滑,其余26个均上涨,涨幅达到或高于全国均值3.7%的有22个,超过5%的多达13个。其中,辽宁锦州社零总额增幅最大,达8.2%。”
对于2023-2024年不断涌现的“网红消费城市”、不断变换的消费热点以及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消费需求,近期出版的《南风窗》杂志进行了详细分析。《南风窗》隶属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2024年第23期杂志里刊登了谭保罗的文章《如何让消费全面复苏?》,其中提到:“在经济的换挡期,消费是一个观察宏观趋势和微观预期极有价值的切口。消费的侧重点在不断转换,不同领域的消费场景成为了不同轮次的热点。在经济和社会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那些亟待开发的细分领域消费需求。无论是从不同世代消费者群体的心理差异,还是从地域消费趋势和市场容量的角度,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发掘和创新,都可能找到某一门生意的机会。”
而在《南风窗》2024年第23期的另一篇文章里,作者赵淑荷也分析了县城消费呈现不断复苏趋势的一些微观原因。文章提到:“县城的精神娱乐比较有限,人们在电影、话剧、旅行这类活动上的消费比较少,所以在‘吃喝穿’这类外在的物质性消费上,大家更愿意花钱,也有钱可花。在生活节奏较慢且娱乐生活匮乏的县城,下馆子、喝奶茶、逛街买衣服,‘已经是县城人民很难得的消遣方式了’。稳定的工作保证了县城人民的收入预期,‘这个月花了,下个月还有,所以消费的时候顾虑就不多’。”
从数据层面与微观案例来看,虽然2023-2024年并不是“消费全面崛起”的时刻,但是,不同种类、不同群体、不同城市、不同乡镇的差异化消费呈现复苏迹象,确实已在部分“分化”的数据层面上有所体现,在各类微观现象里也有所积累。
为了稳住与巩固这样的复苏态势,预计国家或将通过各类“一揽子增量政策”来持续引导消费及扩大内需。
2024年11月20日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发表重要文章《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对于以何种方式来扩大内需市场,文章有重要论述。
(1)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释放巨大而持久的经济发展动能。
(2)一方面,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政策环境,规范压减对消费的限制性措施,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3)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统筹“硬建设”和“软建设”,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
韩文秀主任提出的“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政策理念,主要是压减各类限制消费的措施,由市场来充分提供各类群体的差异化消费需求;同时,也要求“增加公共消费”,并且由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可能是能够保就业、保民生的长远项目,能够以项目建设来稳住基层劳务人员的“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从而间接稳住及巩固其“消费预期”,且此类项目对收益率要求并不高,而体现其“公益性”。
韩文秀主任在上述文章里,对于解除影响消费的“后顾之忧”,也有一些重要论述。
(1)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
(2)一是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
(3)二是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4)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
(5)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6)五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
保障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充分就业及扩大收入,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保体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生育支持政策、养老事业等,又都是民生领域的重要保障,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激发全社会消费潜力与释放消费活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是真正解除“后顾之忧”的关键措施。
2024年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于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配套措施也在积极颁布及实施。例如,202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要求优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拖欠成因及防范化解举措的研究,合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能够承载较多就业,无论是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或服务业,都能够保障全社会各类群体的基本就业与收入。解决其长期拖欠款问题,以及各类主体之间“三角债”问题,能够有助于中小企业及其就业群体形成良好的“就业预期”、“收入预期”,皆能对“消费预期”形成间接帮助。
2024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了11月份新闻发布会。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李超对于未来增量消费需求及扩大内需,也有重要论述:“从市场空间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待释放。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我国的整体城镇化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和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此外,节能降碳改造等领域也存在巨大的有效投资需求。数字、绿色等新型消费业态,以及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服务消费需求仍然旺盛,产业链堵点卡点有望进一步打通,这些都将不断催生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综合来看,要创造“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消费环境,不仅需要在消费服务供给上适应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消费需求,又需要国家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与地方政府一起打造文化设施及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既能保障服务业市场的就业,又能激活各类群体的消费需求。
同时,又要积极解决影响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形成“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以此来间接激活“消费预期”。其中,对于能够吸纳较多就业、稳定收入预期的中小企业,又需要积极解决“三角债”及拖欠款问题。
而在增量层面,对于乡村到城镇、县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又要积极贯彻与之相关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着力破除1.7亿多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市民化过程中的堵点卡点,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增量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都有较大裨益,这些都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在未来“十五五规划”中需要着重谋划与重点实施的工作内容,久久为功,方能推动“消费逐步复苏”转向“消费拉动经济成长”的快车道。
2.2 投资建议
三中全会及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国家各部委已经相继发布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努力刺激经济、复苏产业、激活消费及拉动内需,且这些政策力度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持续波动。2024年11月上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已经召开完毕,今年的各类增量政策已逐步出台,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近期,各省市密集发行专项债来化解隐债的债券供给情况,部分区域城投债估值修复及一级市场簿记情况皆有好转。预计2024年12月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否将推出更多“一揽子增量政策”,值得密切关注。未来还须关注利率债估值短期波动情况,以及在国家持续化债的大背景下,有舆情风险区域城投债的估值是否能够继续修复,后续也可以重点关注。
第一,可重点关注发展动能与债务管控皆相对较好的“经济大省”,其省级、地级市与区县级平台皆较稳健,以经济基本面作为拉长久期的核心权重,可适当拉长久期至5年,例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上海与北京等。
基于“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基本原则,省级政府拥有较强的资源协调能力与资金分配权力,对于地市区县的债务管控能力已较强。即使未来可能出现利率债与信用债的估值波动风险,这些重要“经济大省”仍会具备较强融资能力,以及具备足够存量债券规模的交易灵活性,预计这些省市的中高等级平台债券的估值回落速度或将较快,可以适当关注。
第二,可重点关注当前化解债务出现重大利好政策或资金实质落地的区域,以化债政策作为短久期的核心权重,可以考虑久期在3-5年,如重庆、天津、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贵州及云南等省市,其省本级平台、省会级平台、省域副中心的城投平台可适当考虑。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使得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近期,各省密集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来做隐性债务的置换工作,能够获得较大规模置换额度的省市及地市区县,预计或将在一定程度改善城投平台的现金流状况,也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腾出较多的资源与资金,来化解其他“经营性债务”,或将有利于化解更多的非标与定融。
下一阶段,在化解债务出现重大进展、有效降低全省债务率及调整至合理的债务结构之后,上述省份或将重新提升项目基建规模及新增融资规模,其高等级平台债券的估值或将持续修复与回落,后续须密切关注。
第三,可重点关注目前各个省市拥有较强产业基础与金融支持的地级市,以省级战略支持与产业基础实力为短久期的核心权重,尤其是具有重要产业链地位与产业集群的地级市及其下辖区县。可以选择在期限2-3年,不宜久期过长,以防范近期利率债与信用债大幅波动对估值的冲击。
例如,山西省“晋中盆地”核心地带及汾河流域区县,具有较强发展动能及能获得省级战略重点支持,主要覆盖了自北向南的忻州、定襄、太原、晋中、太谷、平遥、汾阳、介休、孝义及临汾等。尽管有“太行八陉”的复杂山脉横亘晋东以及浩瀚黄河流经晋西,但是,晋中盆地东缘的阳泉、长治、晋城以及西缘的吕梁,依然凭借其较多矿产资源及超强开采能力而拥有了较好发展前景,且债务率也相对不高,也值得重点关注。
又如,湖南省“长株潭都市圈”及其拓展区、辐射区,尤其是与制造业集群为核心的“京广城镇发展轴”区域,预计会得到较多国家级与省级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首先是以长沙及株洲、湘潭为核心的“省会都市圈一体化区域”,其次是省会拓展辐射区在北部的岳阳、常德、益阳与南部的衡阳、郴州,并且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也涵盖了长沙、岳阳与郴州;再次,“沪昆城镇发展轴”从省会逐步延展至西部的怀化市及其周边地市区县,或有机会在未来成为新兴制造业发展带及跨省联动地带。
再如,四川省的3条发展脉络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沿江带-成渝中线”。①发展最为成熟的是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的“南北纵贯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包括了攀枝花、凉山、乐山、眉山、彭山、新津、双流、温江、成都高新区、郫都、新都、青白江、绵竹、什邡、德阳、绵阳与江油。②发展较为成熟及未来潜力较大的是以宜宾为核心的川南沿江发展带,可涵盖周边的泸州、内江、自贡与重庆永川区、江津区。③正在积极规划与较多项目建设的“成渝中线区域”,自西向东包括了成都龙泉驿、淮州新城、东部新区、资阳、射洪、遂宁、南充以及重庆的潼南、铜梁、璧山及高新区。④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南沿江发展带,属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的核心动力点,未来会获得国家与省级层面的项目支持与资金助力,且上述城市未来或将推出较多产投平台与产业债,可重点关注。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四川省成都市所谓“三圈层”各个区县,主要包括了成都市的主城12区、3个市本级新区、5个县级市及3个县级,它们的发展现状、政府布局、产业实力、未来潜力、债务规模皆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发展较为成熟的是位于上述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的“南北纵贯线”区县,包括了新津、双流、温江、郫都、新都及青白江,也包括了锦江、武侯、成华、金牛、青羊等主城区及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市本级新区”。而目前处于正在发展或尚在规划区域,仍需高度关注其债务化解情况及未来产业增长潜力。
在重庆,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城市的重庆各区县,包括了核心中枢的两江新区与重庆高新区,中枢西部的沙坪坝、九龙坡、璧山、铜梁与合川,东部的长寿、涪陵与万州,南部的永川、江津与巴南。上述区县的作用与前景较为广阔,其所获得的产业支持力度与金融扶持力度也较大,可重点关注。
在陕西,“关中先进制造业走廊”以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为核心,向西南方向拓展至长安区、鄠邑、周至、武功、杨凌示范区与宝鸡,向东北方向拓展至临潼、富平与渭南,向北则是依次延伸至泾河新城、西安高陵区、咸阳三原县、铜川耀州区,以及最北部的延安与榆林“渭北能源化工产业带”,获得省级与省会政府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大,可重点关注。
而在河南,以“郑州都市圈产业链”相关城市为核心发展轴,即以郑州为中心而遍布于四周的核心城市,城市之间有城乡融合现象及产业集群趋势,并以南北中轴线为核心而形成了产业链分布集群,包括了北部的新乡、焦作,西部的巩义、荥阳、孟津、新安及三门峡,东部的开封、兰考、商丘,南部的航空港、许昌、平顶山、漯河及南阳,上述城市获得省级政府的各方面支持力度也较大。
与此类似的还有广西的“平陆运河物流枢纽及产业链城市”,即“省会都市圈”三市的南宁、百色、贵港与北部湾三市的“钦州、防城港、北海”等6个南部轴心城市,以及崇左与玉林等2个东西轴心城市,形成了“6+2”的“大北部湾”区域城市协同产业集群。
江西的“赣江区域产业集群”及正在兴建的“浙赣粤大运河”,将会对沿线城市有所裨益,自北至南包括了九江、景德镇、南昌、宜春、丰城、樟树、吉安及赣州等城市。
上述城市,或承担国家级重大战略项目,或成为省级的物流枢纽与产业集群城市,或能够将自然资源进行产业化整合及形成产业集群,或以较多产业基金来培育新兴产业与孵化未来产业,或能够获得国开行、农开行以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银团贷款”进行项目贷款支持及化解债务支持。
由于上述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债务管控机制,仍与省级政府密切相关,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省级层面债务因素及化债进展的影响。鉴于此,上述城市的城投平台债券期限,可以选择在2-3年左右,不宜久期过长,以防范利率债大幅波动对估值的冲击。
03
产业债和金融债周度观点
3.1 产业债
财联社11月22日讯,今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取消广州市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至此,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均已取消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标准。
地产方面央国企地产值得挖掘:行业深度调整、地产提振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背景下,24年下半年央国企地产债券值得挖掘:一方面,央国企地产企业整体上经营可持续强,另一方面,部分区域性的国企地产有一定的“城投平台属性”,往往能在融资和项目层面获得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倾斜,叠加央国企地产舆情不多,不激进拿地的前提下、预计未来一年估值风险不大。
2024年10月份,我国生铁产量7026万吨,同比增长1.4%;我国钢材产量11941万吨,同比增长3.5%;10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尽管钢铁行业面临供需矛盾和利润下行的问题,但中国经济的韧性还在,叠加中国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对钢铁尤其是特种钢材的需求依然存在一定支撑。投资角度,考虑到钢铁企业内部分化较大,部分钢企利差和基本面有所背离,建议整体上控制钢企债的持仓规模,但可关注成本控制能力强、获现能力相对较优、高端钢材占比稳步提升、地方政府和银行支持力度大的钢企,以及受益于地方区域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钢企兼并重组或整合政策的企业。需要注意的是,12个重点省份债务规模与实际产出不匹配,化债背景下,基建和房地产开发体量短时间或受到一定制约,与之相关的钢企应保持关注。
公用事业行业提价有望改善企业基本面,相关债券可拉久期:近期公用事业提价能够很直接地改善企业基本面情况,24年下半年可关注环境卫生、交通运输、水电燃气、港口等行业。主体方面可关注晋能控股山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0-1年期)、甘肃电投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注消费提振相关政策带来的机会,如文旅商贸餐饮等:今年3月份官方再提消费税改革,各地重投资的模式可能将逐渐转到重消费。24年下半年可关注旅游带动的餐饮、商贸等行业,主体方面可关注海宁皮革城、小商品城等。
关注出口链和高新技术相关产业债:可关注出口带动或有设备更新政策红利的汽车、船舶、计算机、通信、家电等行业相关债券。
3.2 金融债
本周金融债各品种的信用利差全线收窄,收益率方面,商业银行普通债和保险公司非永续次级债较上周出现小幅上行,其他品种均有所下行,信用利差方面,证券公司四类债券均较上周明显收窄,调整幅度超2.20BP。
商业银行金融债方面,中低等级的信用利差延续压缩的趋势,二永债压缩幅度更大,在2.30BP以上。从当前收益率点位来看,2.40%以上的品种3-5Y/AA商业银行普通债和二级资本债、5年期以上各个等级的二级资本债、3-5Y/AA+和AA永续债,均为期限较长、隐含评级较低的品种。信用利差角度,当前信用利差在50BP以上的品种有3-5Y/AA+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3-5Y/AA普通债和二级资本债,AA各个期限的永续债,仍有一定的挖掘空间,可结合主体资质适当进行关注。考虑到后续二永债供给有可能出现收缩,估值进一步下行可能性大,建议对二永债逢调整进行配置,对当前收益率点位较高、主体基本面无明显瑕疵的可适当进行关注。
证券公司债券方面,随着行业基本面改善预期增强,证券公司各品种的债券估值延续收窄的趋势,仍建议对收益率点位高的品种和个券进行关注,目前收益率在2.30%以上的品种有AA普通债和永续债、3-5Y/AA+各个品种,5年期以上的AAA普通债和3-5Y/AAA永续债可适当进行关注,当前信用利差基本也在50BP以上,可提前进行布局。
保险公司方面,目前收益率在2.30%以上的品种有3-5Y/AA+、AA非永续次级债,3-5Y/AA+永续债,可保持适当关注,且当前永续债尚有55BP左右的信用利差,仍可能进一步压缩。
04
一级市场跟踪
05
二级市场跟踪
5.1 二级成交的“量”
5.2 二级成交的“价”
06
风险提示
行业面临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基本面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蔓延。
证券研究报告:《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净供给会出现收缩吗?》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2日
证券分析师:徐亮
资格编号:S0210524040003
邮箱:xl30484@hfzq.com.cn
证券分析师:梁克淳
资格编号:S0210524060002
邮箱:lkc30514@hfzq.com.cn
证券分析师:胡君
资格编号:S0210524040005
邮箱:hujun@hfzq.com.cn
徐亮: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著有《国债期货投资策略与实务》一书。研究风格偏投资实务和债券策略,在利率债、信用债、转债、国债期货等的交易和配置上有精细化的研究框架和思路。擅长从资产性价比、交易行为、市场隐含信息、量化分析等角度挖掘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