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结论 //
付息负债成本率呈现明显的刚性特征
商业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呈相对刚性,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近年来尽管存款利率经历了几轮下调,但商业银行的计息成本负债水平基本保持稳定,2023年商业银行整体的加权平均负债成本率从前一年的2.05%明显提升至2.15%,意味着银行利息支出的速度明显高于存款规模增长的速度。
存款结构的变化是商业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存款定期化现象逐年明显。商业银行整体的定期存款占比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同比变动增幅也在逐年扩大。
国股行的计息负债成本出现抬升主要是受到公司定期和活期存款利率逆势上行的影响,尤其是公司活期存款成本率上升最明显。四类银行的个人存款成本率受存款挂牌利率调降的影响从2021年以来持续保持下行的趋势,但在公司存款成本率方面,国股行出现公司活期和定期存款业务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才是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生息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下滑,下降幅度甚至大于计息负债成本率的下降幅度,是银行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从商业银行整体的加权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来看,2021年-2023年分别为3.94%、3.84%和3.71%,同比分别下降了0.15%、0.10%和0.13%,而同期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变动情况为-0.02%、0.04%和0.11%。
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LPR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2020年以来,1年期LPR持续调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各品种贷款的发放利率下降的幅度均明显超过LPR的降幅,反映出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贷款利率除了受LPR下降的影响,还受加点下降的冲击。
投资类资产的比重和收益率对净息差也有影响,在债市利率长期处于下行周期和部分债券超额收益消失的背景下,银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有所下滑。
不同银行类型的净息差合意区间
如果四类商业银行想要达到盈亏平衡,净息差的合意区间在1.52%-2.44%之间,国股行近三年的净息差均值为1.84%和1.96%,盈亏平衡下的净息差分别为1.52%和1.55%,也就是说净息差还能容忍继续收窄32BP和41BP。相比之下,城农商行近三年的净息差均值已经低于盈亏平衡下的净息差水平,农商行经营压力相对更大。
哪些银行的净息差在边际转好
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直接通过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这两个指标是否在逐年改善来进行判断,我们主要选取近三年生息资产收益率增速均值为正、近三年计息负债成本率增速均值为负、以及近三年净息差增速均值为正的城农商行进行展示,总共筛选出2家城商行和8家农商行,其中主体评级AA+以上的有昆仑银行、潍坊银行和浙江义乌农商行。
除了直接观察净息差的年度变化,还可以通过影响净息差的相关指标是否有在逐年改善来进行判断,主要通过对这些指标过去三年的同比变动均值赋予一定的权重进行打分,得分越高的商业银行说明在近三年相关指标的表现更好。得分较高的银行有浙江嘉善农商行、浙江义乌农商行、陕西神木农商行等。这些银行影响净息差的相关指标在过去三年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净息差正向增长的稳定性较强,整体信用资质较好。
风险提示:样本代表性问题、打分模型存在一定主观性、基本面下行风险
// 报告正文 //
01
银行资负两端对净息差的影响
净息差是指净利息收入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影响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净息差的公式可以表现为:
在金融监管下,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都有明确的要求,银行同业之间的杠杆水平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净息差水平的高低更多取决于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
1.1 付息负债成本率呈现明显的刚性特征
商业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呈相对刚性,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近年来尽管存款利率经历了几轮下调,但商业银行的计息成本负债水平基本保持稳定,2023年商业银行整体的加权平均负债成本率从前一年的2.05%明显提升至2.15%,意味着银行利息支出的速度明显高于存款规模增长的速度。从具体数据来看,城商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最高,其次为农商行和股份行,二者的加权付息率较为接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城农商行在监管指引下负债成本出现连年下降的趋势,而国有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却在持续上升,股份行的加权付息率也在2023年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国股行的负债成本表现相对刚性。
存款结构的变化是商业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存款定期化现象逐年明显。商业银行整体的定期存款占比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2020年-2023年银行定期存款占比的均值分别为57.88%、58.97%、61.21%和64.37%,同比变动增幅也在逐年扩大。具体到各类银行类型来看,除了城商行之外,国股行和农商行的定期存款占比从2020年以来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国股行的同比增长幅度相对更大,而城商行的定期存款占比在2020年-2022年期间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同比出现上升。
国股行的计息负债成本出现抬升主要是受到公司定期和活期存款利率逆势上行的影响,尤其是公司活期存款成本率上升最明显。从存款成本率变动情况来看,四类银行的个人存款成本率受存款挂牌利率调降的影响从2021年以来持续保持下行的趋势,但在公司存款成本率方面,国股行和城农商行的表现出现分化。城农商行的公司存款成本率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而国股行却出现公司活期和定期存款业务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或是因为在当前信贷不足的环境下,存款竞争激烈,企业议价权更高,而国股行本身存款利率更低,为了吸引和保持企业客户,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从而导致其对公负债成本呈现相对刚性的特征。
1.2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才是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生息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下滑,下降幅度甚至大于计息负债成本率的下降幅度,是银行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从商业银行整体的加权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来看,2021年-2023年分别为3.94%、3.84%和3.71%,同比分别下降了0.15%、0.10%和0.13%,而同期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变动情况为-0.02%、0.04%和0.11%,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幅度更大,计息负债成本率呈相对刚性,因此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是银行资产端收益率的下降。
商业银行的生息资产主要分为四大类: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贷款、金融投资和同业资产,这四类资产规模合计占总资产比重基本在95%以上,其中贷款是最重要的生息资产。对应到利息收入部分,则分别为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金融投资利息收入和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其中贷款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息收入最主要的部分。存放央行和同业资产的规模不大、占比不高,因此在研究银行生息资产率下行原因的时候,我们主要从贷款和金融投资这两类资产进行分析。
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LPR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一般来说,当央行调整政策利率时,LPR会相应调整,商业银行同时也会根据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应地调整其贷款利率。对于商业银行本身来说,贷款是其生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的净息差水平。2020年以来,1年期LPR持续调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截至2024年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8%,同比下降了51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为4.14%,同比下降了35BP,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5%,同比下降了66BP,票据融资利率为1.60%,同下降了43BP,企业贷款利率为3.63%,同比下降了32BP。可以看出各品种贷款的发放利率下降的幅度均明显超过LPR的降幅,反映出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贷款利率除了受LPR下降的影响,还受加点下降的冲击。
投资类资产的比重和收益率对净息差也有影响,在债市利率长期处于下行周期和部分债券超额收益消失的背景下,银行投资类资产收益率有所下滑。金融投资是目前商业银行第二主要的资产业务,银行要提高生息资产收益率可以通过缩小金融投资在总资产中的所占比重,或者提高其投资类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从金融投资占比来看,上市银行的金融投资占比近年来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而规模加权后的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则有所下降。投资类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一方面或是受到债市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由于债券投资在银行金融投资中占比较高,长期“低票面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的贡献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或是受到地方政府化债政策的影响,高票息资产难寻,部分债券的超额收益消失,影响银行的债券投资收入。
02
不同银行类型的净息差合意区间
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和净利息收入近五年的规模增速可以发现,近年来商业银行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净利息收入规模的增速有所放缓,而生息资产的增长速度相对稳定一些。
如果商业银行想要维持目前的净利息收入水平,根据“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平均生息资产”的公式,公式可变形为“(1+平均生息资产增速)(1+净息差增速)=1”。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商业银行的平均生息资产增速保持近三年的均值水平,对应的净利息收入维持不变的净息差增速在-7.99%-12.36%之间,根据2023年样本银行的净息差水平,预计2024年国股行的净息差分别收窄15.83BP和14.07BP、城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收窄21.49BP和22.4BP能保持各自的净利息收入水平维持不变。
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多年收窄,截至2024年6月末,商业银行整体的净息差为1.54%,这一水平不仅创下了历史新低,还跌破了《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中规定的1.8%的评分“警戒线”。鉴于净息差未来进一步收窄的可能性仍较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预计进一步加大,那么,商业银行应维持怎样的净息差水平以确保其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为了实现盈亏平衡,商业银行理想的净息差水平应该是多少?
由于净息差仅考虑银行的利息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异,并未考虑银行的非息收入业务,以及涵盖银行运营的所有成本如非利息支出、不良资产的核销等,因此不能将净息差直接等同于银行的盈亏平衡点来进行分析。但如果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和其非息业务的收入能够覆盖前述的非息支出和信用成本,商业银行则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商业银行的非息支出部分即营业支出部分,而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收益的不确定性,由贷款人违约引起。因此银行盈亏平衡点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我们选取了市场上有存续债的商业银行进行分析,仅聚焦在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这四类银行机构,计算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如果四类商业银行想要达到盈亏平衡,净息差的合意区间在1.52%-2.44%之间,国股行近三年的净息差均值为1.84%和1.96%,盈亏平衡下的净息差分别为1.52%和1.55%,也就是说净息差还能容忍继续收窄32BP和41BP。相比之下,城农商行近三年的净息差均值已经低于盈亏平衡下的净息差水平,农商行经营压力相对更大。
03
哪些银行的净息差在边际好转
根据前文分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端提高生息资产收益率,以及负债端降低计息负债成本从而改善净息差。因此在判断一家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是否在边际转好,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直接通过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这两个指标是否在逐年改善来进行判断。我们主要选取近三年生息资产收益率增速均值为正、近三年计息负债成本率增速均值为负、以及近三年净息差增速均值为正的城农商行进行展示,总共筛选出2家城商行和8家农商行,其中主体评级AA+以上的有昆仑银行、潍坊银行和浙江义乌农商行。
除了直接观察净息差的年度变化,还可以通过前文分析的影响净息差的相关指标是否有在逐年改善来进行判断,我们选取了计息负债成本率、活期存款占比、定期存款占比、生息资产收益率、金融投资占比、盈亏平衡点下的净息差差值这6个指标来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这些指标过去三年的同比变动均值赋予一定的权重进行打分,得分越高的商业银行说明在近三年相关指标的表现更好。
在292家发债银行样本中,我们选取了打分结果前10%的银行、整体信用资质较好并剔除了近三年净息差增速均值为负的银行进行展示,和同业相比,这些银行影响净息差的相关指标在过去三年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净息差正向增长的稳定性较强。
值得提醒的是,净息差只是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本文仅对净息差这一指标进行拆分分析,在筛选银行主体和相关证券进行投资时,需结合银行的其他盈利指标、风险管理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更全面地评估商业银行的信用资质情况。
04
风险提示
样本代表性问题。文中所选取的银行样本均为市场上有存续债券的主体,可能无法代表行业整体的情况。
打分模型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部分指标的选取和打分维度的权重存在一定的经验判断,或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基本面下行风险。主体基本面情况恶化,资产质量恶化等,影响打分结果。
证券研究报告:《哪些银行的净息差在边际转好》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8日
证券分析师:徐亮
资格编号:S0210524040003
邮箱:xl30484@hfzq.com.cn
研究助理:陈钰婷
邮箱:cyt3939hfzq.com.cn
徐亮: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著有《国债期货投资策略与实务》一书。研究风格偏投资实务和债券策略,在利率债、信用债、转债、国债期货等的交易和配置上有精细化的研究框架和思路。擅长从资产性价比、交易行为、市场隐含信息、量化分析等角度挖掘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