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去两周,有两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闻让我印象深刻,很想说两句。第一个新闻是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学中湖校区里的一名高一学生,因为上课期间抬头6次,被学校视为违反校纪,要求该同学停课回家“反省”7天。
这个班主任非常精明,事发之后第一时间表示“领导让我咋做就咋做”,撇清了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老师在校园里挺多的,他们会在权力范围内巧妙且合理地使用他们的权力,以达到出成绩的目的。如果学生没出事,那就是他们教学能力优秀;如果学生出事了,那就是学校管理严苛,作息让人窒息,跟他们关系不大。
同样是这些老师,领导没要求过他们给学生罚抄多少遍,也没要求过他们必须对不听话的学生留堂、延迟他们的玩耍时间和回家时间,但他们依旧会不遗余力地去做,因为做好了自己有成绩有名声,做不好了可以将责任推给学校领导与家长——我把能做的都做了,学生成绩上不去就不是我的问题了。学生如果出现了自我伤害的行为,那更与我无关了,因为这都是你们学校和家长要求我出成绩的。
在这方面他们像是自带天赋似的:在那一大片灰色地带中,他们非常清楚什么是可以不遗余力的,什么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什么是万万不能碰的。
比如第二个新闻,就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昆明市官渡区长丰学校被曝出学校食堂猪肉有异味。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些学生吃完午餐后感到不适,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医后诊断为食物中毒,后来有家长反映说这个肉是2015年的进口冻牛肉,不过最后昆明市官渡区发布了官方通报,证实了这批肉的生产日期是2024年5月,保质期2年。
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尘埃落定了:长丰学校的校长以及学校法定代表人被免职,学校被处十万元的罚款。让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是那场家校沟通会,面对家长们铺天盖地的质问,学校的态度让人捉摸不透,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只是说“我们会调查处理,请大家放心。”
“会调查处理”,意味着学校领导也与家长一样被蒙在鼓里,这可能吗?我是不相信的。在学校工作生活那么久,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怎么也听学生抱怨过食堂饭菜吧?学校领导连老师哪个时间段干了什么事都清清楚楚,你说他们不知情,我是不相信的。
我看到的,是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从上到下心照不宣的欺瞒。
人还是应该有些基本的判断力的:上课抬头就当作是违纪,这是在磨砺意志还是规训奴才呢?是不是什么都可以说成“有利于学习”呢?如果是,那么对饭堂食材质量的严格把控不更有利于学习吗?
两千多年前,朝堂百官面对权势滔天的赵高心生恐惧,于是留下了“指鹿为马”的故事。而两千年后的今天,很多人却是故意地、主动地“指鹿为马”——他们非常清楚谁是可以欺负的,谁是不能得罪的。
2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想到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在隋炀帝时期开凿并贯通南北的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直到今天依旧在发挥作用。不过在运河建立后的一段时间,曾出现过严重的堵塞问题,尤其是在杭州城成为南宋都城后,杭州段的运河堵塞到船只没办法进城,只能停在很远的地方卸货,由人力搬运进城。
(京杭大运河的起止范围)
堵塞的原因很好理解:钱塘江涨潮的时候会带来很多泥沙,等退潮时泥沙就沉底了。再加上两岸居民总是往河里丢杂物,久而久之这条河道就堵塞了,有些堵塞严重的只有一尺多深(不到半米深的水),船根本开不进来。
其实,只要定期派人疏通河道,就不会出现堵塞问题了。从隋朝到北宋,这条运河存在了这么长的时间,每个王朝的组织能力那么强,按理说前人完全没有留下维护河道的经验自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朝廷有前人丰富的经验、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的情况下,这条河还是堵了很多年——这说明,这条河的堵塞,能给一些人带来利益。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堙塞其半。...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
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在杭州担任通判。在担任杭州通判的这三年里,他给朝廷写了一些奏折,通过这些奏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条运河的一些潜规则:
首先,这条运河是贯穿了整座杭州城的,那就意味着,河道两边一定会有住户,而且像杭州这样寸土寸金的都城,住户也往往是拥挤地住在一起的,因此每年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其实朝廷是有规定每隔固定的时间就要清理一次河道的,只不过落实到了地方就出状况了。
每次开始疏通河道的时候,负责的官员先是带着一群士兵规划施工地点,然后对处在施工地点上的住户说:“朝廷有令,要疏通河道,我们要在这里施工,我们可能会拆掉你的房子,你们得先搬走,希望你们以大局为重。”
那会也没有拆迁补偿这样的说法,所以一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会选择向这些官员行贿。
西湖深阔,则运河可以取足于湖水。若湖水不足,则必取足于江潮。潮之所过,泥沙浑浊,一石五斗。不出三岁,辄调兵夫十余万工开浚,而河行市井中盖十余里,吏卒搔扰,泥水狼籍,为居民莫大之患。
——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
官员收了贿赂之后,就会修改施工地点——这一路收贿下来,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而等到正式开始施工的时候,那些没有大局观的住户自然就被选为施工地点了——而这些地方,也往往不一定是河道最拥堵的地方。
而且他们在清理的时候,并不会把淤泥垃圾都带走,而是就这么放在这些住户的地方上。如此,等到大雨一下,这些清理出来的垃圾就又会被重新冲回河道了——只有一直确保河道堵塞,才能确保这个贿赂的长期存在。
运河自州前至北郭穿阛阓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自胥吏壕寨兵级等,皆能恐喝人户,或云当于某处置土,某处过泥水,则居者皆有失业之忧,既得重赂,又转而之他。及工役既毕,则房廊邸店,作践狼藉,园囿隙地,例成丘阜,积雨荡濯,复入河中,居民患厌,未易悉数。
——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
苏东坡的上疏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与支持,于是他开始着手疏浚西湖,也开始着手整顿运河腐败:他先是命人设置拦沙闸,阻挡钱塘江带过来的泥沙;然后又派专人督促施工,按照工程的标准选择施工场地。
仅仅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河道的深度就由原来的一尺多,疏通到了八尺左右(从30多厘米的水深到超过2米的水深),原来船只无法进入的运河,现在大型的货船也能直接开进城里了。
自十月兴工,至今年四月终,开浚茅山、盐桥二河,各十余里,皆有水八尺以上。见今公私舟船通利。父老皆言:“自三十年以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也。”——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
只可惜,熙宁七年(1074),苏东坡就被调往了密州(今山东诸城市)。苏东坡在杭州担任通判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三年。他被调走之后,后来上任的官员也没有好好借鉴他的经验,之后杭州城的运河又重新走上了堵塞的老路。
3
一段小小的运河,折射出的是一种精致利己的心态。这种假装无辜与愚蠢、顾左右而言他的表演,直到今天的社会也随处可见:
一方面,他们对食堂问题、作息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唯唯诺诺,假装不知,假装无辜;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装满监控,装好防盗网,对上课抬头、反对老师、不服管理的行为重拳出击。
你相信吗?监控可以查学生抬头,却查不出饭堂卫生与食材安全。
所以,他们会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吗?我相信他们非常清楚,但还是选择这么做,并且也知道怎么把自己包装成无辜的受害者——因为,这背后不可言说的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
于是,大家一边说着“我也没办法啊”,一边心照不宣地继续对孩子加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