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么幼稚的观点,我也会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文摘   2024-10-27 12:39   广东  

1

我很喜欢给七年级的学生上课。因为在上课时,他们总会问出一些在一般老师看来匪夷所思的问题:
“老师,为什么夏朝的时候没有铁器”——
也有的,只不过制作的技术不成熟(陨铁),技术不是突然出现的,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漫长的摸索。
“老师,为什么他们不用青铜器打仗?”——
铜在当时比较稀有,不然贵族也不会用来彰显等级了。
“老师,为什么……”
这其中,也有确实我不知道的,我也会大方承认。

类似这样的问题,或许提问次数多了,很多老师会觉得烦躁:你问的这些考试又不考,问那么多有的没的干什么?有那时间想东想西的,还不如把笔记做好。你看你课本,都是空白一片,....

说实话,我很珍惜这样好奇的瞬间,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美好的阶段。我在教八年级学生的时候,就几乎见不到还能保持如此好奇心的学生发言了。我承认在如今内卷的大环境下,每节课能用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不过也不是所有时候都会有学生提问题——但只要有,那么我至少也要用一句话简单地回复一下,不管看起来多么幼稚。

至少我不愿意认为,这些学生是在“扰乱课堂秩序”——在我看来,每当众否定孩子一次,其实就等于毁掉了他们一个未来的、可能的世界;相反地,我的认真对待,或许就会无意中给某个孩子种下了一颗未来道路的种子。


回想自己的中小学时代,也说过很多在今天的我看来非常天真的话,也做过看起来非常幼稚的行为——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有了今天的我。

当我能接受学生那些看似幼稚的表达后,我慢慢发现自己也能放下包袱,变得不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容许他人“犯错”,自然也就能容许自己“犯错”了。说错了就说错呗,说得不完美就不完美呗,至少我敢说。



2


在我看来,从小不允许错误和幼稚的存在,是导致如今环境对弱者特别不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在网络世界里,不管是玩游戏还是发言,都能感受到一股让人窒息的苛刻: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我需要与匹配的陌生队友一起打副本。游戏刚出的那几年,总会遇到第一次打这个副本的人,他们对副本的机制不熟悉,所以总会“犯错”导致重新挑战。

这些本来都是正常情况,无非就是慢点通关的事,大不了再打一次呗。直到这两年,随着游戏“老玩家”越来越多,也或许和如今的经济形势不太好有关,我发现现在游戏里对队友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苛刻,只要出现失误就会挨骂,要是骂回去了就会被挂到游戏论坛里“让大家评评理”。

而在游戏之外,在网络空间的表达也是呈现出越来越苛刻的迹象。只要是看起来幼稚的发言,都免不了遭受一番冷嘲热讽甚至是举报:你懂教育吗?你是老师吗?你知道老师在学校里有多弱势吗?...


如今这越来越苛刻的环境,与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以前认为把打学生、布置几十上百次的罚抄和留堂留级当做是负责任的老师,在对学生苛刻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想到,孩子也会有长大的一天呢?当年那些学生成为了家长,自然反过来也开始对老师苛刻了。


以前那些动不动爱打断孩子说话、自顾自地给孩子讲道理的大人,在对孩子苛刻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想到,孩子也会有长大的一天呢?当年那些孩子长大了,自然也开始打断父母说话、对原生家庭冷漠甚至断绝联系了。


不要以为孩子啥都不懂,他们只是目前没有能力反抗大人而已。


如今看到那些网络上对不同观点咄咄逼人的人,比起愤怒,我更多的是同情——他们或许从小就在一种对错误与幼稚非常苛刻的环境中长大,能好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我非常珍惜那些课堂上还愿意表达的孩子,他们被如何对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以后我们会如何被社会氛围所对待。在我有一点点能力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孩子被善待,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因为我希望自己也能被善待。



3

允许自由的表达很重要,因为允许他人犯错,本质上就是允许自己犯错。太多人总是羞于表达,也是担心遇到莫名的伤害,这是集体无意识塑造出来的环境——毕竟在丛林社会里,暴露自己是不利于生存的。


这种集体无意识,使他们从小就被教育着:

在外面少说话,言多必失;

别去多管闲事,与你无关;

别意气用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别那么天真,你帮助别人又能得到什么呢?

...

久而久之,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就变成了一颗颗“玻璃心”:他们一边在可以表达的场合不敢公开表达,因为怕有不合适的言论、丢了面子让自己下不来台;而另一边,他们又很喜欢在私下里拉帮结派,对别人的公开表达评头论足,搞立场,搞站队。


他们也慢慢变得不敢具体地表达,而是用一些抽象空洞的大词高谈阔论,却在具体的细节上虚与委蛇、顾左右而言他,来掩盖自己那脆弱的、从未被得到包容过的自尊心。


这样的人看似情绪稳定,实际上根本没有价值观可言——因为他们根本不敢和别人不同。一切有利于ta的,都能成为ta的价值观。




所以,要想如今的教育有所改变,我觉得比起“正确”,更需要“不同”。然而现实是,领导见不得老师不同,老师也见不得学生不同,都在自欺欺人,说着正确无比的漂亮话:

你就是这样对长辈说话的?能不能先学会好好说话;

我没不让你说话,我让你发言之前先举手;

你着什么急,一切走流程解决;

……


当学生在家庭里、在校园里被磨平棱角了,没有任何的个性可言了,没有多样性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也变得高度一致的了。——他们被掐灭了生命力,又没有勇气重新燃起,自然很容易嫉妒那些仍有棱角、有个性、有生命力的人。


愤怒的背后,是自卑与恐惧。



我自己也曾是一个对别人要求苛刻的人,抓住别人言论的一个小漏洞就大肆嘲笑。直到工作之后面对孩子,我渐渐明白,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不能因为害怕被嘲笑而选择放弃思考与表达,那样就变成了自己主动选择了愚蠢与固执了。


孩子现在被怎么对待,我们自己将来就会被怎么对待。


所以,我鼓励学生表达,哪怕可能有错,哪怕可能会被同学嘲笑,也不必害怕表达,因为老师会站在你这一边。


推荐阅读:

所谓常识,首先需要努力去践行才能成为常识

当我发现学生抄作业后,我决定再少布置点

“无菌环境”里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了非黑即白的大人

公元零年
小伍老师在校园里的教书生活随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