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守株待兔”的语言学内涵

文摘   文化   2024-04-16 09:47   广东  



图源  | pexels

摄影 | J Meza Photography‍‍‍‍‍‍‍‍‍‍‍‍‍‍‍‍‍‍‍‍‍‍‍‍‍‍‍‍‍‍‍‍‍‍‍‍‍‍‍‍‍‍‍‍‍‍‍‍‍‍‍‍‍‍‍‍‍‍‍‍‍‍‍‍‍‍‍‍‍‍‍‍‍‍‍‍‍‍‍‍‍‍‍‍‍‍‍‍‍‍‍‍‍‍‍‍‍‍‍‍‍‍‍‍‍‍‍‍‍‍‍‍‍‍‍‍‍‍‍‍‍‍‍‍‍‍‍‍‍‍‍‍‍‍‍‍‍‍‍‍‍‍‍‍‍‍‍‍‍‍‍‍‍‍





守株待兔,是《韩非子》里记载的一个典故,说是宋国有个农民,不小心看到一个兔子撞在一颗树樁上,折断了脖子,死了。真是上天赐给的肉食,他提起兔子回家,马上进厨房,做了一盘香喷喷的红烧兔肉。这可比种田划算啊,种田又苦又累,米麦稻粱再丰收,也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不足。最好天天有兔子吃,他想。从此他就把农具扔到一边,天天守在那棵树桩前,期待下一只撞死的兔子。自然是不可能的,最终成了宋国的笑料。


韩非子写这篇寓言,本意是要讽刺一些人愚蠢,天天盼望不劳而获。国别上之所以冠上“宋”,是周代以来的顽习。自从周灭商,虽然周人没对商人进行种族灭绝,还专门划了一块地方安置商遗民,听任其建立了宋国,但对战败国的歧视是免不了的。所以,你要是生活在那时候的宋国,你肯定能感受到国际上对宋国人明显的恶意。各类民间传说中,只要主人公比较蠢,多半是宋国人。而这个守株待兔的宋国人,又是宋国人中最蠢的,因为《韩非子》原文说了:“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能被宋国人笑的,那智商得低到什么地步?


当然,寓言中的兔子显得更蠢,竟会撞上树樁子。曾经看到科普文章说,兔子的视力有盲点,难以精确预测自己和树樁的距离,因此会撞上。这点我倒不是很信,假如真的如此,那森林中兔子撞死的几率应该很高,守株待兔的农夫又怎么算蠢了呢?


还看过有人写文章说,兔子其实很聪明,本来如果是一棵树在前面,兔子是肯定能看清楚的;无奈是一截树樁,兔子看不清楚也不奇怪。


大概为了表现那种兔子实在愚蠢,早期的连环画常把“株”画成一棵树。




不过,如果我们了解“株”及其相关字的语言文化内涵,可能会改变看法。其实“株”在古人眼里,不但不是不显眼的东西,其词源义反而跟“标识”“显眼”有关。


这要从“株”的本义说起。《说文·木部》:“株,木根也。”段玉裁注说,就是今天的“樁”。《说文新附·木部》:“樁,橛杙也。”《广雅》:“橛、楬、櫫、,杙也。”王念孙疏证说,这些词都是指标识性的显眼之物。《说文》:“弋,橛也。”段注:“凡用橛者,为有所表识,所谓楬橥也。故有物挂之。又若舟之牂亦是,所以系舟也。”《说文·木部》:“樴,弋也。”段玉裁注:“樴谓之杙(弋),可以系牛。”章太炎《新方言·释宫》:“樴者,识也。今扬州谓立木为表曰木樴子,立石为表曰石樴子。”又《墨子·备梯》:“悬火,四尺一钩樴。”孙诒让《间诂》:“钩樴,盖以弋著钩而悬火。”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橛杙,在古代,系马的、系船的、系箭矢的(弋射),包括墙上挂东西的钉子,以及高高架立的供鸡栖息的木柱,甚至立起来作为标识的表或者碑,都可以叫“橛杙”。而“株”和“橛”意思相近,还有连用的例子,《庄子·达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列子·黄帝》“拘”作“驹”)陆德明释文:“厥,本或作橛。”据古注,厥(橛)、株、拘三字同义,都是指树樁。


总之,很多时候,“株”和“木橛”一样,其实是可以作为一种“标识”来用的,就是想告诉你,在这里可以挂东西,可以系马系牛,可以测日影,可以作说明,可以用来纪念。这个玩意,兔子是真的不该撞上的。


“株”有同源词“逗”,古音都在侯部,可以相通。《说文》写作“丶”。《说文·丶部》:“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其实就是“句逗”的“逗”,古人读书,有时用一点标识句子,有时用圆圈标识句子,前者就是今天的逗号,后者就是今天的句号。逗,古书上也写成“读”或者“投”,都是音近字通用。古人作句逗,就是用来作为标识,提醒你注意:这里要歇口气,这里句意完结了。这和在地上钉木橛子,在墙上钉木橛子,情况是类似的。同理,一截露出地面的树樁,和木橛子的意象也相仿。所以,树樁之所以叫和“逗”音近的“株”,其词源义就和标识和醒目有关,寻常的兔子要撞上去真的不容易,只有那宋国农夫以为是常事。这么一对比,可以更突出农夫的愚蠢。


同样,《庄子·达生》里的“厥株拘”的“拘”,就相当于“句读”的“句”。《列子·黄帝》里引这段话“拘”作“驹”,是同音词互用,张湛注引李颐说训为:“株驹,亦枯树本也。”学者多认为“拘”在古代无“树樁”义,因此写论文改释,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句”也写作“钩”。《说文·亅部》:“亅,钩,逆者谓之亅,象形。读若橜。”“亅”和“橛”是异体字。古人写文章,写完了就画个亅,也是当标识用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两个字写颠倒了,也用亅表示一下。又《说文·𠄌部》:“𠄌,钩识也。从反亅。读若捕鸟罬。”这是反写的“亅”,其实和正写的“亅”是一回事。“罬”跟“橛”都是月部字,古音其实很很近的,可能也是同源词。 


与“𠄌”音近的“綴”也有标识、表记的意思。《礼记·表记》:“行其綴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郑玄注:“綴,表也,所以表行列也。”又“屈伸俯仰,綴兆舒疾,乐之文也。”郑玄注:“綴,谓酂舞者之位也。”这种情况不是巧合。


前面提到《墨子·备梯》:“悬火,四尺一钩樴。”孙诒让间诂说:“《说文·木部》:‘樴,弋也。’钩樴,盖以弋著钩而悬火。”恐怕是不对的,“钩”和“弋”就是同义词,《齐民要术·种桑柘》:“以钩弋压下枝,令著地。”“钩弋”也是同义通用。由此联想到汉武帝有个妃子叫钩弋夫人,因为居住在“钩弋宫”而得名。大约这座宫殿非同一般,是一座标志性建筑。





风流天下闻
学者、作家


 往期热文 ‍‍‍‍‍


    

也谈秦汉出土文献中的“学佴”

古代的大棚蔬菜养殖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小者不窕,大者不摦”正诂

《盐铁论》“杠樠之寝,床栘之案”试释

《史记·张仪列传》“烧掇焚杅”的意思分析

说说“龘龘”之类的字

再谈“床前明月光”的“床”及相关问题

古代的鞋子

张神仙                                                                              

说说“吴越”                                                                  

律簇书吧
位于地王大厦G401,集图书销售、咖啡茶点、场地租赁、活动沙龙于一体,是深圳首家以法律·金融为主题的社交书吧——新古典美式风格;藏书万余本;供应饮品及轻食;内含专业的会议洽谈场地;长期举办沙龙、讲座、分享会...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