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绍介”义项的错误解释分析

文摘   文化   2023-05-22 11:33   广东  



图源  | pexels

摄影 | micheile.com || visual stories‍‍‍‍‍‍‍‍‍‍‍‍‍‍‍‍‍‍‍‍‍‍‍‍‍‍‍‍‍‍‍‍‍‍‍‍‍‍‍‍‍‍‍‍‍‍‍‍‍‍‍‍‍‍‍‍‍‍‍‍‍‍‍‍‍‍‍‍‍‍‍‍‍‍‍‍‍‍‍‍‍‍‍‍‍‍‍‍‍‍‍‍‍‍‍‍‍‍‍‍‍‍‍‍‍‍‍‍‍‍‍‍‍‍‍‍‍‍‍





现代汉语常用的“介绍”这个词,日语里写作“绍介”。前段时间,为了给日本学生讲这个词,我查了一下《汉语大词典》,发现里面对这个词的解释有很明显的错误。我们先看它怎么解释的:

绍介(shào jiè):介绍。古代宾主之间传话的人称介。古礼,宾至,须介传话,介不止一人,相继传辞,故称绍介。引申为引进。


然后还引了三个辞例:


1.《战国策·赵策三》:“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赵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


2.苏轼《物不可以苟合论》:“足非不能行也,而待摈相之诏;口非不能言也,而待绍介之传命。”


3.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这几天上海有一种小报,说郑振铎将开什么社,绍介俄国文学。”


《汉语大词典》对“绍介”的解释,开头“介绍”两个字没有问题,但后文说:“古礼,宾至,须介传话,介不止一人,相继传辞。”就有问题了。首先,义项解释后所列的三个辞例,没有一个体现出了“介不止一人,相继传辞”的特点。其次,“介”本身的职能不是“相继传辞”。我们重点说第二点。


读过《仪礼》的都知道,贵族时代有很多礼仪,成年有士冠礼、去外国访问有聘礼、在乡里选拔人才有乡饮酒礼,办丧事有士丧礼。这些礼仪场合,需要请“宾”来主持,但一个“宾”不够,很多场合需要“介”作为“宾”的副手、助手,有时候“介”不止一个。比如国君派遣国内重臣率领使团去另一国聘问,需要行聘礼。这个使团的团长,爵位一般是卿,在接受了这个聘问任务后,又叫作“宾”;他还要选一个爵位为大夫的副手,称为“上介”,意思是级别最高的“介”。除了这个“上介”,还有几个地位较低的“介”随行,叫“众介”。众介的人数,视所派遣他们的国君爵位而定。“众介”的爵位较低,只是“士”,又叫“士介”。他们之间也有排位,排位最前的叫“次介”,是相对于“上介”而言的。


平常行礼仪时,“上介”,或者但称“介”,是和一把手“宾”并排站的,表示他地位较高,是“宾”的副职、助手。其他“众介”则需向北面对宾介而立。因此,“宾”和“介”是使团的领导阶层,“众介”是下属。


上介的工作主要是辅助宾完成一系列职能。比如监察所携带礼品的整理、清洁,核对礼品清单,完后向宾报告。在向所访问国的国君敬献礼物时,上介会先捧出礼物,奉给宾,宾再献给国君。国君派卿到宾馆劳谢宾,宾一般不直接出来,而是让介先出面,表示谦逊。因为古人认为,不经过介,双方直接会面是失礼的。


至于众介,职能较弱。有些场合会让众介中的次介出面处理,比如旅行途中,经过第三国领土,次介要带着礼物去向其借道。到了所聘问的国家,其国君先接见宾,上介再求见,国君答应后,上介捧着礼物进去,众介就跟着进去随喜,如此而已。


总之,从礼书文本来看,《汉语大词典》辞条“绍介”下所谓“介不止一人,相继传辞,故称绍介”这个说法明显有问题,因为除了“上介”代“宾”传话之外,众介并无这个功能,尤其“相继传辞”的“相继”一词,搞得好像宾、上介、众介之间,像接力赛似的,需要递相传话,这是不对的。


但为什么《汉语大词典》会这样解释呢?我猜编纂者是误会了“绍”的词义。《尔雅·释诂上》:“绍,继也。”《吕氏春秋·诚廉》:“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高诱注:“绍,续。”这大概是《汉语大词典》编纂者把“绍介”理解为“相继传辞”意思的由来,以为“绍”是“相继”的意思,却不知道“绍”本身也有“介”的意思。《玉篇·人部》:“介,绍也。”《汉书·谷永传》:“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颜师古注:“介,绍也。”《文选·李康〈运命论〉》:“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李善注:“介,绍介也。”都把“介”直接训为“绍”。又《晏子春秋·问下十六》:“诸侯之交,绍而相见。”这个“绍”无疑是“介”的意思。总之,“绍介”是并列式合成词,两字意思一样,不能解释为“相继传辞”。


其实“绍介”作为同义词连用,在周代金文中就常见了,只不过当时写作“夹召/卲”或者“召夹”:


1.逑盘:丕显朕皇高祖单公,桓桓克明哲厥德,夹召文王、武王……


2. 禹鼎:丕显桓桓皇祖穆公,克夹召先王奠四方。


3. 师訇簋:汝乃圣祖考……用夹召厥辟。


4. 大盂鼎:盂,乃召夹死司戎。


5. 清华竹简《祭公》:克夹卲成、康。


为什么说“夹召”“召夹”就是“绍介”呢?因为上古同声必同部,同偏旁的字理论上可以通用。另外,“夹”声字和“介”声字可以相通,比如清华简《耆夜》:“召公保奭为夹。”竹简整理者训“夹”为“介”,这是对的。又十二律名的“夹钟”,传洛阳金村黄河岸边出土的战国石磬铭文写作“介钟”,都可以证明“介”“夹”音义相通。在金文中,“夹召”或“召夹”都是辅助的意思,只不过金文中主要是指大臣辅助周王,而礼书中的“介”是辅助“宾”的,词义来源是一样的。


在金文中,还可以单用“召”来表示和“夹(介)召”同样的意思:


1.大盂鼎:今余隹令女(汝)盂召荣……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


2.戎生编钟:召匹晋侯。


3.晋姜鼎:用召匹台辟。


这些辞例也多是指辅助国君。


最后说一下,“绍”为什么会有“继续”的意思呢?是因为表示“辅助”意思的词,往往有“并列”的意思,这很好理解,辅助者一般都是站在被辅助者旁边的,《仪礼·聘礼》上说“介”站在“宾”旁边,就是如此。而“并列”的意思又往往和“连续”的意思相关,比如“比”的古文字字形像两个人站在一起,表示“并列”,它又有“辅助”的意思,《诗经·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郑玄注:“比,辅也。”又引申出“连续”的意思,《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鲍彪注:“比,犹连。”《礼记·投壶》:“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陆德明《释文》:“比,频也。”都是指继续、连续。但不管怎样,在“绍介”这个词中,“绍”并不是这个意思,这点我们必须明白。





风流天下闻
学者、作家


 往期热文 



“昆仑”和“纶棍”——兼评冯时教授的文章

蚕神为什么叫“菀窳妇人”和“寓氏公主”?

张家山汉简《盗跖》的“不难”和《汉书》的“重”发微                  
秦军中真有“投掷石头”的部队吗?                                            
读书日谈读书

说说“风余”“诗母”的词义兼与田晓菲教授商榷

“墜”和“堕”的词义区别

当古人在谈论嫉妒时,他们实际在谈论什么

《汉语大词典》的一个错误

吃饭的地方才能用“館”字吗?



律簇书吧
位于地王大厦G401,集图书销售、咖啡茶点、场地租赁、活动沙龙于一体,是深圳首家以法律·金融为主题的社交书吧——新古典美式风格;藏书万余本;供应饮品及轻食;内含专业的会议洽谈场地;长期举办沙龙、讲座、分享会...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