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Manpreet singh
有一位在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朋友给我说,他正在编制一个关于鄱阳湖自然教育的课程,其中涉及一句南昌话俗语,叫“can湖捕鱼”,并特别说明,这个“can”是个动词,比如快退水的时候,我们围一个小堤,把水给截停,围成一个小池塘。另外,这个字也可以用在房间,比如20平米的房间,中间树一堵墙,将其分隔成两间十个平方的,叫“can了一间房”。他说,这个“can”字不知道该怎么写,来源是什么。
我是南昌人,从小听过这个词,很熟悉,声调为阳去。我说,其实就是“客栈”的“栈”。但“栈”字为什么会有围堤,或者分割房间的意思呢?值得细细分析,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说文》:“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貌似和“围堤”不搭边,其实是有关的。所谓“棚”,指楼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棚阁,《仓颉篇》:楼阁也,谓重屋复道者也。”后来才引申为随便搭建的棚子架子或者简陋的小屋,但不管怎样,都是指竖立起来,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物。
“棚”的本义为楼阁,和“栈”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高架起来的,比如栈道,就是用木板高架起来的道路。现在日语里的汉字“棚”指书架,恐怕也是因为书架是由一块块高架的木板构成的。栈又叫阁,《战国策·齐策》:“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史记·高祖本纪》:“去辄烧绝栈道。”唐司马贞索隐引崔浩云:“险绝之处,旁凿山岩,而施版梁为阁。”可知“阁道”就是“栈道”,因为有高架的特征,所以在后世还引申为“桥”。《古今韵会举要·谏韵》:“栈,小桥曰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三》:“又随引水木而东过一栈,观水所出处。”这很好理解,栈道高悬空中,和桥不是一样吗?
总之,“栈”是高高架起来的竹木。而在古人的思维中,这种高架建筑都有遮挡的功能,所以又引申为栅栏,遮蔽物。就如上面所说的“而施版梁为阁”的“梁”,它有堤坝义,又有桥梁义。堤坝和桥,在古人看来特征相似。《诗经·召南·汝坟》:“遵彼汝坟。”这个“坟”即“堤坝”,而堤坝又称“梁”。《尔雅·释地》:“梁,莫大于湨梁。”郭璞注:“湨,水名;梁,堤也。”邢昺疏:“《诗》传云:‘石绝水曰梁。’”这也很好理解,在古人眼里,桥是高高架起的方便人过河的建筑,不管是悬空的,还是实体的,功能都是一样的。所以堤坝,在古人看来也是一种桥。堤坝是拦截水的,同时也有捕鱼的功能。《诗经·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毛传:“梁,鱼梁。笱,所以捕鱼也。”
一般来说,古汉语词汇的引申规律往往呈现一种同步的现象,清代学者早就发现了这点,所以他们常常用比较互证的方法来论证词义引申。按照这种方法,既然“梁”指高架的桥梁,又可以引申为堤坝;那么“栈”也可能会有类似的引申规律,也就是说,“栈”也应该有“围堵”的意思,从文献来看,它也的确有这个意思,下面我们继续分析。
比如《说文》把“栈”训为竹木之车,段玉裁注说,这种竹木之车,是用竹或者木头之类的散材编成的车厢,像栅栏一样,所以叫栈车。“栈者,上下四旁皆称焉”,也就是说,上下四面八方都围住,都可以称“栈”。《公羊传》:“亡国之社,掩其上而柴其下。”其中的“柴”字,《周礼·丧祝》注引作“栈”,两字古音接近,大概也是一个词分化的。所谓“栈其下”,就是把竹木铺在地上,使亡国之社不与地气相通,按照古人的迷信,那就永远不得翻身。《汉书·王莽传上》:“四墙其社,覆上栈下,示不得通。”颜师古注:“栈谓以箦蔽之也。下则栈之,上则覆之,所以隔塞不通阴阳之气。”墙、覆、栈三个字意思相近,都是遮挡的意思。
不过在《说文》中,更直接表示用柴木围堵的字写作“栫”。《说文·木部》:“栫,以柴木壅也。从木存声。” 这个字在《说文》中和“栈”相邻,其实就是“栈”的同源词,两字上古音很近,也有间接通假的例子。《广雅·释宫》:“栫、藩、落,杝也。”王念孙疏证说,“杝”就是今天“篱”字,即篱笆。《左传·哀公八年》:“吴人囚邾子于楼台,栫之以棘。”杜预注:“栫,拥也。”这个“擁”,就是上面说的“以柴木壅”的“壅”,写法不同而已。《左传·哀公十二年》:“吴人藩卫侯之舍。”王念孙说,这个“藩”就是“栫”,也就是用竹木编成的栅栏,把人围堵起来。而且“栫”还有更直接的围堵鱼的意思。《广雅·释器》:“涔,栫也。”王念孙疏证引《周颂·濳》:“潜有多鱼。”毛传云:“濳,糁也。”但这个“潜”字,《韩诗》作“涔”,其注释说:“涔,渔池也。”也就是说,这个“涔”就是围堵起来的鱼池,而“栫”与“涔”互训,当然也是这个意思。另据《尔雅》说,这种捕鱼的方法是把一些柴木聚集在水中,鱼怕冷的时候,就会躲进去隐藏,就可以将其一网打尽。这恐怕求之过深,我觉得可能还是指编栅栏围堵鱼,这和鄱阳湖区人今天说的““can湖捕鱼”无疑是吻合的。
就古书的用法来看,表示“围堵捕鱼”这个意思,“栫”比“栈”更直接更贴切。在上古的时候,“栫”和“栈”的读音是相近的,应该是可以互换的,但随着语音的演变,两字的读音逐渐发生了差别。中古时期,“栈”是崇母谏韵字,从南昌话的读音演变规律来看,中古知、章、庄三组声母的全浊声母字,在南昌话中不分平仄全部变送气,所以《广韵》反切为“士限切”的“栈”,南昌话声母读为送气的c(国际音标tsh),是正好相应的。而“栫”是从母字,不符合这个读音演变规律,所以,现在南昌话说的can,是古书上的“栈”,意思和古书上的“栫”相同。
有一位籍贯为江西安义的师长跟我说,他们那里的方言把这个“can”读“cam”,阳去闭口韵,所以他认为是“堑”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闭口韵词有阻隔、遮挡的意思很正常,南昌话丢失了-m韵尾,无从验证是否和他说的是一个词。不过从“堑”的中古反切来看是三等字,声母发展到现在,不大可能读“c(tsh)”,而且“堑”在古书上没有像“栈”“栫”这样直接的跟柴木拥堵(以捕鱼)的用例,所以我暂时不敢信,姑志于此,以待后续研究。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