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Petr Ganaj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有下面一段话:
二十一年春,天王将铸无射,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舆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不摦,则和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摦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摦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
我要重点讨论的,是“小者不窕,大者不摦”这句,先看杜预注:“窕,细不满。槬,横大不入。”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解释“小者不窕”说:“此谓小乐器而音不细。”[1]大概是把杜预的“细不满”直接理解为“细”,用来解释“窕”,至于“不满”两个字,没有理会。但古书上“窕”没有“细”的意思,相反往往指空间大而宽松。先秦两汉的文献中,“窕”训为“宽松”极为常见,《尔雅》:“窕,闲也。”且两字常有对文,《司马法》:“凡战之道……力欲窕,气欲闲。”《司马法》:“击其劳倦,避其闲窕。”都是“闲” “窕”同义对文。“窕”也写作“佻“。《荀子·王霸》:“百工将时斩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杨倞注:“佻与傜同,缓也,谓不迫促也。”又《方言》:“窕,美也。陈楚周南之闲曰窕。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美色或谓之好,或谓之窕。”《周南·关睢》传云:“窈窕,幽闲也。”幽、闲都蕴含空间大的意思,“深幽”跟“闲适“”意思相关,“窈窕淑女”的“窈窕”,应该指女子的内涵深邃娴雅,其实本来没有美色的意思,训为美色应该是引申义。
因此,杨伯峻的注释肯定是错误的,他没有理解杜预注的意思,按照杜预注,“小者不窕,大者不摦”意思是:小钟不会显得音细而填不满(心),大钟不会显得音大而入不了(心)。其实《左传》“小者不窕”的“小”和“窕”主语不一致,“小”指的是钟小,“窕”指的是心宽松空旷。前面讲王会以“心疾”死,再引出铸钟的话题,“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根据民情风俗来谱曲,通过钟发出声音来传达,随之说“小者不窕”,是钟太小,发声细小则填不满心这个空间,太宽松。杜预注“窕”为“细不满”,也确实不精确,容易产生歧义,本来它指的是“(音乐)细而(心)空旷不满”,即“宽松”,它和下引14例的“不詹则窕”的“不詹”义同;杜预注“槬”为“横大不入”,相当于“逼仄”。杨伯峻解释“大者不摦”说:“此谓大乐器而音不洪大难入耳。”这也是没有正确理解杜预的意思,具体留待我后面再分析。
为什么我会认为“小者不窕”是指钟太小,发声细而让心空旷呢?因为类似意思的表达在古书上数不胜数:
1.《大戴礼记·王言》:“七者布诸天下而不窕,内诸寻常之室而不塞。”
2.《淮南子·俶真》:“处小隘而不塞,横扃天地之间而不窕。”
3.《淮南子·要略》:“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
4.《淮南子·泛论》:“舒之天下而不窕,内之寻常而不塞。”
5.《淮南子·齐俗》:“大则塞而不入,小则窕而不周。”
6.《淮南子·兵略》:“入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
7.《淮南子·本经》云:“小而行大,则滔窕而不亲;大而行小,则陿隘而不容。”
8.《墨子·尚贤中》:“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小用之则不困。”
9.《墨子·尚同下》:“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
10.《荀子·赋篇》:“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逼。”
11.《管子·宙合》:“夫成轴之多也,其处大也不窕,其入小也不塞。”
12.《贾子·容经》:“故圣人者,在小不寳〈赛〉,在大不宨。”[2]
13.银雀山汉墓《尉缭子》第458号简: “……大而不咷(窕);关之细而不欬(阂)。”[3]
14.《吕氏春秋·适音》:“音太巨则志荡,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高诱注:“窕,不满密也。”
这些辞例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说有一种很伟大的东西,它像如意金箍棒那样,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把它铺到天下,天下不会有空余的地方没有填满;把它放到一个小房间里,小房间也不会被填塞得太拥挤显得逼仄,有点总是刚刚好的意思。其中的“窕”都训为“宽松”,用词比较稳定,但和它相对的“逼仄”,或者用“塞”,或者用“逼”,或者用“困”,或者用“横”,或者用“阂”,或者“横塞”连用,反正都是表“拥挤”之义。
由于受杨伯峻影响,比较权威的沈玉成《左传译文》对我文章开头所引的相关句子是这样翻译的:“小的乐器发音不纤细,大的乐器发音不粗犷……纤细的就不能让四角都听到,粗犷就不能忍受,内心因此不安,不安就会生病。”直接把“窕”训为“纤细”,其实不说词义,就句意的逻辑也不通啊:小的乐器发音怎么会不纤细呢?大的乐器发音怎么会不粗犷呢?
再看更多的上下文,伶州鸠的意思明显是说钟铸得太小的话,就会“不窕”,又说“窕则不咸”,那么“不窕”就是“咸”,“咸”训为“遍”是常训,“遍”就是“充满”,和“窕”的“宽松有余裕”的意思正好相反,沈玉成翻译为“纤细的就不能让四角都听到”,应该属于硬着头皮译,恐怕他自己都不相信。明显全段对话说的都是钟的大小对心的影响,没有哪个字提到了“四角”。
相比“窕”的注释,其中对应的“摦”,杜预注“横大不入”要好理解一些,前面提到,“横”和“塞”意思相同,都是“充满”的意思,“充满”就会显得“逼仄”,《淮南子·俶真》的“横扃天地”就是“横贯天地”,“扃”是贯鼎耳的横杠,这里指“充塞天地之间”,“横大不入”则是指“充塞而难以进入”,意指心不堪忍受。“摦”为什么会是这类意思?从文献来看,这个字只出现在《左传》,《说文新附·手部》:“摦,横大也。”估计是根据杜预注补入的。《广雅·释诂三》:“窕、,寛也。” 王念孙疏证:者,或作摦。昭二十一年《左传》“钟小者不窕,大者不摦……窕则不咸,摦则不容”,杜预注云:“窕,细不满也。摦,横大不入也。不咸,不充满人心也。不容,心不堪容也。”窕与,义正相反,而此俱训为寛者,窕为不满之寛,为横大之寛。
案,王念孙这个说法比较含糊,没有说清楚。前面说了,其实所谓“不满之宽”指的是A物体放入B物体中,A太小,放入B中,B感觉自己的空隙没填满,非常宽松;所谓“横大之宽”,指的是A太大,B感觉到的是充塞(横)过头,到了逼仄的地步,受不了。其实是A、B双方各自感受的“宽”,而不全是一方的“宽”。不如把“摦/”训为“充塞”,否则就会产生沈玉成那样的误解。
“摦”为什么有“充塞”的意思呢?我认为它和“横”应该是同源词。上古音“摦”是匣母鱼部字,合口二等,“横”是匣母阳部合口二等,声母和等呼都相同,鱼部和阳部对转。《庄子·逍遥游》篇“瓠落无所容”,梁简文帝注云:“瓠落,犹廓落也。”“瓠”和“廓”音近,《说文·弓部》:“彉,弩满也。从弓黄声。读若郭。”“横”和“彉”都从“黄”声,“瓠”能和“廓”音近,“郭”又能和“彉”音近,那么“瓠”自然能和“横”音近。从“彉”训为“弩满”,“郭”有“外城”和“扩张”的意思来看,它们都是同源词。
最后,我总结一下,本文开头讨论的那整段《左传》引文,意思应该是:王大概会因为心疾而死吧?乐是天子主管的。音是乐的车子,钟是发音的器具。天子察民俗而制作音乐,用器具来将其集中,用车子来将其表现。钟小,而其声不会让人觉得心中宽松空旷,难以填满;钟大,其声不会让人觉得心中充塞逼迫,无法容纳新的东西,这样才能与物相谐和,相谐和则美乐成。所以,和谐之声入耳,而藏于心中,心安则快乐。心中宽松空旷即等于未能被音乐填满,心中充塞逼迫则说明对音乐难以承受,心于是生感,有感然后生疾病。如今这个无射钟让人感觉心中充塞逼迫,王肯定难以承受,哪能活得久呢?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424页,中华书局,1990年。
[2]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增订版)》197页注﹝79﹞:“在小不宝:此处疑有误。宝,似应作‘塞’,意思是说,在小的问题上不会蔽塞。在大不宨:在大的问题上不会放肆。宨,放肆……宨,谭本作‘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案吴。李说“宝”是‘塞’的误字,大略可从,但不如视为“赛”的误字更合适。“宝”的繁体“寳”和“賽”更形近易混,“塞”和“賽”古书常通用。且对于“在小不寳〈赛〉,在大不宨”的解释都是错误的,两句的意思应该是:放在小的地方,不会觉得很逼仄;放在大的地方,不会感觉很空旷。
[3]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77頁,文物出版社,1985年。整理者注:欬,宋本有作恢者。恢與欬古音相近,在此疑讀為閡。《小爾雅·廣言》:“閡,限也。”案:阂也是逼仄的意思。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