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笔记11 : 何况其沙

文化   2024-09-08 13:38   浙江  



第十一、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佛陀又一次强调了《金刚经》无可比拟的力量与妙用,于是,第二次“福德比较”出现了。

本轮双方出场选手,依旧是“布施”与“持诵解说”,也即“为了佛肯花钱”VS“懂得佛的真意”。

解读第八品“依法出生分”的时候,我们就讲过:《金刚经》里的每次“福德比较”,它所选取的比较对象,是要逐层递进、越来越庞大、越来越不可思议的。

故而,这次世尊所假设的布施,实现了“指数级、次方级”加成。

一条恒河中有多少沙子,你想象不出来吧?那么,如果现在有和这些沙子一样多的恒河,再把所有这些恒河里的所有沙子加到一起,会是怎样的一个数字规模呢?


在我们的世界之外(或之内)、与我们的世界平行(或嵌套),还存在着这个数字规模的、这么多的世界,在我们的宇宙之外(或之内)、与我们的宇宙平行(或嵌套),还存在着这个数字规模的、这么多的宇宙。

《金刚经》在这里,几乎变成了一个数学游戏,不对,数学游戏都不足以涵盖,它变成了一个物理学的假说。

各位可以去查一下,去科学研究已经采集到的数据里查一下,单单一个银河系里,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就有近两千亿颗,注意,不是两千颗,是两千亿颗!

这还仅仅是恒星,地球这样的行星,还压根没资格统计入内。 

而银河系的直径,也不过十万光年,在宇宙的量级标准里,大概真的就跟一粒“恒河沙”差不太多。

那么宇宙中还有多少个银河系?说不定都不止两千亿个吧。 

你脑补一下这个模型,这不就是百分百的、极致传神和还原的“如恒河中所有沙数,有如是沙等恒河”吗? 

如银河中所有星数,有如是星等银河。


这还只是空间,时间呢?

霍金的弦理论和“虚时间”理论就推断,宇宙可能拥有多重历史,人类生存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支线,或者说一个变量向度:“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


这还只是地球外部、太阳系外部、银河外部。里面呢?

量子力学越来越倾向于认定,每个质子、中子和原子内部,都存在一个极其复杂的高维宇宙,其中完全可能有数不清的文明与智慧栖息着,只不过我们无法想象、理解和描述而已,因为那是和我们截然不同的次元。 至于我们自己的那个宇宙,也可能只是一粒原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其谓也。


看到没有,所有上述这一切,平行宇宙、相对时间、次元叠加、世界套层,都能完美契合在“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构想象中,契合在“有如是沙等恒河”的结构想象中。

佛陀在2500年前,就已对人类科学今日最伟大的发现们,做出了解说和让人神往的描述。

佛学就是如此伟大,她与科学,从来不是敌人和竞争者,她像科学的母亲,在科学的尽头,等着我们一切求索的究极到达。


好了,如今有人用可以填满那么多世界、那么多宇宙的七宝,拿出来贡献给佛菩萨,他得到的,又会是怎样程度的功德呢?

这功德,依旧比不上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金刚经》所获得的功德。

原因,以前就细聊过一回了:《金刚经》布施的不是财帛,而是智慧和道理。

布施再多的七宝,依然是世间法内的框架范畴,你获得的回馈,也是这个世间的福报,但《金刚经》是出世间法,是把你从这个幻象构成的世界里带出去,让你看清它的本质,这一“出”,就已经不是任何的“内”所能比拟的了。

一个是让你的梦变得更美一些、让你少做或别做噩梦,一个是把你轻轻唤醒、让你不复被梦所惑骗。

它们本来就不在、也不该在同一比较级上。

有为法范畴内再怎么扩张,总归是轻于无为法的,这就是遭遇了降维打击。


很多、超多、非常多,那又怎样,多再怎么多,也只是数量,但佛法指向的,是一个超越数量、让数量失去意义的空无世界。

数量本来就该是清净的反义词,数量越多,其实越不清净。

质的层级有了落差,量的叠加反而容易南辕北辙。


值得注意的是须菩提的回复与反应,这一品里的须菩提存在感巨低,一副惜字如金的酷劲儿,从头到尾就说了八个字:把“甚多,世尊”重复了两回。

你问我多不多,我说多,我不否定多,但也只是多。

我没有添加任何价值判断,我没有说,哇,好厉害啊,好了不起啊,好让人景仰啊,没有。

多是一个假名,我不拒绝使用这个假名,但我用了也就用了,我让多只停留在多的字眼上,甚至只停留在多的那个语音上,我没有在多上赋予任何意义和情绪。

我是在多的闭环外部看多,是在空无的世界里,看有为法中形成的“多”的幻象。


顺便再聊几句“受持”,这个频繁出现在经文中的词。

它的语义构成是复合性的,内藏两个支点,受和持:你领悟了、理解了《金刚经》,实现了自身的转变和灵魂的打开,很好,但不够,因为你还要在“受”之后能“持”,还要维系这个状态与这个境界,让它恒常化,让它伴随你,与你的行止坐卧始终同在。

有人念诵、思考、书写《金刚经》的时候很感动、心有所悟,但回过头扎入生活的俗务,这份悟就撑不住了,烦恼的大潮再次裹卷,鲸吞了你内心好容易踏上的涅槃法性之土。

这就是受了,但没有持。


总体来说,这一品的内容较直观明晰,好理解,不必过多解释。

下次继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金刚经》笔记 1:次第乞已

《金刚经》笔记2 : 应如是住

《金刚经》笔记3 : 实无众生

《金刚经》笔记4 : 应无所住

《金刚经》笔记5 : 诸相非相

金刚经》笔记6 : 法尚应舍

《金刚经》笔记7 : 无有定法

《金刚经》笔记8 : 其福胜彼

《金刚经》笔记9 : 不作是念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


邵邵的私人书斋
评评社会,谈谈信仰,聊聊文学,说说媒体,讲讲电影,看看风景,撒撒娇,卖卖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