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是《金刚经》中的第一次“福德比较”,后面还会有好几次。
所谓“福德比较”,就是佛预设并描绘出一场宏伟的布施,它如此丰沛、如此炫目、如此殊胜、如此不可思议,然后,对它所能带来的福德做个评估,看看这个福德,与你阅读、持诵、修习、思悟、传播《金刚经》所能获得的福德,此二者之间,孰重孰轻。
你后面就会发现,几次“福德比较”选取的比较对象——预设的宏伟布施,它的规模是逐层递进、越来越庞大的。
也就是说,“对手不断变强”。不这样,也体现不出《金刚经》的厉害。
其实都不用变强,因为仅仅这第一次,就已经“够强”,其数额已经让人瞠目。
这次佛所预设的,是有一个人,用多到能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宝物,来进行布施。
此处需要进行两个名词解释。
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所生活的宇宙,算作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因为这个过程里涉及到三次千的倍数,故而又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个佛所能教化的领域,而佛的数量,又是要以恒河沙数来作类比的。这就是佛教对时空的整体认知和形容,无疑,其宏阔辽远的程度,早已远远超出凡夫俗子的智慧和理解力,超出我等众生所能承载的藩篱,毕竟,任何生物都无法跳出自己的维度来想象上一个维度的形态与意义。当然,大与小、多与少,也只是一些暂时的名相,诸佛心念一动,三千大千世界,亦不过与一粒尘埃等无差异,所以,千万别畏难,更千万别恐惧。
七宝:佛教所描述的七种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珍宝。不同佛经中,七宝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阿弥陀经》所说为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般若经》所说为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法华经》所说为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总之,它更像一个广义泛指,大可以之为笼统命名,代称一切贵重的物件。
“三千大千世界”和“七宝”,一个说量级,一个说价值,合在一起,意义一目了然,就是无限珍贵、无限大和无限多。
现在,受持读诵《金刚经》,就要拿来和这个“无限珍贵、无限大和无限多”PK了。
PK的结果毫无悬念,“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完败于《金刚经》面前。
世尊与须菩提的对答,依旧完整且滴水不漏——他们也并没否认“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的福德,也并没否认这福德“甚多”。
但是呢,他们是在“世间法”的范畴内,做出的这个“甚多”的认可。
而我们早已反复言及:整个世间法,全都是虚幻的——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等于说,这福德只在虚幻的世间闭环内发挥作用,你不能说这个作用一定没价值,但它一旦回归本质,那就谈不上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超越意义、永恒意义的福德。
甚至正因如此,世尊和须菩提才能说它“甚多”——“多”原本也只是一个世间概念、一个假象里的概念,抽离出假象的话,空性内的一切,“出世间法”的一切,都是不能用“多少”来衡量的。
我布施了那么多,我会得到很多回报,我会健康长寿、会家庭和睦、会彩票中奖、会升职加薪、会考上大学和考上公务员、会斩获奥运冠军或诺贝尔奖、会名列福布斯榜,但这些又怎样呢?
这些都是这个虚幻的世界的一部分,这些本身是虚幻的。
这些让我满足让我快乐让我爽,殊不知满足、快乐、爽,都是执念,都是无明的痴缠,都会让我在虚幻中陷得更深、离解脱和勘破愈发遥远。
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达摩祖师回答梁武帝的话吗?你造了那么多庙、斋了那么多僧、捐了那么多钱,然鹅,“并无功德”。
你在梦里用劲,把梦变得更美更华丽,可我们现在要实现的是从梦中苏醒,至少是,知道这梦是梦、知道这梦可以苏醒。
真正的福德,永远在梦的外面。
如果有谁,读懂了、领会了这部《金刚经》,甚至只是读懂了、领会了这部经里的任意四句话,然后呢,还能给别人传播一下、解释一下这任意四句话,这位所获得的福德,就已经胜过了前边那位能拿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豪奢布施者。
他布施的不是财帛,而是智慧和道理,他的布施是在出世间法的维度上发挥着作用,是另一种质地和属性的东西,他指向的不是“得到个什么”、“享受个什么”、“赢取个什么”、“不会失去个什么”的世俗小确幸,而是从这一切得到、享受、赢取、患得患失的牵绊里解脱出来,这是标准意义的法布施,是究极的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还是那句话:不要脸滴想一想,我在写《金刚经》笔记,各位在读《金刚经》笔记,我们都在这“其福胜彼”里。
但伟大的不是我们,伟大的是《金刚经》,是《金刚经》里包蕴的佛法: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一切诸佛,以及一切诸佛所证悟的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从这部经里出来的。这话看着有点夸张和绝对,《金刚经》也不是佛陀唯一的开示,你把其它佛经置于何地?
但请留意,“皆从此经出”,不等于“只从此经出”,对《金刚经》的肯定是不具有排他性的。
我们大可如此理解:一切诸佛,以及一切诸佛所证悟的无上正等正觉,都和这部经里所描述的是一致的,故而,都是能在这部经里找到路径与启迪的。
佛不是做买卖的、不是搞以物易物交换的商人,因此,福德不是你出卖时间、虔诚和专注换来的赏赐与工资。
福德是你自己在修行中获得的智慧和力量,找到的路径与启迪。
到这里,本次“福德比较”已经圆满落幕了。
别忙,《金刚经》从来都是“随说随扫”,那就还得加上这一轮对话的片尾彩蛋:例行的“否定之否定”——“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佛法,其实也是虚假的、没有的,只是给这个没有的东西姑且取了个名字,叫做佛法。
佛为了帮我们理解他的境界,借用了一些语言、造出了一些概念,但佛极为警惕,生怕这些语言和概念成为我们解脱道路上新的障蔽。
你使用这些的目的,是离开和抛掉这些,千万别忘记这一点。
世尊和须菩提,用一场福德比较,充分论证了《金刚经》与佛法的力量,最后告诉你,这个力量也是幻觉、也不该贪著留恋。
这个力量是帮你从所有贪著留恋里挣脱出去的,你一旦沉溺在对这个力量的迷信里,你依旧没有出去,至少是,没有彻底出去。
讲得更彻底一些,在佛的心中,连“里面”都是假的、无的、空的,那又何来“出去”、何必“出去”呢?
今天就先到这里。下次继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