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笔记6 : 法尚应舍

文化   2024-05-20 19:47   浙江  


第六、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是《金刚经》里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章节。
又到了课间提问环节,须菩提这回的问题,提得憨憨的:
世尊,您已经开示了那么多教法、那么多道理,这世上的众生,真能在您的感染和引导下,生起实信吗?
“实信”,就是没有任何怀疑的、绝对而完全的相信。
须菩提甚至没有问“他们听了之后真能解脱吗、真能证悟吗、真能成佛吗”,须菩提只问了“他们真能相信你说的吗”
须菩提标准定太低了吧,对佛陀的讲课效果太怀疑了吧。

其实,这问题的基点与前提在于,它不是须菩提为自己提的,而是代表我们这些人提的——从“众生”、从凡夫俗子的视角和能力上提的。
万法空无、世界非有、一切都是虚幻,这些观念,要让深陷在六根六尘、习气业障里的普通人相信,确实很难啊。
佛陀斩钉截铁:须菩提啊,你别说丧气话。我给你展望一下未来。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要普及一下,这里的“后五百岁”不是五百年后,而是“第五个五百年后”。
释伽牟尼住世时,就前瞻过自己圆寂后佛教的走向——世界将依次经历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和末法时代,也就是佛法的纯正流布期、佛法的维持和变化期、佛法的衰落和异化期,累计一万两千年。
我们目前处在释伽牟尼入寂后2500多年,正是“末法时代”的开端。
好嘛,生不逢时,这比须菩提的提问还让人丧气。

然后呢,这漫长过程又可用每500年为一个单位来进一步细分:第一个500年叫“解脱坚固”(大家还是纷纷能修成正果、获得证悟),第二个500年叫“禅定坚固”(成正果的少了,但大家好歹还在坚持修行),第三个500年叫“多闻坚固”(修行不那么纯粹了,很多人加入进来开始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于是难免鱼龙混杂了),第四个500年叫“塔寺坚固”(佛教世俗化了,相比禅定和持戒,大家似乎更热衷造庙修塔、建起各种金碧辉煌的寺院),第五个500年叫做“斗诤坚固”(相互攻击、相互排挤、相互诽谤,都认为自己才是正法,都在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名利和话语权)。
一条下行的轨迹肉眼可见。

我常想:佛教是不是绝无仅有的,愿意坦然预言自身衰落朽坏、敢于坦然预言自身幻灭的宗教。 
因为佛陀早就了然,世间一切都逃不过“成住坏空’的周期律,这“一切”里无疑也包括佛教自身——只要它还在“这个世间”。
它当然有高于“这个世间”的资格、以出离“这个世间”为目标,但它毕竟以这个世间为起点、毕竟要救的是这个世间的所有。 

疾风知劲草,时代在下行,方更显出“正信希有”。
世尊表示,哪怕末法时期,一个修习者,听见《金刚经》里这些话生起实信,一定是有极为殊胜慧根的人,一定在多生累劫的无数次因缘和合中积累了足够的资粮和缘法,这样的人,已远不止在一位两位三四位佛那里种下了功德,而是已被无量千万数的佛所看见护持,已与过去未来所有佛心意相通、同生同在了。
我在聊这部经,诸位在看我聊这部经,我们一起在学习和分享这部经。
我们都是“当知是人”里的一员。别谦虚,我们都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了。
这不是盲目自夸,也不是恭维大家,这是释伽牟尼亲口说出的对咱们的肯定。
释伽牟尼对咱们的“闻是章句”和“一念生净信”,皆了如指掌——“悉知悉见”。
如来咋做到“悉知悉见”的?他压根不用“做到”,这对他而言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我们在世界的内部、在时间的内部,对我们来说,“众生”的数量,过去未来的长度,都太超出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了。
但如来在这个世界外面,他“看”这个世界,是降维的。
就像生活在现实三维世界里的你,浏览一幅二维的图画,哪怕上面线条色彩再复杂,哪怕是清明上河图那种人山人海的场景,你不也觉得“一切尽收眼底”吗?

注意又有个前缀:“一念”生净信者。
这“一念”,可理解为“只需一念”,也可理解为“只能一念”,因为“净信”和上面的“实信”又有点差异,它更强调的是“净”,是“无念之念”,故而,但凡你再追加一个“我如何生净信”、“我必须生净信”、“我是不是已生净信”、“好棒啊你看我有净信啦”的念头,就成了第二念,净信就已经不够“净”了。 

为啥一念生净信之后,就能得无量福德呢?
世尊继续解释:因为这些人,已经不再有四相了,已经破除了世间有为法的缠绕了。
四相的理解,本系列第三篇笔记中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啰嗦。
但这里尤为重要的不是“无法相”,而是“亦无非法相”。
《金刚经》的经典“否定之否定”,启动了。
你认为万事万物实有,就是把心里的幻影执以为真,就是“取相”,就“著”了——陷进去了、困住了、绊住了。
但你认为万事万物“没有”,你天天念叨着“这些都是假的”,那还是有问题、还是在取相,只不过取的是“非法相”。这近似于,你失眠的时候,脑子里反复告诫自己“现在啥都不要想”,结果发现,“现在啥都不要想”这个念头,构成了最严重、最伤神的“想”。
因为有了“有”,才会有“没有”,有了“法”,才会有“非法”。
分别心都是成组成对出现的,中学政治课本都告诉你“矛盾双方以彼此为存在前提”,你树立一个“没有”的时候,其实等于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同时树立了“有”。
我们不是要在实有上抹除四相的形体与质地,而是要在前提上融化掉四见存在的基础和概念。 我们不是要让四相“没有”,我们是要明白四相“没意义”。
佛法追求的不是“没有”,而是“空”:“没有”不是空,空更近似于“什么都等于没有”,当然,因为什么都等于没有,所以什么也都可以有,反正有了也等于没有。 
刚才讲到“降维”,法和非法、有和没有,恰恰都是一个维度上的,都是一个层级里的,当你以跳跃出这个维度和层级为目标,这些,都要舍掉。

最后,佛使用了极为绝妙的比喻:筏。
佛法是啥?是渡我们越过生死河流、前往涅槃彼岸的筏子。
筏是工具,是过程,是手段,是路径,是介质,是办法,不是目的与归宿。
我们渡过去之后,就别留恋着筏子不愿上岸了,也别上了岸还傻乎乎扛着筏子往前走了。
佛法把我们送到了,我们该把佛法忘掉了。
话又说回来,连佛法都要忘掉,又何况是那些非佛法的玩意儿?
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以手指月,都一个道理。

又绕晕了吧?晕了。
但你感到这种思维游戏的极致美丽了吗?太美了。
下次继续。


《金刚经》笔记 1:次第乞已
《金刚经》笔记2 : 应如是住
《金刚经》笔记3 : 实无众生
《金刚经》笔记4 : 应无所住
《金刚经》笔记5 : 诸相非相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


邵邵的私人书斋
评评社会,谈谈信仰,聊聊文学,说说媒体,讲讲电影,看看风景,撒撒娇,卖卖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