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 | 苦口的不一定是良药

文化   2024-08-15 13:30   浙江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一些零散思考与言论。)

“对于祖国来说,没有比对一切都满意的爱国者更可怕的敌人了”。


“有很多人怯于亲昵,就用埋怨代替亲昵”。
“有很多人都习惯于把好意表达得仿佛不怀好意”。
两句话,足以描述无数个中国式家庭和无数场中国式关系。


不能给反自由的政客自由,
不能对不包容的网友包容。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大学是什么?是他们之前十几年所经历的彻底失败的中国式教育的总反馈,也是他们之后几十年将经历的极为残忍的社会化生活的总预支。


阿根廷名帅贝尔萨曾说:“足球不是5分钟的比赛,互联网和手机让人低估了它的难度和意义。”
足球如此,奥运和其它项目又何尝不是如此。
甘愿被短视频喂饱的人,理解不了文学和艺术,也同样理解不了体育。他们需要的,只是无限量供应的奶头乐爽文。


【这届记者的提问配不上奥运冠军】
怪谁呢,怪记者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下滑?怪网友满足于廉价流量奶头乐夺走了严肃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市场空间?怪内娱饭圈劣质无脑梗纷飞让采访这件事日渐充当窥私扒坟的谈资生产利器和心照不宣的配合犯蠢游戏?怪审核尺度持续收紧给不了真正具有穿透力和思考质疑精神的提问以丝毫存活土壤?
都没错。
但根子上的症结,就如文中所说:那并不是一个对话,而是一个等待标准答案的独白。
我们早已习惯于被标准答案所主宰和奴役,也早已习惯于对缺乏标准答案的一切报以戒惧、鄙夷、恐惧乃至敌意。
我们对标准答案的臣服,从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张试卷开始,就再无回头的余地。


【孟加拉政局动荡,20个所谓“功臣家”被愤怒的民众灭族】
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面积,住着1.7亿人口,一半以上年轻人面临失业,体制内岗位60%直接留给勋贵宗族子弟,这种地方怎么可能不走向玉石俱焚。
天下事皆同此理,那些暂时有幸担纲主演的,别默认舞台永远是你家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漫画家廖冰兄,因为幼年家贫,父母不得不把他6岁的妹妹廖冰过继给别人,为了表达对这个小妹妹的怜惜,他取了这样一个笔名。1945年他在重庆办画展,郭沫若还拿此开玩笑:邵力子的父亲应该叫邵力,郁达夫的妻子估计叫郁达。
好吧,看来我爹叫聆雨。


良药苦口,但苦口的不一定是良药。
所以,警惕那些借苦口为名,把自己包装成了良药的泻药、迷药,甚至,毒药。


【暑期清北校园游,学生黄牛月入破万】
带孩子去北大清华做一场自欺欺人的白日梦,还不如带他去挤一次天通苑北到西直门的北京早高峰地铁,毕竟,这才是他以后的生活——不是“你不努力考上清北,以后就要这样”的生活,而是“你哪怕考上了清北,以后还是逃不过这样”的生活。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


邵邵的私人书斋
评评社会,谈谈信仰,聊聊文学,说说媒体,讲讲电影,看看风景,撒撒娇,卖卖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