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我们当老师的人,都挺爱“话当年”的——拿自己曾有过的亲身经历当案例,课堂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的代入感和八卦心都满足了。
看来,佛陀也有此教学习惯。他结合自身的成道往事,问了须菩提这样的问题:如来之前在燃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一个“法”——一个能成佛、能解脱的修习方案和操作要诀?
燃灯佛是“过去佛”,是最初的佛,是释伽牟尼学习佛法时的导师。
既然是“学习佛法时的导师”,必然该要教授佛法。
但须菩提马上回答:没有,如来之前在燃灯佛那里,没有得到任何“法”。
很多人读完这一部分,会顺理成章认定,这又是一轮的“破法执”。
也对也不对,因为在我看来,这里释伽牟尼要解构掉的重点对象,还不是“法”,而是“得”,或者说“可得”。
什么物件是“可得”的呢?外部的东西,原本与你无关的东西,才是“可得”的。
你得到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你得到了一条围巾套在脖子上,你得到了一枚戒指配在手指上,这叫“得”,这可以“得”。
你的头、你的脖子、你的手指,也因为这种“得”变得漂亮了、温暖了、舒适了。
但你不能说你的头、你的脖子、你的手指是“得”来的。
因为它们就是你本来的东西,是本来就属于你的东西。
佛法也是如此,本体、真如、那颗真心、那种不异之佛性,本来就在你的里面,它不是作为一种财富施舍而来的、不是作为一种技能习练而来的、甚至不是作为学佛的奖励回报由佛加持而来的。
佛不能加持给你,佛的佛也不能加持给佛。
佛只是比你更早找到了它,只是给了你一点启发让你也去找到它而已。
世尊继续发问:须菩提,菩萨通过自己的精进、慈悲、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对众生的护持与救济,完成了对佛土的庄严吗?
须菩提继续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并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意义上的可被庄严的佛土,也并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意义上的可叫做“庄严”的行为举动,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发明出的概念、是暂时借用的语词名目而已。
不能、也不应该执取这个过程,更不能、也不应该执取这个目的。
大菩萨们生起的清净心,是不在色声香味触法等任何物理层面、外观层面有着陆点的,是对世间万法万物都无所依附、无所抓求的,是不随万法生灭、也不为万法所动摇的。
因为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幻象,都是一念无明、一念分别时所生的障,那“清净”就注定在它们以外、注定与它们毫不相关。
这整段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不要想着在梦里面找出一个真实的结果,找出一个究竟。
再下面一段就很有趣了。
佛问,如果有个人的身体粗壮得如同一座须弥山,可以说他拥有一具“大身”吗?
须菩提说,是的,他的身体的确很大。
注意,这几乎是《金刚经》问答模式里,须菩提第一次使用肯定答复,前面我们已经习惯了他说“不也,世尊”。
而且有趣的是,须菩提后面讲的话,好像也是趋于否定的,是《金刚经》里最常见的“随说随扫”: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没有一个实际的身体,没有一个实际叫“大”的东西和状态,都是假名,都是“拿个词儿来姑且这么叫一下”而已。
禅宗说“纳须弥于芥子”: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日月皆只在其半山腰,但是却可放到芝麻粒中去装起来。因为本来二者皆空,既然都是空,便不起大小之分别,既不起分别,那须弥山便和芥子一般无二。
米勒日巴尊者曾躲到牛角中去避雨,很多人瞠目结舌,说这是了不起的神通,我们凡人肯定做不到。我们确实做不到,但不是因为我们没炼成神通,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分别心的世界里,我们心中时时刻刻被“牛角很小、我自己很大”这一组对立所缠绕,困住我们的不是能力,而是对大与小的概念的执着沉溺。
但为什么须菩提还是回答了“甚大”呢?
奥妙就在这里:既然这个“身”和这个“大”都是非实有的、相对的,它反倒给了我们在语言上的开放性、无顾忌性,既然“大”只是一个主观描述,只是“佛说”而已,那随便佛说多大、随便你我把怎样的东西叫做大,都无所谓,都没关系,都无可无不可。
因为,你固然不该去肯定一个空无的东西,但你同样也不必去否定它,你压根就不用和不存在的东西较劲,这东西现在假借了一个“大”的修辞,就让它用着好了。
须菩提等于是做了一次“肯定之否定”——用接受一个说法的方式,消泯了这个说法的存在前提。
做个不恰当类比,我们常说“睡得很香”,“香”是一个嗅觉概念,睡着时你是从哪里get到这个嗅觉的,怎么样的睡觉可以叫做香,如何在生理指标上体现、如何形成数据来证实香,全都没有,只不过大家用了一个“香”的讲法而已,这一切都建立在,睡着以后的感觉、梦中的感觉,和我们现实中的感觉,从来不在一个评价系统中,你不必用这里的感觉,去考辩和证伪那边的感觉——睡得香吗?挺香。睡梦里并没有一个香,只是我们把它叫做香。
“佛说xxx,即非xxx,是名xxx”,“非”不代表不能“名”、不能“说”,“说”了也不代表它就不“非”了,看穿了“非”却能自如地使用和穿梭在“名”里,此为大智大慧,也为大彻大悟。
今天就先到这里。下次继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