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笔记13 : 以是名字

文化   2024-11-11 16:22   浙江  


第十三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否?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一分的内容看起来有点多,但这些内容里的意思,基本都在前面的章节里被分头论述过。
所以,它有点像“阶段性测试”、“月度盘点”、“期中复习”。
你瞧,世尊和须菩提之间,进行了密集的“你问我答”,像不像一场限时完成的口试汇报。
有点意外的是,口试开始,先提问的竟是学生。因为须菩提接受考察前,想再确认一下教材。
“老师啊,咱已经聊了那么多,咱聊到的所有,都会被记入这部经典当中,那么,我们该如何称呼这部经典?”
老师明确回复:我们叫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是此一分里最最关键的东西。到这里,整个经文,终于有名字了。

举凡佛经标题,几乎均由佛陀自己命名,《金刚经》不例外。
本系列刚开始,首篇笔记里,我们就简要介绍过“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个命名的含义。
金刚为金中至坚者,锐利无匹,能断万物。般若涵义深邃,不可用现世语言修辞装载,取个善巧,暂且认作“无上智慧”。波罗蜜在印度语中原初含义是“渡河”,此处意为“到彼岸”。
这本经,首先是一把金刚利刃,帮你斩除穿透断绝掉一切烦恼、执着、习气、定见、颠倒梦想,然后是一种智慧高度和力量泉源,注入你、护持你、推送你,最终,是一座桥、一条船、一副桨和舵和橹,轻摇慢驶,让你行过那仿佛永无止竭的轮回生死之河。

眼见着命名都完成了,这场讲法越来越正规、越来越高大上了。
越来越正规、越来越高大上的事情,就容易让人贪恋执著了。
佛陀很警觉,生怕我们又落了形式主义的沉迷,赶紧启动《金刚经》中的标准套路:“随说随扫”——讲了一个东西,立即否定这个东西,再立即否定对这个东西的否定。
佛陀开始强调:虽然我今天说了那么多,还将我说的统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但压根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法门与路径,压根就没有什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法是超越一切法的。你千万不要把佛法固化成任何一种定法。
你纠结着“我要按如来说的去做”、“如来答应过我按他说的做就能解脱”,你还是在执取,还是凡夫见。
你能一句佛经不援引、一个佛字不提、一点佛教元素不沾地把自己和周围人的痛苦烦恼愚昧统统搞定,那你做的事情就是佛法。
任何学问、任何修行、任何思悟,能让你的贪嗔痴越来越少,能让你的“我人众生寿者”越来越少,就都是佛法。

那为啥还要弄这么多语言文字出来,还要弄一本经文出来。
终归是为了让我们理解罢了。
谁让我们都在梦里,佛必须也到梦里来,才能把我们捞出去,或者说,才能启发我们把自己给捞出去。
谁让梦里有只属于梦里的对话系统和行为系统,谁让在梦里的人只能接收梦里的对话系统、只能识别梦里的行为系统,那佛陀进入梦里之后,也只能先使用梦里的对话系统和行为系统来启发我们。
可佛又怕我们好容易醒来了,还记着梦里的对话系统与行为系统,因为对它们唤醒自己的功效很感激,整体记挂着要复现它们、要回头去找它们,殊不知一回头去找它们,就又进入梦里去了,至少是,就又在现实中模拟起梦来了。
故而佛一边使用它们,一边不停地提醒,它们也是梦的一部分,也是假的。

自性和佛性都是清净的,添加在这二者上面的方法论,都是为了把你引回这二者,在你究竟彻底地回到这二者之前,一切方法论都是困境中的方便、妥协、不得不为,因此它们都自带梦幻泡影的属性,在你究竟彻底地回到这二者之后,一切方法论都要立即忘却、丢开、归于无地,因为它们都自带梦幻泡影的留痕。
自性和佛性的烛照中,佛法本来就是空的,有什么可以说的?
自性和佛性的透视中,讲法者本来是空的,有什么可以讲的?
自性和佛性的映射中,受法者本来是空的,有什么可以听的?
把这些都消泯都勘破,能所俱亡,语默俱寂,你即彻底梦醒,即立地成佛。

空中五色,无受想行识,也无苦集灭道。
“无”的对象不仅包括“苦”,也包括“道”。
道是什么?导向灭苦、导向无苦的路径。
空是什么?压根就没有苦的地方。
压根就没有苦的地方,还需要什么灭苦路径。
当你不会再睡着了,你何必再订一个铃声美妙的闹钟并天天为之上满发条。

现在,连“佛法有实”这件事都勘破了,更何况是其它的物质、其它的所谓“世间实有”。
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尘多不多?
太多了,世尊。
是太多了,但所有的微尘,如来说并不是真的微尘、并不是真的有微尘、并不是真的要看成微尘,所有的微尘,只是取了个名字、起了个概念,只是叫做微尘罢了。
同理,如来说的世界,也不是真的世界,只是叫个“世界”的名字罢了。
世间本无实体自性,因缘和合,在这个具体的瞬间,你周遭起了一个世界的幻象,世界里起了很多微尘的幻象,你起了一个渺小如世间微尘的自我的幻象,你心中起了无数广阔浩渺如世界的幻象。
但幻象永远是幻象。幻象永远是解脱过程中、证悟过程中要抹除的障碍。
谁规定这个大大的东西叫世界,谁规定这个大大的东西永远是世界,谁规定这个叫世界的东西永远是大大的。
谁规定这些小小的东西叫微尘,谁规定这些小小的东西永远是微尘,谁规定这些叫微尘的东西永远是小小的。
谁规定你是像微尘一样小小的你,谁规定你心中有世界一样大大的我。
你现在把世界和微尘这俩名字换一换,管世界叫微尘,管微尘叫世界,也没啥关系,也不影响任何事情。
连网络流行语都说了: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你若引入科学的视角,完全可认为,佛在这里提及的微尘,并不是简单的“灰尘”,而是物理微观意义上的粒子——宇宙的基本单元和单位。
那么,物理学自己都研究发现了:目前人类已知的三百多种粒子,绝大多数都是瞬息生灭、不具备稳定态的。 
原子、核子、质子、中子,一层层去找“它们里面又是由什么构成的”,结果呢,再往下分,物理学自己都倾向于认为,再往下就没有实体形态了,目前给这个没有实体形态的玩意儿一个名字,叫夸克,但没有任何实验能捕捉到夸克的确切存在。
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物质而只是一个运动模式,一个“振幅”或“波长”而已,一个感觉层面的反应而已。 
你看,物理学都开始使用“假名”了。 
物理学所言夸克,即非夸克,是名夸克。 

都是名相,都是“姑且这么叫它”,都是“其实可以爱怎么叫它就怎么叫它”,都是“哪怕想不叫它也完全可以不叫它”。
给微尘是取了个名字,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无非是取了个名字。
名字是这样、形象也是这样。
哪怕是佛陀自己,也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也只是取了若干种形象而已。

须菩提,你认为,大家可以用三十二相见到如来吗?可以在三十二相里见到如来吗?
须菩提说:不能,世尊,如来说的三十二相,都是非实有的,只不过取了三十二相的名字罢了。
之前也介绍过,佛陀的形貌容颜,有三十二种庄严、八十种好,但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怕这些相来自佛陀本身、依傍于佛陀本身、由佛陀本身来示范,它也依然是虚妄。
宋代有位禅师,在《金刚经》的注释中,作偈颂道:摩诃大法王,无短亦无长。本来非皂白,随处现青黄。华发看朝艳,林调逐晚霜。疾雷何太急,迅电亦非光……
短、长、皂白、青黄、华发、林调、朝艳、晚霜、疾雷、迅电,这都是啥?都是相。
只要是相,本来都是虚的,但因为本来是虚的,于是不被自性所缠绊,于是不用遵循必须的律令和形貌,于是随意显现、自在逍遥。

OK,快问快答结束了。老师要概括一下这节课学习与测验的价值。于是,又来了一次福德比较。
福德比较的量级还在抬升中,虽然仍用恒河沙来计数,但质地不再是“七宝”,而是“身命”。
不是拿珍珠玛瑙珊瑚琥珀去布施了,是拿自己的身体和性命去布施了,越来越了不起了。
但它还是比不上“受持此经、为他人说”的功德,远比不上。
因为身与命还是相,舍去身与命,也还属于与相较劲儿——“舍”就意味着要克制“不得”和“不忍”,要下大决心和大志愿去交割,那还是世间法的范畴。

世间众生,谁都知道身与命的宝贵,谁都想牢牢抓住身与命。
道家告诉你修行炼丹、肉身成圣、长生不老,儒家告诉你赶紧立德立功立言、让大家永远记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告诉你生来意味着赎罪和受苦、死才是幸福的、死意味着回到上帝或真主身边、回到伊甸园或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佛教则告诉你,死只是被人发明出的概念,只是分别心——连活都是虚空的幻象,更何况是死。 
一言以蔽之:道教许诺不死,儒家许诺死了等于没死,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许诺快乐安详地死,佛教许诺,压根就没有什么死,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生。 
修习《金刚经》的人,会明白身非我有、命也非我有,会明白身非实有、命也非实有,对他们而言,压根无所谓什么身命布施,毕竟,身命在他们眼里,也是镜花水月,也是不值一提,也只是黄昏的落叶、清晨的露滴。

学佛,是为了不要被任何东西困住,不要被名词概念困住,不要被相困住,不要被身命困住,甚至,不要被法困住,不要被《金刚经》困住,不要被佛困住。
般若波罗蜜多,时时处处都在,时时处处都不曾真的在。

下次继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金刚经》笔记 1:次第乞已

《金刚经》笔记2 : 应如是住

《金刚经》笔记3 : 实无众生

《金刚经》笔记4 : 应无所住

《金刚经》笔记5 : 诸相非相

金刚经》笔记6 : 法尚应舍

《金刚经》笔记7 : 无有定法

《金刚经》笔记8 : 其福胜彼

《金刚经》笔记9 : 不作是念

《金刚经》笔记10:是名大身

《金刚经》笔记11 : 何况其沙

《金刚经》笔记12 : 如佛塔庙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






邵邵的私人书斋
评评社会,谈谈信仰,聊聊文学,说说媒体,讲讲电影,看看风景,撒撒娇,卖卖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