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个鬼故事:今天,我整四十岁了。
这故事惊悚到何等程度?早晨醒来时,我第一个念头都不是“我竟然已经四十岁”,而是“我竟然也会四十岁”。
前者只不过是“你错觉离得还早的东西如期找上了你”,后者却属于“你认定绝缘的东西终究覆盖了你”。
一个是失望,一个是……无望。
反正已经无望,那也无所谓讲讲鸡汤。
适合无望时喝的鸡汤,原本就多得很,比如那句曾经烂过大街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我倒从没期望过人生辉煌,我从历史与现实中看到过太多为了求取辉煌而让自身和周遭人堕入更深绝望的虚妄。
但我也不抗拒在绝望里,搜罗出一点希望来。因为我对人生虽然淡漠,却还没全然厌离。
不是缺了厌离的智慧,是缺了厌离的资格。换成一句大俗话:日子总得往下过。
所以,还是鲁迅先生说得最好: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想好了要再往前走一段,那路在哪里、路况怎样,都是没关系的,至少,都不是决定性的。
唯一有区别的,只剩下走路的节奏、步频,乃至摆臂姿势。
在意义缺失的时候,世界仍将继续。
的确,年纪大了,精力和时间都在变短,也就需要量入为出,省着些用。
那么,把宏大的问题简洁化,成为一种刚需。
那些躁动的情绪、胜负的执念、想要证明什么的急迫性、乃至对生活的占有欲和破坏欲,都已经逐渐趋于稀薄和消散。
唯有怎样和岁月长期和睦共存,才是核心课题。
都知道我最近半年在写《金刚经》的研修笔记。佛门最爱讲莫向外求,最爱讲本自俱足。
这个外面没有的、内里充盈的,固然可以是正法正道、真理真如,却也同样可以是某些更日常化和生活化,甚至由于日常化和生活化而让人错觉成鸡汤化的东西,比如,快乐,或者,松弛,好吧,又一个烂大街的词汇。
本自俱足,所有的松弛都是由你内心供应的,因而,它注定是你的出厂设置,是你天性里自带的要素。
故而松弛有个同义语,叫“自在”——它自己就在那里。
举个例子,今天放假了,你说你很开心,请注意,开心的是你,而不是宣布放假的文件,或者标注放假的台历。
但你却往往把开心,联系和捆绑在了文件与台历上。
看见没?为什么内心不能一直供应快乐?因为我们给它添加了诸多启动键与审批手续,添加了与外部缠绕的前提与限制。
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规定了:赚到钱才能快乐、考上编才能快乐、买了豪车大宅才能快乐、孩子成为学霸才能快乐,以至朋友圈有人点赞才能快乐、抢到演唱会门票才能快乐、拔草了网红打卡点才能快乐……
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规定了:年轻时才有资格多快乐一点,40岁后必须接受快乐越来越吝啬。
坐拥一池取之不竭的甘泉,却给自己出一堆卷子、还要求自己只有考了满分才能去喝。
我们的愚蠢,一望无际。
这是一个建造和售卖人设的时代。有人说,去看你的朋友圈和聊天记录,别人夸你用得最多的那个词是什么,你去放大,它就可以、也应该成为你的人设。然而,夸你的词,多半都是好词,好词一旦刻意,就会变味和扭曲,最招人喜欢的东西,反而就没有了。
或是贪慕世俗意义上的虚假荣光,或是放任欲望星火燎原般野蛮生长,总在改变自己的生活中的优先级,今天物质渴求膨胀了,就把努力赚钱和世俗成功放在第一位,明天被领导虐了被加班坑了,又想着自由和快乐才是第一位的,后天体检查出了三高,又认定健康高于一切,看起来一直在获得新的认知,其实,始终没有找到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
有人深夜赶考,有人解甲归田。殊不知,记忆,多半是生活最素朴和纯粹的时候,悄然留下的东西。
未来是什么?在哪里?以何种形态示现?
你一个也答不上来。
因为未来唯一的材质与要素,未来唯一的落点,就是眼前。
照顾好当下,就是创造未来的最佳途径。
同理,世界在何方?人类是怎样的规模数量?
你一个也答不上来。
因为人类也好,世界也好,唯一的端口和触角,就在你自己身上。
照顾好自己,就是善待世界、救度他人的最佳途径。
能瞬间亮起又瞬间熄灭的只是台灯,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就这样吧。
把世界当成家人,不断争吵,不断和好。
把生活当成恋人,彼此撒娇,彼此煎熬。
邵邵生日快乐,你这可怜又可爱的孩子。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