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说《金刚经》就像一堂公开课,世尊是主讲人,须菩提是课代表。
现在,老师答完了学生的提问,到了老师出问题考学生的时候。
“于意云何”是《金刚经》高频词汇,世尊几乎每次发问都以此开头,就像试卷卷首、或考场的铃声。
“于意云何”就是“你如何想的”——“元芳,你怎么看”。
“须菩提,你怎么看?可以用身相看见如来吗?”
第一问就很难。
佛教认为,佛的形貌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颜值超高。
这三十二相包括但不限于:通体呈金色、头顶有肉髻、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手指与眉毛修长、皮肤细腻洁净、声音清澈磁性、足心平整有法纹、眼睛绀青色、腿像鹿、上身像狮子……
释伽牟尼门下许多弟子,如大迦叶尊者、须达长者,最初都为佛之威仪摄受,才决心皈于座下;佛每每外出讲法,山中的猿猴大象、诸多生灵,都会被其姿容触动,献上鲜果供养;甚至有恶徒本欲行刺佛陀,在目睹圣容后,却感动到五体投地、流泪悔过。
好了,佛那样巍峨雄健、那样光明耀眼、那样妙相无边、那样法相庄严,现在世尊本人却问“能以具体的形象来看见如来、看见佛吗”?
换种说法就是:你认知和印象里的那个,有形的、可见的如来,真的是如来吗?
须菩提回答的是:不能。
须菩提说,如来说的身相,压根就是假的、不存在的,只不过姑且取了个名字叫做身相而已。
这无疑是世尊想要的答案。
世尊与须菩提一起,亲手从源头上解除了佛的妙相无穷。
此处出现极难理解的悖论:既然佛的身相不存在,既然压根无法以身相见佛,那你须菩提眼下在和谁一问一答,你面前坐着的这位正在向你提问的“如来本尊”,究竟是咋回事?
佛教观念中,佛有法身、报身、化身三个层次。
法身不是身,只是假名为身,它与其说是佛,不如说是“佛性”,是“真如”,是万法合一的体性、是一切的内在真实。
我们日常看到感到想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都在“我们自己的幻象给我们提供的幻象”这个闭环里,故而内在真实一定在这个闭环外面,一定是离相的、离言的,一定是无法用形状颜色来描摹、用六根六意来触及觉察的,一定不能被我们现在所能启用的任何思维、想法、概念和词汇加以言说表述,也只能从权,勉强叫它个“法身”。
至于当前和须菩提面对面讨论的,被须菩提敬称为“世尊”的这位释伽牟尼、这位悉达多王子、这位精神导师,则是如来驻留在世间讲法的一个寄放终端、是佛在我们这个宇宙里作为代表的一个肉体,这就是“化身”。
“化身”就像水中和光下的影子:世间是幻有的、“我们这个宇宙”是非真实的,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佛为了把我们从游戏里带出来,也进入了这个游戏中,他注册了个账号,叫乔达摩悉达多、叫释伽牟尼。
综上所述,如果只从法身上看,可能会把佛误解为空气,只从化身上看,可能会把佛误解为凡夫。
因此,法身和化身中间,还有个“报身”。化身跟我们无差别无异,法身我们压根看不见摸不着,报身则是我们可以瞻仰、顶礼的。
“化身”是“法身”在咱们所处的这个低维空间里的实体化,“报身”则是“法身”在咱们还到不了的那些高维空间里(比如西方极乐净土)的有形化,“化身”是佛陪伴我们的具象引导,“报身”是佛引导和召唤我们的宏观目标。
那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示现无量光明智慧的、如须弥山般壮美高大的,是“报身”。那个能乞食、能讲经、能坐能卧的、看起来跟每个人也没啥差别的僧团领袖,是“化身”。
这么说肯定还不够明白,因为我自己也没完全明白。
那就允许我再做一个类比:电。
你看到过电吗?你能给我描述下电是啥样子的吗?肯定不能。电是无形的。
但电可以做成电池、电容、电阻、电板,这些东西都是固体、都有形状、都可看可拿可摸可放。
但电池、电容、电阻、电板都跟一块铁一块铜没啥两样,你很难在它们上面觉察电的妙用。
但你却又可以在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电热水器上,觉察电的妙用,这些物件以“通电之后产生超人力效果”为渠道,让你亲睹电多了不起。
OK,法身就是电,报身就是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化身就是电池电容电阻电板。
既然一切众生都要渡化,那必须因材施教、分层分级、开设各种各样的方便法门。
语言之外的东西,咱理解不了,佛就只好用语言。
用了语言,咱还是理解不了,佛就只好用形态。
用了形态,怕我们觉得这形态太高不可攀太触不可及,佛就只好用普通形态——化身。
用了形态,怕我们觉得这形态太没吸引力太没说服力,佛就只好用超级形态——报身。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即使是报身,也还是“身”,即使是妙相和法相,也是一种“相”。
我们现在发的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离一切身和相。
符合“离一切身和相”的,只有佛的法身。
我们要跨过报身和化身,找到法身。
你要见的不是佛的身相。要去见佛的也不是你的身相。
身相始终是要被跨越的。
但要被跨越的东西也不等同于垃圾。
你外出旅游,不能因为要去的是山顶,就说山门、山道、观景台、缆车、小卖部都该被早早拆除,不能因为最终看风景的是自己的眼睛,就说导游和司机都是骗子。
报身和化身也绝非毫无价值。不然,为何还要有那么多寺院、那么多佛龛、那么多大雄宝殿,为何《金刚经》里还有个世尊在与须菩提、在与我们对话。
焚香顶礼、跪拜一尊所谓“泥塑木胎”,同时眼里看着、心里想着佛的三十二相的美妙,这在修行意义上实现“彻底”和“究竟”了吗?没有。但你要说这是犯傻、是发痴,也不对。
首先,这是亲近,这是表达,这是向着佛理佛性靠拢。其次,这是感受,这是确证,这是在心里提醒自己我的敬意,以及,我的在意。最后,你是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仪式里,实现灵魂深处的联通和共振,那个感觉,其实也是离言和离相的,也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你拜的不是一个雕塑,你拜的是那个发愿要寻找解脱之路、要开启本我觉知、要发掘内在智慧、要断除烦恼业障的,勇敢无惧的你自己。
回到经文中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四句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金刚经》中我特别喜欢的语句中排名前三的存在。
被认定为“虚妄”的“所有相”,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色相,不仅是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豪华的屋宇,不仅是钱、权、美女、人脉,不仅是爱恋、别离、生老病死、欢乐痛苦,不仅是这些世俗的相,它甚至还要包括我们修行中可能获得的,相当难得的,让你几乎以为“这就是开悟了、这就是成正果了”的那些:天花乱坠、异香满室、灵魂出窍、诸神环绕,乃至佛菩萨的现身于前,只要它们形成了“相”,就都不是实在的。
注意,诸相非相,不是诸相全无,不是“空”。而是前面反复强调的“无住”。
天花乱坠、异香满室、灵魂出窍、诸神环绕、佛菩萨现身于前,可能都还在,都在你身边。
但你不在意,你更不会得意:瞧啊,我见到了这些啦,你们见不到吧,我多牛逼啊。
同时,你也“不在意你的不在意”:你也不会忙着念叨“假的假的假的,快把它赶走赶走”,你也不会忙着念叨“我没看见我没看见,我旁边啥都没有啥都没有”。
它们在那里,就在那里好了。别说是天花乱坠、异香满室、灵魂出窍、诸神环绕、佛菩萨现身于前,哪怕是那些世俗的相,也随便它们,它们在那里,就在那里好了。
它们对你构不成任何牵扯和干扰。你不羁绊于它们,也不羁绊于驱赶它们消灭它们。
因为我是“见诸相非相”,而不是“不见诸相”。
你只要明白了这点,你就见如来了。
这里的如来,就是佛的法身了,就不再是“哪一尊佛”、“一尊怎样的佛”了,而是一切生命共同的本体,万法万有因缘聚合之前,那个永恒的元初态。
这里的见,也是要加引号的。
佛教再次展示了它的伟大,很难想象一个宗教竟然在否决自己教主和真神的形象,在提醒你不要执著于对教主和真神形象的追随。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乃正信、而非迷信。
这就是为什么,这一品叫“如理实见分”:我们要见的不是神迹,而是“理”。
理是平实的,是哲学性的、形而上的,当然,也是无处不在的。
今天就先到这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喜马拉雅播客:“聆雨子的电影聊天室”
小红书:“聆雨子的且行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