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在家,不会说不、不敢说不、没有机会说不,很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校园霸凌受害者。
从大量披露的校园霸凌案件中,很多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性格内向、软弱,不会拒绝别人。
越严重的校园霸凌,其实一开始都是从一些很小的事情开始的,今天估计拿你一支铅笔,明天在你的衣服上涂鸦,后天开始在同学之间造你的谣。如果别人对你的每一次霸凌,你没有警觉、反抗,你从一开始就没有拒绝。后续,施暴者会越来越过分。
也就说,很多霸凌事件,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些小事件的“服从性测试”。
不要小看人性这个东西,大人在单位里面搞服从性测试这一套,其实孩子身上可能也是一样的。
02
那在最开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去拒绝一些很小的过分要求与越界行为呢。
除了本身的性格原因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可能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能说不的环境之中。
从小大小,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你只要搞定学习这件事情,其他事情,你都不用考虑,我们大人都会为你做好决定的。如果孩子做出一些决定,家长角度觉得不合理,可能是被直接拒绝的。只要在家中,一个孩子遭受足够多的拒绝,孩子潜意识会觉得在这个家里我没有话语权。
一个孩子在家里总是被拒绝,总是没有权利去决定做一些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家长说了算。最大的危害是,孩子无法判断一些事情的底线与边界在哪里,他不知道这个事情发生了,可能已经突破了底线。
拿一件最为常见的事情举例。
家里来了朋友做客,朋友的孩子一定要你孩子的玩具。你的孩子明明不愿意,并且跟你说这是自己的玩具。但是你碍于面子,还在把孩子的玩具给了朋友的孩子。
这个事情,其实是突破了孩子的底线,破坏孩子的物权观念。如果孩子的物权观念一直被破坏,发展到后来,别人一点一点拿他的东西,他是没有感觉的。
03
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小事情中,给足孩子决定权。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可以做好决定,家长把控基本底线的基础上,就让孩子自己去决定。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要带什么东西。
而当发生一些孩子说不的情况时,一定要充分让孩子说清楚原因,给孩子申述的机会。
在学校里面,一定要教孩子拒绝别人的话术:
当别人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说“这个事情,我要想想,但是因为……,我还是不能答应你。”
这样的说法相对比较委婉。
还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让孩子常常能够觉察到自己一些不舒服的情绪。告诉孩子当别人要让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时,如果你感觉不舒服,一定不要答应。一个人的情绪,从大脑本能上来,就是一种保护机制,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情绪就会拉响警报。如果别人都很过分对待孩子了,孩子都没有反应,那就麻烦了。
那日常中,就要学会标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现在是属于哪种情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这样的句式:
从你刚才的表现来看,你看起来很……(加上明确的情绪名词: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