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其实不在少数

教育   2025-01-09 21:51   浙江  



01


前段时间,和一位朋友聊天。

我这位朋友说,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他去一所学校做讲座,是面向家长讲的,大致内容与家校协作有关,里面就讲到一些老师日常的家校沟通方式,比如会通过打电话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常常不认真写作业,字都乱写,老师一般会打电话与家长沟通一下。但是就当他讲完这样一个小细节之后,下面就有一位家长说了“老师电话随便打,我反正不会管的”。

因为是相对正式的讲座,听到这样的回应之后,朋友没有当即回怼,还是耐着性子讲了下去。

当时当朋友与我转述的时候,还是能够感觉到他内心的那种失落。

我就对他说,我们一方面是要庆幸大部分家长面对老师的反馈还是愿意配合的,但是肯定还有一定数量的家长,觉得孩子学习的事情、或者在学校的事情,肯定是老师的事情啊,关家长什么事情啊。甚至更多家长会用自己工作很忙没空管孩子来搪塞你。



02


但是也肯定有一部分家长不了解,老师日常反馈背后的一些原理与逻辑。


反馈是有层级的,老师给你的反馈是在哪一级。

首先一定明白,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给家长反馈的,也不会什么事情进行反馈。

肯定是要了一定的节点再反馈的,也就是到了不得不反馈的程度了。

孩子小的事情,一般老师都在学校里面处理好了。而孩子出现一些原则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屡教不改的问题,老师必然反馈。

那老师给你打电话属于什么级别的反馈。

其实老师的反馈还是有相对固定的层次的。

如果孩子只是一开始的小问题,一般情况微信文字或者语音反馈就够了。

如果问题有点严重了,之前反馈过了,这个时候老师会打电话,

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老师当面需要约谈你,这个时候一般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是面谈的时候,老师为了照顾家长感受,可能不会把问题说得那么严重,不过作为家长,你心里要有数。

关于反馈这件事情,说到底,老师其实大可不必,是完全可以躺平的,并且跟家长做一些反馈,本质上是在于家长的固有认知在争锋相对,家长认知中的孩子永远是好的,老师的反馈则是要说明你的孩子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在这一点上,请对每一位冒着风险反馈孩子问题的老师,保持感恩。


在反馈背后,看到孩子即将失控的品行。

很多年前,班上一个孩子,总是喜欢在别人书本上涂涂画画,一开始我发现,总是提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期间也跟孩子家长反馈着孩子这个问题。

直到有一次,我再也绷不住了。

这个孩子居然在同桌的书本第一页写满各种侮辱性的话。我当即约了家长,面谈,非常严厉指出孩子这个问题背后的严重危害,以及即将失控的行为,家长如果对于这样的事情熟视无睹,任由发展,后果将不敢设想。

后来这位家长也非常重视,家校联手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面对老师的反馈,关键不是看孩子的具体行为,而是要看到孩子背后即将失控的品格,甚至是一些即将丧失的底线。比如说,老师跟家长说你的孩子作业天天不做的,做上来也是一塌糊涂。包括什么迟到问题,对于一个学生来讲,都是底线问题。底线问题失守,其他事情也很难守住。


在反馈上,与老师对齐颗粒度,是在最大限度帮助孩子。

有些家长面对老师的反馈,会有两种反应,一是当着孩子说你的老师真烦,什么事情都要来说。二是把家长的反馈当做情绪的爆发点,“你干得好的,害得我被老师说一顿。”

我想说,有这些情绪反应很正常,但是把对老师的不满当面呈现在孩子面前,危害非常大。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师生关系。要知道,一个孩子喜欢学校与学习,本质上是喜欢这个老师。而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喜欢老师,也希望自己家长也能够喜欢老师。

另外老师与你反馈,本质上是关于孩子的表现在对齐颗粒度。而如何更好的对齐,可以在老师的反馈中,请教老师,让老师支支招。一旦把老师的反馈,切换到请教老师的频道上,这场反馈的聚焦点就变了,变成了我们聚焦孩子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就是最大限度帮助孩子。


一线教师丁爸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线班主任,平凡父亲。文字是我前行的探照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