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间隔学习

教育   2024-12-11 23:22   浙江  


01

在我刚刚教书的时候,我在一个高手如云的办公室,作为一个菜鸟,当时的我就一直很奇怪一件事情,为什么有几位老师到了期末会那么轻松,别人做试卷来不及,他们却试卷做得很少,并且班级成绩还不差,难道他们都不用复习吗?

于是,我就问其中一位老师。

她是这样回答我的:

其实我的复习已经在平时完成了。就是当我往后教的时候,我还是在不断复习之前的一些内容,每天出几个之前的核心题不断给学生做,也就是学生不仅是不断往后学,之前的内容也是在不断巩固。这里的关键是一定要时间的间隔,不能一个知识点学完,就开始强化,这样效果也有,但是不大。你要在学生差不多忘记的时候,来一下。

其实我当时并不是很理解。什么叫做学生差不多的时候,来一下。


02

直到后来,我了解到认知心理学中有关间隔学习的一些研究,才恍然大悟。

间隔学习的概念很好理解,就是两次学习之间需要隔开一段时间,不要学习完一个新的内容之后,马上进行强化。

曾经有人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

招募148名学生,要求阅读从课本与杂志中选取出来的一些段落。第一组学生只有一次阅读机会。第二组学生则进行了两次阅读,而这两次阅读是连续立刻马上进行的。阅读完成之后,两组学生进行测试,阅读两次的学生并没有显现出太大的优势,也就是两组学生的成绩是差不多的。连续重复阅读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效果。

但是把立刻重复阅读改为间隔阅读,也就隔出一段时间来阅读。效果马上发生了变化。间隔阅读的学生成绩明显好于之前立刻重复阅读的学生。


03

背后的原理也不难理解。

在一次次立即重复学习中,大脑对于知识的提取强度并不是很高,因为刚刚看过的内容是马上可以出来的,而提取强度低,学习内容也很难进入长期的工作记忆。

而当我们在两次学习之间加入间隔,那怕是之前已经学习的内容,大脑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生疏,这就大大提升了提取难度。我们的大脑就要重新激活原有的一些技能技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回忆内容。此时正因为大脑感到了生疏,也会极大调动我们的专注度,再一次对于原有的学习内容核心进行确认。

期间的回忆卡壳、内容遗忘,可能会让我们怀疑,是不是我们对于之前的内容没有掌握到位,可能也会因此产生情绪。但是往往回忆越困难、学习有点吃力、付出的努力足够多,学习效果可能是更好的。

学习被间隔开来,学习效果可能反而更好的,核心原因在于提升了对于过往内容的提取强度。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短时间内的重复学习,我们的大脑对于重复这种行为是抑制的。大脑始终对于需要警觉的内容保持最好的状态。


一线教师丁爸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线班主任,平凡父亲。文字是我前行的探照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