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刚开始工作那几年。参加比赛、或者上公开课,鲜有焦虑的时候,只要有机会, 就全力以赴。现在回想以来,那时候不焦虑,大概是自己年轻、涉世未深,觉得一次比赛,不管怎么样对于一个小年轻来说都是一种磨炼与收获,当时想着未来的路长着呢。
但是随着教龄的增长,在一些公开课或者比赛中,我好像比之前更加焦虑了。特别是与更加年轻的老师在一起比赛,如果有时,一些比赛刚好又放在自己学校,或者就在自己任教的区域内,可能我更加焦虑了。
不过经过一些年的琢磨,我好想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
对于比赛,我深刻理解了一个核心概念:
隐形参数。
02
关于隐形参数,我举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吧。
小时候,我们总是很羡慕那些玩得很开心但是学习成绩总是很好的同学,这个时候,你就忿忿不平了,为什么我很努力了, 甚至我都很少玩耍了,怎么学习还是不如那些玩得很开心的同学。此时你只是看到那些显性的参数,你的同学玩得很开心、好像他们不努力。但是某一天,你突然有了上帝视角,你发现这些同学玩得开心只是一种表象, 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很高,基本上老师讲一遍他们就会,而你很努力要学习好多遍,甚至这些同学在课外被家长送到好多个培训班,这些你看不到的。所以你的那些玩得开心、学得很好的同学, 是有一些隐藏因素你看不到的。
03
说回我们的教师比赛,更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之中,你要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是各种参数组成的。有的参数,你一目了然,比如你自己很努力,你也看到其他老师也很努力。但是更多的是大量的隐形参数,比如整个比赛全部教师技能水平、本次比赛难易程度、评委的口味、抽签到的学校与班级等等,这些隐形参数,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此时我们姑且把大量的隐形参数的总和叫做运气值吧。
所以,一次比赛中,有时,你觉得与你水平差不多的老师取得比你更好的成绩,也不要多想了。因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对方撬动了很多的隐形参数,比如对方提前研究了评审的风格需求;甚至对方本就是某一个学术共同体的成员,背后有你想不到的团队支撑。
今年,罗振宇老师在跨年演讲中,讲到了一个概念,叫做凡墙皆是门。里面举了一个小宋同学的例子。小宋同学是一名大学生,非历史系的,他系统研究罗振宇老师正在讲的文明之旅栏目,研究完套路之后,小宋就尝试写了一期文明之旅文字稿,通过邮箱发给罗振宇老师。罗老师就大为震撼,公开喊话,希望小宋同学来自己的公司,与自己并肩作战。在这里,小宋同学就撬动了那个隐形参数,他的求职胜出率就大大提升。
04
我们纠结于比赛结果,但是不可能掌控所有影响结果的各种参数,唯一你能够掌控的参数就是你自己,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可能会放下很多。
让自己不焦虑的方式,从来都是只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那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