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工作要从”赋能教师”入手

教育   2024-12-29 20:30   浙江  


01

12月25日,有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反映,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要求所有学生签“承诺书”。承诺书中提到:如果我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均与学校无关。我本人及家长或监护人不会以任何理由,向学校及学校工作人员主张任何损失和赔偿,也不会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随着网络舆情的发酵,当地教育局也对该事件做了如下通报:

其实,学校中的学生真的出现一些自残自杀行为,学校要不要承担责任,主要还是看学生的此类行为与学校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学校是否在教育管理中存在重大失误与责任。关于这一点,其实民法典也有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真的与学校有关,签署再多承诺书也是无效的。

当然了,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一个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是迷惘的,甚至是手足无措的。当不知道该如何开展的时候,可能就会采用以上简单粗暴的行为。


02

不过学校心理工作更大的危机,可能还存在方向性错误。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可能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不断在推进,借助各种力量与资源,但是往往忽视老师本身的心理辅导工作。不清楚会有多少学校,会把老师心理辅导工作也纳入正常的工作之中。

其中一个最为简单的逻辑是,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有可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阳光开朗,学生才可能阳光开朗。一个孩子在学校,面对学校环境,其实老师是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

学校心理工作,最佳的方式,应该是先辅导老师,再辅导学生。

这个周末,正在听沈祖芸老师2024全球教育报告。

里面讲了这样一个观点:

只有教师被赋能了,才能有深度体验去赋能学生;学校应该竭尽所能所帮助每一位老师实现转变,老师才能全力以赴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

关于赋能教师。里面讲的一个例子就是学校心理咨询室,首要帮助的对象应该是老师。

北京十一学校,有这样一个专门为老师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叫做“原点咨询中心”。门口有一个标语叫做:我们让老师更多力量,更有办法。

原点咨询中心对在校每一位老师开放,而咨询团队由各有所长的老师组成咨询师、咨询导师,当然也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其实在现在的教育场景中,我们的老师可能缺的并不是教学技能,现在铺天盖地都是各种技能培训,各种教学新概念也是满天飞。老师缺的是,在执教生涯中,自己遭遇心理问题,该如何面对与调整。


一线教师丁爸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线班主任,平凡父亲。文字是我前行的探照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