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接着上周的话题,作为老师在处理家校矛盾中,怎么做到从知道到做到。
上一次主要讲,我们要抓住一些家校矛盾的关键事件,只有处理过关键事件、抓住关键事件的处理逻辑,我们的处理技能才会得到真正提升。
不过在一些家校舆情事件发生之后,最为棘手的事情,往往是最开始双方可能有点都有点剑拔弩张,特别是有些家长在不是很清楚具体情况的时候,情绪会比较激动。也就是说一开始沟通的氛围是相对比较紧张的。特别是当家校双方坐下来面谈沟通的时候,如果一开始话不对头,事态的发展可能会失控。
二
那这一讲,我们只要讲,该如何缓和最开始紧张的沟通氛围,营造相对安全的沟通环境呢?
1.同步目标。
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
可能在沟通之间,家长有自己的想法与诉求,家长也会在自己的表达中不断反馈这种需求。而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往往也有自己的处理原则。
如果双方的需求不匹配,沟通会奔溃。
不过在于家长沟通中,老师不要着急露出自己的底牌,要不断跟家长确认家长的需求是什么。
比如一位家长的孩子在班级里面被另外一个孩子欺负了,并且好几次欺负,家长提出能不能让对方孩子不在这个班级,也就是转学,并且让对方家长保证你的孩子接下来不能欺负我的孩子。
在这里,老师就要识别出家长的内在需求,一个是让对方孩子付出代价,一个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孩子。只是家长的表述上是有点激动的。
此时,老师就可以同步目标了:家长,从你刚才的描述上来看,你的核心需求是让对方孩子付出代价,并且保护你的孩子对吗?其实,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也是想和你一起探讨,想想办法,如何帮助你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一些事情。
不着急否定家长提出的具体要求。家长提出一个具体要求,你反驳一个,这样没完没了。一定要了解家长意图之后,马上找到共同目标。
2.定位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