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Georg
北京东城区东华门大街95号 RMB 987+
📷 特别鸣谢 于振明
初见The Georg,是在玉河一号。彼时,刚刚开业就成为了京城最热门的餐厅。那会,我还在杂志报章写稿,约稿的是《Vogue》,依稀记得那天我还带着刚刚放学的女儿。昔年里可真的是气派的场地,一栋设计完整的现代设计的院落,当然有北京胡同大宅的隐于市,还有刚刚萌发的北欧轻冷风。
隐隐竹林,抵达低调的入口,开门就仿佛走进了丹麦的氛围之内。的确那时候还有在跟丹麦的银器品牌合作,二层为展厅的部分,而一层则是餐厅所在。我甚至记得,他们的菜单,如果你跟我一样记忆力超群的话,他们简洁的菜单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
那会,每一道菜都是130元。
Chef Binbin从开业就一直在那个厨房。从副厨做起,兢兢业业,从不马虎。作为京城北欧菜的代表,似乎从启幕那日开始,就一直在坚持这样的风格,他的努力赢得了整个餐厅的认可,一路升至主厨,作为一个北京人能拿到米其林北欧菜的星级餐厅,个中的艰难,可想而知。米其林对于中国人做西餐的认可程度是非常苛刻的,但他们对于Binbin无疑是很偏爱的。
玉河的房屋合同到期,于是经过了整整10个月,The Georg在东华门的位置重新开业。上一次来是2023年的秋天,当时的记录如下👉 居停北京|住在王府井,你能收获的快乐。那么这次有什么特别的呢?
菜单依然是简洁且明确的北欧风,经过了这几年之后,似乎又回到了初见的时候。我很喜欢上面的这行字:本季菜单延续了The Georg特色的北欧式烹饪手法,采用风干、腌渍、发酵、炭烤、低温慢煮等方式选取时令优质的食材,深度探寻食材的多种呈现可能,优化食材味觉的创造性,呈现出简约、自然的出品。
5J火腿-鸡蛋-咖喱
茭白-海苔-发酵苹果
蚕豆-浆果-红鱼籽
欢迎小食的部分非常Fancy,一如The Georg的风格,作为开场白其实这个Part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大部分的食客而言,这里其实是认识一家餐厅的介绍语,主厨是什么风格?这个季节里最有趣的应景食材是咩?第一印象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季的The Georg重新回到了熟悉的语境里,每一道食材的运用以及搭配都无比贴合,无论是5J火腿的使用,发酵苹果与海苔以及茭白的相遇,还有蚕豆泥与浆果挞皮,都让人精神无比舒畅……
面包-发酵水果酱-咸味黄油
这是曾是我最喜欢的碳水的篇章,为什么这么多评选会给餐厅的服务啊、酒水啊、年轻主厨什么的,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奖项来奖给最好吃的餐前面包呢?这么说吧,这么一整套摆在面前,不吃就亏了,但是吃完就后悔,因为后面的菜实在是太多了……
我不止一次建议我摄影师小明,打包吧,打包吧……他很坚决地拒绝了我的提议,我想说的是,餐前面包实在是太慷慨了,但凡没搂住的话,那么你将会扶着墙出门的。
芥兰笋-酸奶芝士-白豆
没错,都写到这里了,才是今天的第一道菜。我很喜欢。整个十月,都在养病。甚至我最爱的面包环节,也只是浅尝而已。这道Tree爽的菜非常之北欧,不仅仅是外形,而是内外兼备的那种。
如果下次有机会,可以恬不知耻地问Chef做一个素食菜单,相信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惊喜。这道菜清新却也撩人,就是那种素面朝天,却也别有风味的。
金枪鱼-白萝卜-昆布
一上桌,我差点起立鼓掌,这审美也太好了吧……摄影师在一旁终于看不下去了说:“你是不是好久没吃过好东西了?”我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我只是很久没见过这么可心的菜了。
白萝卜经过腌渍,有独特的酸度,金枪鱼也经过简单的熟成,很明显的“登对”,昆布则是提供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妙啊。
黑松露-花椰菜-大黄
又是一道嗅觉先行的出品,就说这种香气谁能抵挡得住啊。比起刨片,这种细丝简直就是扩香条一般的存在,整个周身都被沐浴在黑松露的香气之中。写黑松露最妙的,我觉得是日本作家村上龙,他的随笔集中对这个食材有着非常精准的描述。自己看吧,反正。
其实这两年黑松露被使用得过于张扬,但这道菜却是有种会当凌绝顶的霸气。张扬的同时,又是克制的,并没有沾染一丝的荤腥,而是在花椰菜上面,增加了一丢丢的香气,让人开怀。
扇贝-蟹籽-柠檬
又是一道令人神往的菜品,扇贝出现的时候,已经在偏后置位了,确是那种真的需要鼓掌(你真蚌)的那种存在。炙烤的程度刚刚好,蟹籽在口中呈现出炸裂感,那种感觉怎么来形容呢?
溏心的扇贝太温柔了,温柔到甚至你都不忍去吃的那种嫩,忽然旁边一个一个小炸裂就来了,那种弹牙交织在一起,吃到High处就想唱歌的那种。
海鳌虾-辣白菜-舞茸
Binbin到底是怎么想的啊?海鳌虾跟舞茸搭配在一起,就说这个小节目到底是有多绝啊?!海鳌虾的鲜甜跟舞茸的香气交织、跳跃,再额外的辣白菜酱汁的加入。赏心悦目,并且让人吃到感动,简单明了却充满了想法。
这并不是灵光乍现的,一看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熟度是有多完美的呢?香气扑鼻的同时还有柔软的内核!秋日里的暖阳一般。
小麦米-罗勒-蚕豆
主菜来临之前,一道纯素的菜作为间隔菜上桌了。又卡在了我的可食用饭围之内的,对于素食现在总是由内而外萌发了一种热爱,骨子里的热爱,小麦米像极了我每天主食的样子,跟我的七色糙米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豆子的香气跟罗勒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熟悉又陌生的组合,居然可以如此曼妙的神奇感,真的想问:咱们能给一个素食菜单吗?
羊肩-沙葱-珍珠彩椒
第一道主菜端出来的是羊肩肉,摆盘的风格是非常The Georg的,自成一派的那种。羊肩肉的火候刚刚好,沙葱的酱汁赋予了这块肉最自然的搭配,加上可爱的珍珠彩椒,这就是我们这种小公主的最爱,好不好……
黄鸡-鸭肝-脆鸡皮
紧跟着第二道主菜,赏心悦目。一个关于鸡的故事,我最喜欢鸡皮的处理成的脆片,感觉变得更凝萃了,鸡肉搭配鸭肝,柔美跟香气兼具,其实很喜欢用鸡肉做主菜,不仅仅是因为我喜欢这种简单的食材,而是做到如此地丰富程度真的是不容易的。
和牛-莴笋-茄子
牛肉来了,主菜的最后一道。此刻,讲真我已经完全被撑到了,不过好在份量其实也海可以。我最喜欢镂空挞壳里面茄子的存在,完全get到了Binbin的配搭,真的是太北京了,太可爱了……还有酸酸的味道。跟莴笋搭配也是很清新的气息。
百合-焙茶
法芙娜巧克力-橄榄油-浆果
鼠尾草-酸奶-树番茄
甜品上来之后,我就跟我摄影师打赌,这一定是一位女性的甜品师。可能吃过太多的男性主厨来主导的甜品,所以对于女甜品师简直不能更爱。主甜品上来的时候,果然女甜品师来亲自讲解。细腻、可爱且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我喜欢第一道的百合-焙茶,属于那种甜度刚刚好的,却没有过度,味道非常的克制,时而张扬,时而内敛,才是我喜欢的。主甜品中的橄榄油加入还是挺妙的,加上最后的Petti Four,完美结束了这一餐。
这时候,顿时知道了为什么米其林会这么快地奉上一颗星,大抵就是这种稳定性,稳稳的一星餐厅,这几年The Georg一路走来,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在此再次恭喜Chef Binbin以及The Georg,哦,这一年度餐厅还拿到了最佳服务奖。
再次,恭喜!
▼
作者 Xingna。生活方式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