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米其林指南的颁奖典礼,我没有回去。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我之前在预测中就曾写过,这大概率会是最稳的一年。承前启后作用的那种,的确如此,大部分升星/降星都是在榜单之内完成,新入榜也不超过3家,反而最有看头的是单项奖。
其实,在正式颁奖之前,我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也去了一些升星大热门还有所谓的遗珠餐厅,对我而言,这种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北京究竟有哪些真正好吃的东西?
食物到底有没有阶级论?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有人喜欢贵价餐厅,但是对于大众来说那就不是他们的日常。
所以,这里不仅仅有当红炸子鸡的新晋米其林餐厅,也有大众的普世的,人见人爱的小馆子以及深夜小酒馆,在我看来美食一定要好吃,基于此,我开始安利餐厅了……应该是分上篇/下篇,这是上篇,我们不多废话,现在开始。
△
老有酒家
北京朝阳区霄云路15号 RMB 150
被葡萄酒专家誉为“米其林遗珠”的老有酒家,当仁不让是我最喜欢光顾的店,不给个“米其林餐盘奖”不合适了吧……
相隔18个小时,我又出现在了老有酒家,问题就是——我对十几个小时之前来过这件事情,毫无记忆,我甚至从我当晚的餐桌走到路边的这段路程,都没有任何印象可言,不记得就是没发生!
反正总有新的记录来覆盖掉旧的,就当出门忘带内存卡就好,与其为难自己,不如大方地纠缠别人。中午12点,我准时来到老有,那是假期刚开始的几天,别人都在休假的时候,我反而是在工作的。
依然是林局宠溺的笑脸,问我:想吃什么呀?我看完了菜单之后直接表明,我能吃个工作餐吗?一眼相中的番茄鸡蛋牛肉饭,林局说,还是来一份萝卜牛坑腩饭,手打柠檬茶要不要?反正,没等我说什么,已经七七八八点了一堆。
这是工作餐?
这两天跟哥们一起探讨的就是漂亮饭跟舒服饭的差别,在我看来老有酒家的菜就是舒服饭,工作餐均价50+,在午餐的时段刚刚好。丝瓜沙虫鸡骨汤,我们福建跟广东作为邻居,汤汤水水吃的都很类卿,喝上一口汤,我的眼神瞬间就开始拉丝儿了,这是邻居(林局)家的味道啦。
在福建生活两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口味变得极其清淡,放眼全国,也只有广东省菜可以安抚到一个福建人的味蕾。说这话的时候,广东豉油鸡被端上来,我就瞬间被点亮了!好好食野,话音未落……又端上来一碟油麦菜,这是我近期吃到过的最好食的绿叶菜。
油麦菜、酸菜、豆腐皮还有小鱼干结合在一起,我的妈呀,我再也不说我不吃菜了,完全不像在北京吃绿化带的感觉,而是一种脆爽甚至有点甜的蔬菜感。你一定得相信广东师傅做的青菜,再不爱吃菜的孩子,可能都会喜欢上吃菜。
老有酒家,一间既可下饭,又可下酒的食肆。一个胡建人在北京,在广东餐厅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并非是朋友滤镜,而是来自于暖心食物之间链接感,思乡之情,可以略解。
△
璞YUN·云南菜(国贸店)
北京朝阳区永安里中街 国泰饭店一层西侧 RMB 288
北京的云南菜,一直都挺百花齐放的。从北京、上海、成都到深圳,都有各式各样的馆子,璞YUN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笈可以在国贸扎根?我们先来看看主厨是谁?赵斌,做得一手好的素食,却不是吃素的,但他的菜确是无比细腻。
经常看到赵斌在各地奔波劳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为了挖掘好的食材,感觉那些菌子都是从他朋友圈里长出来一样。当然,现在已经过了真正的菌子季,可是云南物产太丰富了,那么我们看看璞YUN的秋季新菜都吃到了些啥……
吃这种餐厅最好是4人起订,如果能凑到6人以上的话,那么就对于点菜非常友好了,朋友之前来过两次璞YUN,吃过之后也表示没有一道菜是重复的。木姜子卤鸭舌,是最好的下酒菜,木姜子独有的香气带给卤鸭舌更丰富的味觉体验;七彩花生拌辣木苗也是那种完全停不下来的那种,花生在盘底,辣木苗我爱得深沉……
油鸡枞拌豆腐的层次感极好,要知道的是——对于云南而言,真正高级的菌子可真的不是松茸这种。油鸡枞之前同样是我的家中常备,新鲜的鸡枞菌很难保存,于是采用油浸的方式,早餐配粥,配个炒饭之类,都是非常好的,应该是我见过的拌豆腐的最高层级;卤水黑牛肝配脆肚也是很经典的菌子前菜,黑牛肝菌用卤水的方式处理过,搭配脆肚,这是什么神仙的搭配,你能告诉我吗?那种脆弹跟牛肝菌的柔美相得益彰。
罗氏虾柠檬撒配米线是一道前菜,罗氏虾跟柠檬撒是天生一对的感觉,搭配细米线,汤汁好想挂住你的那种,倘若在夏天,我就可以宣布这是可以吃一整个夏天的那种存在,当然在秋天的北京,也是很清爽的存在;雨山黑猪叉烧配河口菠萝,不是只有广东能做好叉烧,主厨把这道黑叉烧料理得还有一些云南风情,那正是因为菠萝的存在,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吃了几块。
鸡豆花,鸡豆花,梦中情汤!南方人回北方,每次喝到好的汤都会起立鼓掌的那种,高汤里还有云腿,点睛之笔则是茉莉花,那种香气缭绕着,鸡豆花真是轻盈啊,真的是中国的分子料理,那种入口的空气感绝了啊;香茅草烤多宝鱼,香料的气息并没有掩盖住多宝鱼的鲜,一条索价198元,就说这性价比是不是有点太好了……
拉祜族烤牛肋骨,又是一道硬菜。你只要把点菜权给直男,就放心吧!完全就是大鱼大肉的节奏,牛肋所呈现出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依然是细腻的云南调味,你就吃去吧你,一吃一个不吱声;大理酸辣鱼头配五彩烩饭是一道堂灼,豁大豁大的那种,但是盛到碗里就是一个云南菜版本的拆烩鱼头配饭,鱼头的胶质感太迷人了,我都想搬里面住着,好好调一下皮肤状态。
青椒炒白葱牛肝菌跟怒江老窝火腿银牙炒黑虎掌都一起上来的时候,我以为要菌临城下了……低调的奢华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啊;丽江卷饵块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Set,六格,分属咸甜两派,我喜欢糖玫瑰的气息,饵块也是好久没有吃到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吃到一餐好饭的那种愉悦,你能感受吗?
△
Some Some·东南亚小馆
北京朝阳区曙光西里 三元Neo新镜1层 RMB 145
Some Some从三里屯北区搬到到了三元Neo新镜,一栋很别致的写字楼的一层,属于那种看上去就很好吃的店,整个Some Some的风格也从内种穹顶风变成了热络亲民风。菜品的改变则是开始主打——东南亚菜的垂直细分化领域,东南亚烤串。
不是那种沙嗲路线,而是好食材+适度的东南亚元素。整个菜品的走向也是变得直给,选了宵夜的时段,朋友们的聊天话题是在漂亮饭VS舒服饭之间。三里屯的时候,毋庸置疑some some的确是漂亮饭的坚守者,所以是好吃重要还是好看更重要?
东南亚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菜,他们是有的,却是会牵着你的手来到另一个领域之内。就内个鸡生蚝已经完全打败了99.98%的城内烧鸟店的出品,我并不是那种拉一踩一的人,我只是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评价的,你会发现东南亚菜的另一面。
菜单不会太纠结,炭烤的部分非常迷人,牛肉、鸡肉、海鲜、猪肉跟蔬菜蔬果应有尽有,你可以点上三两串先吃着,配烤串当然需要啤酒啊,开胃菜的部分手撕牛干巴很好。主菜的部分38+起,羊肉春卷、黄咖喱鸡块、酸笋牛干巴都挺令人向往的,主食则是囊括了越南粉、小龙虾烩饭还有各种三明治。
就是那种又好看又好吃的饭,2.0的版本,不仅更亲民了,也给串烧另一种的选择,蘸料以及各种酱汁非常具有个人特色,不可错过~
△
微熏玖号 Tispy House No.9
北京朝阳区朝外街道秀水街1号 RMB 120
在我认识老板Charlie之前,我先认识的是他的女朋友Kathleen,应该是挺机缘巧合,忘了是一个什么场合,我陪葡萄酒专家参加饭局,却跟她带来的朋友聊得贼好,我指的是那时候我跟Kathleen瞬间就成了特别好的朋友,因为她们都是比较能熬夜的人,我基本上三场或者四场,就都是跟她们在一起。
Kathleen之前在Park Hatty酒店,后来去做了葡萄酒,我们时常会一起出动,探一些好玩的新店。然后跟Charlie见到也是那种一见面就跟八辈子之前就认识的那种。反正喝酒的人,都是一家子。没有压力的喝酒是我最喜欢的,Charlie老家是成都的,那时候最喜欢他炖的筋头巴脑,每每在小酒馆喝着勃艮第,忽然递上来一碗这么横的下酒菜,这谁能受的了?!
都是那种可以玩到一起的朋友,几个月之前回京那次,跟Kathleen约了个午饭,哪里知道这一顿饭居然从午餐吃到了晚餐,我甚至打算拉着她再去第三场,她贸然拒绝了我的提议,午餐只是想浅浅喝一瓶就好了,然后谁知道就一直开怀畅饮到了深夜。这就是酒蒙子之间最纯洁的友谊。
后来Charlie喊我,回京要来新开的精致大排档来试试看。于是呼朋唤友,我跟北京的姐们儿,又等来了一桌来北京过国庆的福州朋友们。不知道是谁给我的勇气,都敢点畅饮了。
国庆乐七天,我终于还是来晚了啊,就是那种你很想住在这里的小酒馆。198/268,畅饮5小时,这真的就是酒蒙子们的梦中情店嘛!精致大排档的概念可以走一波,潮汕生腌/卤味,还有四川热卤下酒菜,就说也是只有喝酒的人才最懂喝酒之人想要什么。
闭眼点,不好吃删号!两年不见北京小酒馆已经是一个箭步又领先了喂……微熏是真的吗?不喝大谁也别走的那种。
△
龙庭 The House of Dynasties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 瑰丽酒店4层 RMB 856
我好久没来东三环了,上一次看到这个View,还是住在Rosewood的时候,闺蜜从香港来,每次都要住在这里,有几次满房,换到亮马桥另一间的套房,伊说,住不惯,还是喜欢瑰丽。看到大堂背后的“玫瑰”二字的书法,就想起来她说的话。
当我站在龙庭包房的露台眺望CBD的时候,忽然很想跟东三环说声“好久不见”,大抵是从Rosewood开业,对这间酒店总是有着莫名其妙的好感。在北京奋斗的那些年,瑰丽应该是见证者,每一间餐厅里都有着无数的故事发生,昔日的好朋友们,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处。
龙庭,一直都是大隐隐于市的存在。直到这次回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谭师傅——谭仕业,中国内地第一位带领团队摘得米其林三星的主厨。想吃到谭师傅的Chef’s Table,就是那桌在厨房里的专属,已经排到了2025年……
来都来了,要不然吃个点心?你见过最精细的广东点心是什么样子?谭师傅在龙庭打了一个样,来了一场点心放题,都是那种你明明是见过的,但是为什么在龙庭,可以精致到如此地步。对于一个乳鸽爱好者,吃到爆汁是不是已满足?但是你试过飙汁的那种吗?顺着鸽腿轻轻撕扯,皮脆的同时,汁水已然在眼前。
蟹盒,看到的时候就已经落泪了;我几乎是把每一道都吃成了Tapas,蛋挞美貌的同时,那种起酥感直接感动到哭;黑芝麻小卷卷,长在心坎上的广东小点心;菠萝咕咾肉,琉璃壳er就够写一篇文章的了;空气春卷,我想给自己裹里面……
Chirs特意准备的牛栏坑肉桂以及97年的普洱老茶,跟这一餐简直不要太配了,看着北京大北窑的车水马龙,东三环啊,感觉从未离开过……
△
节餐厅·Episode
北京朝阳区东四环北路2号 上东双子座1号楼一层 RMB 1156
降温的北京只有个位数温度,闺蜜们约了一家法餐,听上去是这样反正。直到坐下才知道是中·法·日的融合菜,就是那种为了喝葡萄酒而生的地方。
穿得潦草极了,毛裤、运动鞋、卫衣外套薄羽绒,北京主打就是一个不冻死就行了。菜一道道地上,节奏很好。的确是在中餐/日餐/法餐间反复横跳。主厨99年的(你知道我想说什么,闺蜜问你觉得Chef如何?我说身材不错。
法餐功底极为扎实,也试图去到非舒适区触摸中餐与日餐的边界。有点意思,中老登Chef们,危机感来了吗?
谈及菜品的逻辑性,1999年的Chef反复提到,我们就是为了葡萄酒而生的一间食肆,嗯,是有趣的。可惜我已戒酒了……
▼
作者 Xingna。生活方式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