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关公随闽南一众出海的移民遍撒到东南亚,乃至更远,成为海外华人界极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神仙。没来闽南潮汕实地探访前,我确实对于帝爷公的神通广大认识不到位。来了之后,亲眼目睹香火盛况;然后接着到泰国曼谷,在唐人街寻常店铺里亲见了香火一脉的关公处处皆是,而关帝庙香火浓浓,护佑了几百年的华人社群之信仰。
当年闽南和潮汕移民远走他乡,跋涉艰险来到异国他乡,关帝爷是他们另立门户,从头开始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信仰护佑。整整花了二十多年,关帝爷在海外华人生活中的角色才渐渐明晰,变得立体而丰富。走在曼谷唐人街区里,我越来越习惯要看到关公塑像,这已经成为了唐人街的标志性雕塑之一。
作为宋元时期中国第一大港,泉州文化多元包容与开放程度,值得咀嚼。商业建城,皇家支持,泉州吸引了来自南洋和中东的各路商贾。随着商船而来的,是各国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并且在泉州落地生根,至今仍然有迹可循。那时候的泉州,是全球化浪潮的先行者。
离开关帝庙走100多米,路边矗立着一座独具浓郁阿拉伯特色的清真寺—清净寺。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距今已经1000年的清真寺见证了泉州在鼎盛时的多元并包。
许多穆斯林从海路来到泉州,驻扎于此,营生于此,形成在清净寺四围的穆斯林社区。清真寺占地不小,保留的大殿遗址,让人可以想象当年的规模和盛况。回想当年,关帝和穆圣几乎就是肩并肩在各自的神殿里接受信众的敬仰膜拜,一晃眼间,千年已过万重洋。
1278年,忽必烈通过蒲寿庚等人向海外各国宣布了元朝欢迎并保护通商贸易的谕旨:“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这政令加强了泉州作为开放港口的地位和便利,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
800多年前,泉州就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商业港口。
在泉州和老泉州神侃,听他说历史,说名人,照样是别有风味。听他讲到蒲寿庚是阿拉伯人,随祖辈过来经商定居泉州,成为南宋泉州市舶司主官,威震一时。后来,蒲投靠了元朝,逼死了南宋小皇帝。蒲死后,家人被判满门抄斩。听得是跌宕起伏,道义明明,看到这繁荣开放后面的错综复杂。
第二天,又来吃老板的砂锅饭加葱油拌面,听他讲到泉州当地名人洪承畴,弃明降清,留下骂名,祸害到家母。于市井交谈间,发见泉州更多维度。
和一个曾居厦门的朋友重访福建,大家聊起闽南文化。提起和中原文化的比较,我觉得各美其美,与厚重的中原相比,闽南文化重彩多元,妈祖文化、家族宗祠文化、出海文化,下南洋,移居东南亚并成为当地的商界主力,精彩纷呈,在文化交流史上也是浓墨重彩。
最令人赞叹是闽南文化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是向外的、开放的、兼收并蓄而独具文化韧性的文化。
有趣的是,闽南文化中这些向外的探索和冒险精神,与相邻的潮汕文化如出一辙。靠海而生,形成面向大海走南洋的独特文化现象,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国家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都刻下了深刻印记。
从不了解,到多了了解,对于闽南和潮汕文化,愈发起了兴趣。在泰国走了一圈,真真切切见识并了解了当年从福建和潮汕远涉重洋的华人如何在曼谷、在泰国打拼并站稳脚跟,乃至成为泰国商界政界中坚力量,禁不住想了解华南和曼谷之间更多华人故事。闽南与潮汕的外向与打拼性格,令人叹服。
请尊重本公众号作者的智慧和知识产权。
欢迎转载此文,敬请注明文章出自“土人云”及作者。
如欲用于正式刊行和发表,请联系土人云
征询作者意愿和首肯
土人云
土,取泥土、土地、本土之意,立基于大地,根深叶茂。
人,即人文、人本、人道,人世之精,顶天立地,天人合一。
云,乃彩云之南,为水如棉,千姿百态,风云幻化!云又作说道,乃曰。
土人云,足踏实地之说道,享中西之智识,收纳四海之言,云集五湖之趣。从独有视角切入,分享最新的信息、思想及原创之作。
土人云是一个以知识和信息分享为载体,实践探索为基础的公共平台。我们鼓励儿童友好、多元、包容、创新和社会责任感,也珍视来自各个角度和领域的不同声音与观点。
关注“土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