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人与自然最亲近的一个处所,也是人与神界相遇相敬的一个媒介。山外有山,连绵不绝的山,中间横断着大江大河,幽深陡峻的峡谷,用山的双臂,托举着宝石般清丽的河水,柔情而坚毅地往南往东流去。何况,这不是一般的山......
辗转千里,在白马雪山与梅里雪山间的山里住下。翻过了雪山,又翻过雪山,远望着雪山,就落脚在雪山间的山腰。
从小就在山边生,山脚长,对山的亲近有种近乎亲戚的熟络。晨练会进山,在晨雾里依稀见得早起疾行山间的人,半幻半真。放假时上山去采摘野生杨梅和琐梅,踩着山里的松针,闻着泥土与树木释放的清香,听着牧牛的哼唱,似乎是回到了家乡。
开门见山,前山,左山,右山,后面还是山。视野里都是山的感觉,许久没有。右前方的日里峰高高地立着,披着雪袍,自然有种温和的亲切。德钦居民视其为神山,顶礼膜拜。天葬台也设置在远远的山腰位置,经幡在盛开的山花中随风摇曳。早晨,浓雾升腾于山谷间。一片片,或一团团,或慢或快,从谷里某个地方生成,随着温度变化而升腾飘动。天晴时,这雾不久便慢慢消失山间,让位给了阳光。遇到下雨,雾可以一直伴着山,从早到晚,或围绕在日里峰,或罩着德钦县城,抑或化作雾带绕在已经泛出春天绿色红色的山腰。
山腰上开发出来的几块小菜地里,已经生长着若干去冬种下蔬菜的新苗,是本地的青菜和蒜苗。因了这土地的原生和牛粪羊粪的滋养,加上雾气雨水的润泽,这些菜透着生态和新鲜。煮炒之后,入口香甜,有自然的美味,更有高原的质感。有机种植,雪山灵气和雪水滋润大地。
白马雪山顶上的雪化了,顺着山沟流下来,可以饮用,人和植物和动物都享受着。水温不高,但带着山和雪的新鲜味。在菜地和坡头给新鲜蔬菜和果树松柏浇上水,看雪水渗入土地,又孕育着新的生命。
神奇的是经过寒冬冻土,春暖花开时菜地土壤也自然松软且富有弹性。春季来临,自然生发,人也感觉干劲十足。整理土地,简单翻垦,种下些新的菜籽和花籽。铺上土,盖上草,浇上山间茅厕的原生态有机肥,泥土芬芳里添上了粪肥的香。播种间,能够看到泥土的湿润和肥沃,因了多年的细作,和多样化植物间种的相互滋养和庇荫。菜地边缘,还有屋子右侧的山坡上,立着二十多棵果树,以苹果树为主。白天温度的逐步上升,日照的变长,苹果树开始开花了。白色带粉红边的花瓣儿迎着太阳慢慢舒展开,开了一树又一树,有如洁白而情窦初开的女子朵朵点缀枝头,与近前的雾团相映成趣,与远方山顶的积雪遥相呼应。
山坡上,新种下的十几棵松柏长势不一,却都透着新绿芽儿。与藏香树一起施上后山自由放牧的牛儿慷慨留下的干粪,期待着来年的蓬勃生发。坡上的一桃树刚刚谢下了一树桃花,而周边灌木植物随着雨水的到来,逐渐变绿了,有的已经冒出了小芽,昭示着大地的复苏。
在三千米以上的海拔,总以为自然恶劣,氧气稀薄,土壤贫瘠,其实啊,经过山居主人和自然的互动发现——在这里,自然如此丰富美好!敬畏生命,哪怕只是小花小草的在牛粪间的存在。清早和夜晚,是鸟儿浅唱之时。日出,鸟儿就已经在树枝花朵间寻觅吃食,并且发出各自清亮或沉闷的歌声。鸟鸣总是带你进入清晨的一首清新曲,安神静气,点亮一天的神气。画眉是常客,飞行于枝间花前,长尾巴一翘一翘,轻盈灵动。还有些身形娇小,颜色艳丽的各类小鸟也哼唱着穿过果树越过屋顶,添着喜气。远方大杨树上,偶尔也传来啄木鸟空灵的呜咽声,或者是啄木声。夜深了,也时不时传来不知名鸟儿的夜吟,提示夜已深,寂静里升起睡意。 后院出去山路颇陡,也不宽,却是若干头黄牛和犏牛自由寻食的乐园,享受着山腰的天然牧场。因为它们的光顾,这里也就成了一个天然有机肥的拾捡地。背上一个竹箩筐,拿上火钳和小铲,沿着羊肠小道走上一圈,回程就是牛粪满满了。
山居是典型德钦藏式民居,一楼一底两层,全土木结构。山墙是按藏民居最传统夯土形式构建,结实而隔温隔音,实现了冬暖夏凉。这样的传统建筑契合了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凝聚了一代代藏家人建房过日子经验的精华,现在却逐步让位给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实在可惜。
全实木内部结构让人回忆起80年代昆明的土木房屋,到处都是,承接的是明清建筑风范。瓦顶和雕梁画柱的藏式建筑装饰,既与这里的山和自然环境默契相应,又彰显着汉藏及周边其它民族文化的交融滋养。
坐在二楼走廊,遥望西南边山谷尽头的卡瓦格博十三峰一部分,衬着碧蓝的天,山居的辽远并未因为峡谷的深邃而打折。西北望则是日里神山或隐或现的山峰,或身披雪装,或云雾缭绕。抬个小凳坐到露台上,清风拂过,带来花香鸟语,远处邻居的木屋瓦房开始炊烟袅袅。
宽敞透亮的厨房也透着德钦藏人的日用常行。已经上了十几个年头的土灶台和烟囱,提醒你就在不久前,山里居民还一直用柴火烧水做饭。厨房的木梁上也浸透着深黑火烟,柴火现在用的少了,德钦的森林也都保护得更严格,也许,柴火饭渐渐就消失了。
山居的日子没有死限的压力,却也不乏规律。晨起,视察菜地和果树,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浇水施肥,剪枝松土。或者,在阳台上拉伸身体,瑜伽太极一趟几套,呼吸新鲜的山野空气,听鸟儿晨曲,慢慢与山一同苏醒,看阳光首先照亮西面的山坡,而后蔓延到谷底,再到达瓦山居。静好得让人心动。太阳好的日子里,从早上9:30左右一直到下午18:30都是日照,一天能晒上9个小时的太阳。下雨时候,整个山谷里起了雾,升腾着缭绕着,别有烟雨朦胧之意味。
在山居待上几天,也可以出门去看看周遭。事实上,对面山坡后几公里处,就是藏区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诸峰。德钦县城刚好隐居于雄伟博大的卡瓦格博群峰前的山谷。从山居往西藏方向,或者往香格里拉方向,走大约5公里,就能看见圣洁的缅茨姆峰,披着面纱,自有威严肃穆之美。从这里望过去,缅茨姆峰如天神般矗立在不远处山峰之后,高耸如云,不沾人间烟火,更似在天外玉立。再绕过几个弯,就来到卡瓦格博十三峰跟前,晨间的神山,透着一股世外的壮美,一溜排开的山峰,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实实在在是俯视人间之神界。
出了山居,往香格里拉方向车行30分钟左右,盘山而上,就来到白马雪山群峰居住的高地。最高处,海拔4200多米。同样戏剧化的群峰围绕在拉扎雀尼峰身边,白茫茫一片美山峡谷,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在雪山间的深谷里,澜沧江、金沙江和怒江奔腾而下,向南向东而行。有了深山、老林和滋养着亚洲,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大江大河,德钦这雪山大河之地蓄涵着丰富自然,也连接着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自然的交汇,也意味着文化的交融和互动。这里的山,几乎都是3000米海拔或更高;这里的山谷,大多数也是3000米的落差;这里的蓝天,澄澈而透明,透着童年时的天蓝。离城市越远,天更蓝,更清澈,云也乐得千姿百态,风也吹得肆意潇洒,可见离自然和乡野更近,日子过得更有趣、更健康、更让人快乐。
夜上山头,蔚蓝天幕上,一轮弯勾月明晃晃挂起来,静静看着脚下山谷里蜿蜒流淌出去的县城。藏语称“月”为“达瓦”,也是我学会的第一个藏语单词,很多人会取达瓦为名。这美丽的达瓦,曾经在碧罗雪山的垭口处驱散了风雪, 发出迷人的光芒,结下良缘,因此这山居也就名为“达瓦山居”。
在这神圣雪山环绕间的“达瓦山居”里静静待上一阵子,自在,有回到乡野自然的惬意。
请尊重本公众号作者的智慧和知识产权。
欢迎转载此文,敬请注明文章出自“土人云”及作者。
如欲用于正式刊行和发表,请联系土人云征询作者意愿和首肯。
土人云
土,取泥土、土地、本土之意,立基于大地,根深叶茂。
人,即人文、人本、人道,人世之精,顶天立地,天人合一。
云,乃彩云之南,为水如棉,千姿百态,风云幻化!云又作说道,乃曰。
土人云,足踏实地之说道,享中西之智识,收纳四海之言,云集五湖之趣。从独有视角切入,分享最新的信息、思想及原创之作。
土人云是一个以知识和信息分享为载体,实践探索为基础的公共平台。我们鼓励儿童友好、多元、包容、创新和社会责任感,也珍视来自各个角度和领域的不同声音与观点。
关注“土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