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真人丹道九篇》 (上)

百科   2024-12-02 17:08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伍真人丹道九篇序

仙家追求的果位,是了悟长生之道;佛家追求的果位,则是了悟无生之境。要达到无生的境界,必须先以长生为实际修行的目标;而追求长生,又必须始终以无生为最终的归宿。这就是所谓的性命双修之道。本书旨在阐发仙家的修行理论,并以佛家的智慧作为印证,因此命名为“合宗”,意在让后世之人明白性命双修的重要性。之前已有《天仙正理直论》九章,详细阐述了仙家的修行理念,现在再述《仙佛合宗语录》九章,一方面是为了揭示《直论》中未曾明言的秘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传授那些口耳相传、未曾公开的天机。有了这部著作,修行中的深奥与玄妙之处,就如同日月般清晰可见。得到它的人,应当永远珍视。

最初还虚第一

太和问道:《直论》中提到“炼己是修行的首要任务,有些行为必须禁止和杜绝”,又说“不炼己,就难以成就玄妙的修行”,这已经详细阐述了炼己的重要性。但昨天您又说,最初的炼己只是引导入门的步骤,真正的修行还需要达到还虚的境界。请问,还虚的道理是什么呢?

答:儒家有执中的心法,仙家则有还虚的修行方法。中的本质就是虚空的性体,而执中就是实现还虚功用的方法。只有具备仙佛的种子,才能通过还虚来尽性,达到精一之境。普通人的心却违背了虚空的性体,动荡不安,流浪于生死之间,没有出期。因此,想要修炼仙体,首先要成为能够承载大道的器具;而要成为这样的器具,就必须完成还虚的修行。虚,就是鸿蒙未开、无极之初的状态。在那个时候,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没有川,也没有人与昆虫草木。万象皆空,没有任何征兆。这就是人本来的性体。还虚,就是回归到这个无极之初的状态,以恢复人本来的性体。

问:那么,应该如何修行才能尽还虚之功呢?

答:还虚的修行,关键在于对境无心。当你看到天地时,心中没有天地的形状;看到山川时,心中没有山川的痕迹;看到人与我时,心中没有人与我的相貌;看到昆虫草木时,心中没有昆虫草木的影子。万象皆空,心中不起一念,六根大定,不染一尘,这就是本来性体完全显现的状态。如此还虚,则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也不可得,顿时证悟最上一乘的修行境界。又何必再去修炼那些渐进的方法呢?佛家说“无相光中常自在”,又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这与我们的修行宗旨是相吻合的。

真意第二

问:《直论》中提到的“返观内照,凝神入于气穴”,请您详细解释一下返观内照的含义。

答:返观内照,就是真意的妙用。元神不动为体,真意感通为用。元神和真意其实是一体的,可以说神,也可以说真意。真意就是虚空中的正觉,是相知之间的微妙之意。返观内照,就是将驰骋于外的真意收回,以观照内心。炼精的时候,真意观照于炼精的百日之中;炼气的时候,真意观照于炼气的十月之中;炼神的时候,真意观照于炼神的三年之中。这就是返观内照的大致意思。

问:那么,凝神入气穴的要点又是什么呢?

答:炼精的时候,有行、住、起、止的工夫。行就是采取,运用呼吸来配合神气的真意;住就是封沐,停止呼吸以伏藏神气的真意;起就是在采封之后,真意运用呼吸,在十二时辰中自子时开始起火;止就是在象闰之后,真意停止呼吸,使神气合于本根,还虚而止火。由此可见,行、住、起、止的过程中,都是元神凝合于气中,不能不称之为凝神入气穴。不仅如此,在大药服食之后,还必须保持定觉于庭穴的虚境之中,即使经历三千六百天的时光,也未曾有一刻离开结胎的地方,这也不能不称之为凝神入气穴。真意有动静兼用的功能,也有专静不动的功能,这是特别需要知道的。什么是动静兼用的功能呢?初关炼精时,真意采炼属于动,封沐属于静;三年乳哺时,真意出收属于动,归宫还虚属于静。这就是动静兼用的功能。什么是专静不动的功能呢?中关炼气时,只是神意定觉于庭穴的虚境之中,作为结胎的主导。只是任由督脉二气的自然运行,而不刻意关注二气的有无。可见在十月的炼气过程中,始终保持静定,未曾有一丝一毫的移意。这就是专静不动的功能。更进一步来说,三年乳哺已经达到还虚的极致境界,虽然真意有一出一收的动作,但实际上并不着意于出收本身。因此可以说是出也静、收也静,称之为专静不动也是可以的。问:动静适宜就能契合妙机,如果失去了真意会怎样呢?答:炼精的时候如果失去了真意就无法招摄二气合神归定于玄根以积累阳气的效用;炼气的时候如果失去了真意就无法保护二气归定于胎中以证得纯阳的果位;炼神的时候如果失去了真意就无法将神迁归定于泥丸并谨慎地出入天门以施展乳哺的功用。我曾经有一首颂诗说:“阳气生来尘梦醒摄情合性归金鼎。运筹三百足周天伏气四时归静定。七日天心阳来复五龙捧上昆仑顶。黄庭十月足灵童顶门出入三年整。屈指从前那六工般般真意为纲领。九年打破大虚空跨鹤乘鸾任游骋。”这首颂诗总括了阳关三叠的修行过程都离不开真意的引导。真意的作用真是太大了!然而必须知道真意是不涉及计较的;一旦涉及计较就不是真意了。佛家说“拟议即乖较量即错”与我们的修行宗旨也是相吻合的。

水源清浊真丹幻丹第三

有问者提出:《直论》中提到“若不明白先后清浊的区分,就不能正确地采取真气”,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回答说:先后清浊的区分,其实就是对水源的辨别,这也是真丹与幻丹产生的根源所在。问者又问:既然都称之为丹,且都是由阳精所凝练而成,那么为何会有真丹与幻丹的区别呢?我解释道:水源本身就有清浊之分,因此凝练出的丹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真幻之别。如果在筑基阶段就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很容易就会违背真道,误入幻境。

现在,我来为你们详细辨析一下:所有带有念虑、存想、知见、睹闻的,都属于后天的范畴,我们可以称之为浊源。阳精从这个浊源中产生,即使我们进行采封炼止的修行过程,即使我们的方法合于玄妙的天机,但最终也只能凝练出幻丹,因为水源本身就是浑浊的。相反,当我们达到无念无虑、不识不知、虚极静笃的状态时,就属于先天的范畴,我们可以称之为清源。阳精从这个清源中产生,我们再进行采封炼止的修行,同时合于玄妙的天机,这样就能凝练出真丹,因为水源是清澈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是从清源中产生的阳精,都应该被采集并凝练;而如果阳精是从浊源中产生的,那么就应该被放弃,不去采集。如果我们能够在修行的最初阶段就达到还虚的境界,那么在采集和凝练阳精的过程中,就能确保凝练出的是真丹,而不会误入幻丹的歧途。古人说“炼药先须学炼心”,这确实是鉴于水源必须保持清澈的深刻道理。佛家也说过“心浊不清,障菩提种”,这与我们的修行理念是相契合的。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