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起,职工“延退改革”实施!若仍按60岁退休,基本养老金是否会打折?

民生   2024-11-06 16:00   河南  

导读
老规矩,用数据说话。

参考人社部发布的《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数量已经达到14196万。较2022年末相比,增加了552万,新一轮“退休潮”已经悄然而至。

作为退休人员保障晚年生活的经济基础,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于超90%的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而言,基本养老金是其退休之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养老金水平高低是决定其能否实现老有所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完全实现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共同执行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根据政策要求,企事业参保职工均需要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且实现了参保缴费方式、缴费比例、最低缴费年限要求以及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统一。

按照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晚退多得的待遇计发原则和激励机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待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缴费金额、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年龄。通常情况下,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则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反之,基本养老金水平越低,则经济保障能力越弱,老有所养也可能无从谈起。

现行职工退休制度

众所周知,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普及之前,我国职工实行“单位退休制”,即由职工的原工作单位负责发放退休金,待遇水平的高低通常与工龄长短、职务(职级)以及退休前的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直接挂钩,且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在退休金的待遇层面更占优势。

而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且全面普及之后,原先实行的“单位退休制”从此告别历史舞台,并沿用“社保退休制”取而代之。所谓“社保退休制”,简单来讲,即企事业单位职工若想要在退休之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需同时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和法定退休年龄2项要求。

①最低缴费年限:现阶段,国家政策规定,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②法定退休年龄:目前,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只有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且同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才能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病退、提前退的除外),并自退休手续完成办理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而且,根据国家政策,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是终身支付的。

“延迟退休改革”的政策背景

据悉,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账结合”且缴费方式、缴费比例和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这一《决定》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普及。

然而,在老龄化程度日渐加剧、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基本养老金缺口扩大的现实背景下,现行职工退休制度已不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鉴于此,关于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和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也恰恰在“延迟退休”的口号被提出长达10年之后,国家终于在2024年公布了详细的延退改革方案,并明确将自2025年起正式执行。

2025年1月1日起,职工退休新规定

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其中明确了职工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改革的具体事项。

第一:自2025年起,将职工法定退休年龄60/55/50周岁逐步延迟到63/58/55周岁

根据《决定》,国家自2025年1月1日起,同步启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由60/55/50周岁逐步调整到63/58/55周岁。

第二:自2030年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

根据《决定》内容,自2030年1月1日起,国家计划用10年的时间,通过每年提高6个月的方式,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由现阶段的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

第三:改革之后,新法定退休年龄不再是“刚性节点”,而是可提前或延迟的“弹性区间”

《决定》指出,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则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60/55/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达到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则可以与单位协商一致,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延迟的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也就是说,改革之后职工退休年龄是可提前或延迟的弹性区间。

若男职工仍按60岁退休,养老金是否会打折扣?

问题来了,在2025年延退改革政策落地实施之后,若男性参保职工仍自愿选择按照原法定退休年龄即60周岁退休,那么是否意味着其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会“打折扣”呢?

先说结论:不会打折扣。下面,我们用2个不同的示例展开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加以了解。

第①个实例:假设1968年9月出生的男职工,参考《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我们可以得知,在改革之后,其退休年龄延迟到61周岁;退休时间延迟到2029年9月。

若在2028年9月,其年满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达到了最低15年的政策要求,则按照弹性退休制度,该男职工可以选择提前1年办理退休。

也就是说,与改革之前相比,该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仍等于原法定退休年龄;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仍等同于改革之前的参保时长。所以,在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不变的前提下,该职工仍按照60周岁退休,并不会导致其养老金水平降低,也就不存在打折扣。

第②个实例:1976年10月出生的男职工,参考《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我们不难得知,改革之后其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退休时间为2039年10月,延迟了3年。

若该男职工在2036年10月年满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缴费年限达到了当年政策所要求的最低18年+6个月,则其可以选择弹性提前至60周岁退休。

也就是说,与改革之前相比,该男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仍是原6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但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至少需要达到18年+6个月,才能选择弹性提前3年退休。

而在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不变的前提下,该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最少提高了3年零6个月,而按照长缴长得的原则和激励机制,反倒会使其基本养老金待遇上涨。

所以,从这2个具体示例来看,参保职工在政策允许的区间范围之内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哪怕是最长提前了3年,也并不会导致基本养老金待遇打折扣。也就是说,养老金水平不会因为职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而降低,进而能够进一步保障参保职工退休之后的养老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延迟退休改革将正式落地实施。届时,65后、70后以及75后职工的退休年龄和退休时间在改革之后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按照现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职工每晚退1年,缴费延长1年,养老金待遇的计发便可以增加1%。与此同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累计存储额也会增加,进而提高个人养老金水平。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退休年龄和退休时间的推迟对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而且,即便职工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了弹性提前退休,也同样不会导致个人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会因为参保缴费年限的提高,而提升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标准。所以,多缴、长缴、晚退是提高养老金权益的重要方式。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的呢?欢迎将您的答案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分享,期待跟大家保持沟通和交流。

惠农小帮手
惠农小帮手,你身边的致富小能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