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职工退休“新调整”!灵活就业纷纷退保?若没有社保,60岁后该靠什么养老?
民生
2024-11-15 17:11
河南
养老金作为保障晚年基本生活的经济基础,对于全国近1.4亿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而言,其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金不仅是退休人员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待遇水平的高低往往也能够直接反映出参保职工在退休之后的经济保障能力。一般来讲,养老金水平越高,则意味着退休职工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反之,养老金水平越低,则意味着退休职工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弱,仅凭借养老金收入非但难以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恐还会遭遇退而不休等一系列的养老难题。据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并轨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便实现了在缴费方式、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层面的统一。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转变,统称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需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用。而且,随着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现阶段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享受与职工同等的退休养老金待遇。
根据政策要求,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及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若想要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通常是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以正常退休为前提(病退、提前退休等特殊情形除外),往往需要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即最低缴费年限和法定退休年龄。①最低缴费年限:现阶段,社保制度规定,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还是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均为15年;②法定退休年龄:现阶段,社保制度规定,企事业单位男参保职工及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男性灵活就业人员其法定退休年龄均为60周岁;而企事业单位女参保职工及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其法定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也就是说,无论是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体制外的企业职工,又或者是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若想要按月领基本养老金,前提必须符合退休条件。据了解,早在2015年便提出了“延迟退休”的口号,而之所以要对法定退休年龄和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进行调整,主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参加工作时间不断后移、基本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等诸多的现实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有关延迟退休改革的详细方案终于公布了。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根据《办法》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涉及到职工退休条件的调整事项,主要有如下2个方面:《办法》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同步启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由60/55/50周岁逐步延迟到63/58/55周岁。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职工既包括企事业单位人员也包括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办法》还指出,自2030年1月1日起,国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并采取每年提高6个月的方式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同样适用于这一规则。灵活就业纷纷退保?退休条件调整,将对其造成什么影响?毫无疑问,法定退休年龄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无疑将会对参保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若以参保人员的类型作为区分,受影响的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薪阶层而言,影响比较小,因为他们有稳定的工资收入来源,并且缴费年限的延长反倒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退休之后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而对于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影响则会比较大,甚至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交平台上纷纷表示要退保,因为在“退休条件”相继调整之后,将会给他们带来2个层面的影响:
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意味着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需要缴纳更长时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才符合退休条件。毫无疑问,这会进一步加重他们在参保缴费层面的经济负担。而且,社保的缴费基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即便是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档参保缴费,也会导致参保缴费的金额变多。根据《办法》,自2039年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调整至20年。与改革之前相比,虽然最低缴费年限只增加了5年,但是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灵活就业者来说,便需要重新对未来的生活和退休时间做好规划。否则,生活层面的经济压力会再度加大。若没有社保,灵活就业人员人员满60周岁,又靠什么养老?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关键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这个层面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若灵活就业人员因为退休条件的调整而选择了退保,那么到了60岁或者50岁之后,又该依靠什么来养老呢?这里小编提供3个办法:养老靠什么支撑?没错,就是经济基础,而若不缴纳社保便意味着享受不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所以,提前积攒“养老钱”便是必需的。比如,不妨可以按月或者按年定期将自己规划的养老钱存到专款专用的银行储蓄账户,且这笔钱不用于日常的经济开支,就只是为了养老用。并且,这笔积攒的“养老钱”不拿来用作各种投资理财,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增值。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施行,目前个人养老金最高的缴费限额为12000元/年。而且,个人养老金除了可以根据实际的缴费金额在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之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另外,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项有效补充,在灵活就业人员只要曾经参加过职工或者居民养老保险,且至少有一条缴费记录的条件下即可参加个人养老金。所以,若没有社保养老,参加个人养老金也是灵活就业人员的一项选择。无论是靠社保养老金养老,还是靠自己的储蓄养老,保持身心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身体健康往往意味着在医疗层面的开支会大大减少,避免造成经济压力;另外一方面心理上的健康也能够提高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养老的质量。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无论是继续缴纳社保,还是选择靠自己的积蓄来养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法定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已经是板上钉钉,而参保缴费年限的延长往往能够对社保养老金呈现为正向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呼吁屏幕前广大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若自身的经济条件运行,那么还是要尽可能的积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毕竟在现行社保制度下,基本养老金才是保障晚年生活的经济基础。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见解,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