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过渡期结束,2024年10~12月退休的“中人”,养老金待遇如何计发?每月能领多少钱?参考答案来了!

民生   2024-11-11 17:10   河南  

导读
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全国近1.42亿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经济保障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是其实现老有所养的必要条件。

通常来讲,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则往往意味着退休人员经济保障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反之,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则所谓的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也恐无从谈起。

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体制外企业职工,均应当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晚退多得的待遇计发原则和激励机制,来努力提高自身的退休金水平。

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

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

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数量为2204.4万人;参考财政部预算司发布的《202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层面的总支出为16263.12亿元。由此两项数据可粗略计算出2023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为6148元。

②企业参保退休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

同理,也是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24》,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数量总计为11991.2万人;参考财政部预算司发布的《202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层面的总支出为44456.78亿元。由此两项数据,我们也可粗略计算出2023年企业参保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为3089.5元。

体制内、外养老金差距

将上述两组数据作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从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层面而言,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则更占优势,约是企业参保退休职工的近2倍。根据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如此较大待遇水平差距的原因无外乎体现在这3个层面:

第一: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普遍工作性质稳定,且按照实际月工资收入作为参保缴费的基数;而体制外的企业参保职工,则普遍缴费基数比较低,且累计参保缴费年限比较短;

第二: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普遍享有更长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水平较高;而体制外企业参保职工,大多数又不享有视同缴费年限,即不能享受过渡性养老金;

第三:除基本养老金待遇之外,自2014年10月1日起,国家便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达到退休条件之后,还可以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之前,由于受到顶层制度设计的影响,往往也会导致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普遍高于体制外退休职工,且影响至今。

养老金“双轨制”

所谓养老金“双轨制”,顾名思义指的是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体制外的企业职工分别实行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简称养老金的“双轨制”。前者,体制内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后者,体制外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者相比,在参保缴费方式、待遇计发办法等等层面均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养老金水平的差距相对悬殊。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为逐步缩小体制内、外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差距,同时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公正以及长期可持续运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下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自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与体制外企业职工共同实行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0年过渡期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2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同时确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改革前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能够做到合理衔接,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又设定了10年过渡期,并且根据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作和退休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了3种类型。

①老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其退休金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计发,且参与待遇的正常调整。

②中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改革之后退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决定》指出通过建立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③新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参加工作且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其养老金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合理衔接。

2024年10~12月退休的中人,养老金待遇如何计发?

从时间层面来看,截止到2024年9月30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10年过渡期已经正式宣告结束。也就是说,自202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将实现与企业退休职工的正式接轨,不再采取“保低限高”的计算方式。

所谓新办法,简单来讲,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待遇=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其中,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对应的待遇计发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本身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本身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④职业年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职业年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所对应的计发月数

每月能领多少钱?参考示例来了!

下面来看具体示例。假设某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在2024年10月满60周岁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其中实际缴费缴费年限为10年,平均参保缴费指数为1.27;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为5万元,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为75000元;视同缴费年限为20年,视同缴费指数为1.4,过渡系数为1.3%。再假设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为8500元/月,然后将上述这些数据分别套入计发公式,可计算得出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待遇的计发标准。

第一: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①基础养老金=8500×(1+1.27)÷2×(10+20)×1%=2894.25元/月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139=359.71元/月

③过渡性养老金=8500×20×1.4×1.3%=3094元/月

将三组数据相加,即可计算得出:2894.25元/月+359.71元/月+3094元/月=6347.96元。

第二:职业年金

④职业年金=75000÷139=539.57元/月

然后,将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相加即可得出该退休中人的养老待遇为6887.53元/月。从数据层面来看,此示例当中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其退休之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略高于2023年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水平。同时,与企业退休职工相比,优势也会相对更大。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10年过渡期结束之后,自2024年10月1日及之后退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其养老待遇将会只按照新办法计发,不再采取“保低限高”的新老办法待遇标准对比计算的方式。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可能又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反增”。所以,对于企业参保职工而言,若想要进一步缩小自身退休之后与体制内的养老金差距,那么还是要尽可能的通过提高缴费基数和延长缴费年限的方式来努力提升养老金的计发标准。否则,待遇差距只能会“越拉越大”。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

惠农小帮手
惠农小帮手,你身边的致富小能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