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国内越来越卷,到海外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尤其是背靠Temu、Shein、TikTok等平台,不少人在跨境电商赛道混得风生水起。
可这一切,随着特朗普赢得大选,被泼了一盘冷水,因为川老师表示,很快要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
不少人认为,这势必会大大增加商家的成本,跨境电商很快要进入至暗时刻。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可能和你想的相反。
代价由美国人承担
川普在竞选的时候明确说过,要对中国征收超过60%的关税。
在竞选成功之后,还补刀过一句,如果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不答应放弃创造新货币或支持美元替代品的计划,将对这些国家征收100%关税。
听起来好吓人啊,真这样搞下去,各位跨境选手是要赔光底裤系列。
于是能看到,一部分焦虑的商家开始囤货,赶在关税上涨之前,先把货品运到美国。这其中,甚至不乏美国商家的身影。
品牌工厂就报道了,有生产风扇、电热制品和灯具的工厂负责人表示,因为跨境电商卖家囤货,自家订单疯狂上涨。
虽然表面上看,这招能有效避免加征关税所带来的风险,但囤货意味着可能会滞销,库存积压不是闹着玩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人选择按兵不动。
同样是品牌工厂的报道,一位从事跨境电商的主理人表示,如果川普真的要加税,她就直接给零售产品涨价,把关税上涨的成本向外转移,背靠自身品牌影响力,消费者一般都会接受涨价。
这也有具体的数据,她对比美国品牌的客单价,中国品牌有40%的差距,这指向中国商家有40%的涨价空间。
同样的,小灼身边一位从事外贸的朋友表示,关税上涨,他只能涨价商品价格,不然没得赚了。
可以看出,这些商家的做法都指向了,跨境电商选手会把风险嫁接到消费者身上,由消费者来买单。
所以,关税上涨,对美国市场本身也存在连锁反应,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说,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首先,就是中国商品变贵,以前美国人10美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20美元,一般老百姓真的难以承受。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就指出了,如果特朗普真的把这项政策进行到底,可能每年会让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损失超过2600美元。
同时,美国零售联合会(NRF)预估,关税上涨将会波及到服装、玩具、家具、家用电器等类目。
比如,现在年轻人都爱的烤箱,原本售价只要40美元,征收关税后可能会多花48元~52美元,还有一双售价50美元的运动鞋,也将变身为59~64美元。
其次,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美国市场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
如果你记忆力不错,应该会记得很多年前有美国人做了试验,打算不再使用中国生产的产品,没想到折腾来折腾去,到最后发现周围全是中国商品。
在2018年,川普打算对中国商品加征600亿美元关税之际,就有不少美国人表示,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中国商品,小到一根数据线,大到一双鞋子。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美国出口贸易总额约为4277.76亿美元,增长3.3%,指向了美国市场需求在变大。
这也是我们上文提到,跨境电商商家们敢涨价的原因。
再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商家在供应链、运输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厂商到当地去建厂,不仅直接节省运输成本,也能躲开一定的加税风险。
总体上来看,即便川普真的大力上涨关税,中国商家还是有一定的办法应对,反正不至于死伤惨重。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倘若关税真的上涨,是伤害不到跨境电商选手任何皮毛的吧,这行还是很多搞头。
可别急着涌入,其实上帝还是公平的,一些连锁反应还是波及到我们。
砍一刀与被割韭菜
和国内电商战局相似,拼多多作为后起之秀,用低价撕开了阿里和京东二雄争霸的局面,它也把这个打法复制到国外,猛攻电商鼻祖亚马逊。
现在在北美市场当中,老外“砍一刀”买东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连带着Shein、TikTok,以及大魔王亚马逊都卷入了低价大战当中。
汇丰银行就预计了,到2027年,Temu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将增长至1400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SHEIN和TikTok,实现中国跨境电商中最高的GMV增长率。
可见,全世界人民都一样,谁都受不了低价的诱惑。
但现在,很矛盾的一个事实是,倘若川普的关税大计落地,商家涨价,其实他们以往的低价优势将不复存在,这可能会削弱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进一步,是有利于美国本土商家。
同样是在2018年,川普决定对中国商品加征600亿美元关税的时候,就有美国消费者直言,要是商品涨价了,她肯定会少买点。
同时,平台本身也在反抗,以亚马逊为例,就推出了全新低价折扣商店“Amazon Haul”,主打的就是大部分商品价格在10美元以下。
这将涉及到跨境选手要考虑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平衡,或者还是薄利多销,这又是一道难搞的算术题。
算对了,肯定是好事;
算错了,可能满盘皆输。
最要命的是,这还可能会波及到一些想入局跨境电商的普通人。
一些骗子会利用信息差去赚钱。
大家都知道,今年就业环境不是特别好,想“躺着赚钱”非常困难,大厂人被裁员,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要想拿到社保,还得自费上班,比如刚原地解散的极越。
即便是低门槛的网约车行业,也早已挤满了各路失意中年人,送外卖就更不用说了,月薪过万难以抵达。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跨境电商可赚大钱,你能不心动吗?
一些小白碍于信息接收程度有限,成为骗子割韭菜的目标。
可能你会说,关税上涨,商家成本上涨的浅层道理谁都懂,一般人都会有鉴别能力,肯定不至于被骗。
但人在暴富梦想的诱惑下以及处于迷茫状态当中,总会降低警惕性,尤其是骗子把自己包装成“电商金牌讲师”的时候,普通人很容易上当。
湖北公安在今年6月份就破获了一个跨境电商的代运营诈骗案,诈骗金额高达6000万元。
图源:螺旋实验室
具体操作也很老套:
无非就是把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说可以一对一教外行人做跨境电商,0基础也能开店那种,等你交了钱,发现自己店铺的东西卖不出去,骗子又会建议你买量投流,层层诱惑你掏钱。
但实际上,无论课程,还是买量投流,都是骗子搞出来的镜花水月,到最后受害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次川普真的要挥动关税大棒,不排除骗子还会搞出什么新骗局,这还是值得我们普通人警惕的。
当然,如果从市场饱和的程度去看,对比国内打得你死我活,全球电商市场的确有更大空间,每个人获得暴富的机会也将更多。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未来不管关税如何变动,涌入跨境电商的选手可能会越来越多。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