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何反对印度公司与vivo合资?

文摘   财经   2024-08-02 15:45   广东  

以中美合资之道治中印之身



反转来了!


7月31日,根据《印度时报》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塔塔集团此前想和vivo印度搞合资的计划,可能要流产了。


原因是苹果反对,据说这不符合苹果公司的利益。



中印合资生产手机威胁苹果


表面上看,好像和苹果八竿子打不着,但在去年10月份,印度塔塔集团,也就是收购了英国路虎品牌的那家印度财团,也收购了苹果供应链厂商台湾纬创在印工厂,意味着该集团变身为了iPhone的制造商。


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塔塔集团收购的在印工厂有20多万平方米,厂内除了8条iPhone生产线,还有上万名员工,是苹果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眼看着自己的关键队友,转头就要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苹果当然坐不住了。


一方面,苹果在今年一季度,全球销量同比减少9.6%的情况下,苹果把希望寄托在印度等海外市场当中。


另一方面,vivo、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插满了战旗,尤其是结合印度阿三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需求来看,iPhone的优势并不明显。苹果再不采取点行动,估计以后在印度都不配拥有姓名。


这也指向了,手机厂商在海外和对手竞技,收割印度市场的方式,还可以是搞合资公司,不然苹果也不会这么紧张。




摸着国企过恒河,吃出海红利


众所周知,中国科技企业到印度淘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许多玩家都很难躲过印度挖下的大坑,像富士康、荣耀、比亚迪等都因为各种原因暂停了在印计划。


可是巨大的市场红利和低廉的人工成本,又是各位不愿意撤离的原因之一。


有什么办法缓解这种矛盾的现状,各家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小灼查询了资料,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印度本地设立公司,自建生产线、铺设门面等,但没有和印度本土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仅仅是在某些业务上有深度合作。


简单理解,就是在使用印度的资源,但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有单打独斗的味道。


第二种是不仅在印度设立公司、厂房等,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还会和印度一些知名企业搞合资,强强联合去搞钱。


比如把目光放到汽车赛道,吉利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不具备任何出海的经验,但它选择和雷诺集团合作,顺利把产品打入国外市场,为中国人赚了不少外汇。


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成立合资公司,研究混动技术,进一步打开了海外市场,也沉淀了自己的技术底蕴。


不但民营企业如此,就连国企也学会了这招。


以中国国有大企业上汽集团为例,2024年4月份,上汽集团以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了JSW等印度本土投资者。目的是为了借助印度投资者的力量,让名爵捉住印度市场的机遇,同时也能规避经营风险。


阿三的营商环境有多差,相信也不用小灼多说。不难看出,对比第一种淘金方式,各位选手和本土选手搞合资,会安全和稳妥许多。



搞合资公司的操作,不仅可以借助外资力量站稳脚跟,还能依托外资本身的影响力和财力去扩大市场份额。



以中美合资之道治中印之身


就像此次想和vivo合作的塔塔集团,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它,其实它历来都有“印度第一财团”之称,大概就像三星在韩国的地位。


可以看到的是,倘若vivo和塔塔搞合资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塔塔在财力、人力等方面的资源,去抵御苹果等美国厂商的进攻,属于强者更强系列。


可能大家还是没啥实感,我们可以举近一点的例子:


就像特斯拉到咱们中国建厂,利用政策、资金、人力等优势,不仅产能扩张,成本下降,还完善了相关产业链。


再把时间往前推,美国通用在1997年,和上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上汽通用,背靠中国市场对乘用车的巨大需求、廉价劳动力等,上汽通用在2020年的累计产销就已经突破2000万辆。


能够想象,给通用创造的财富有多巨大。


现在我们也可以把这套模式放到印度市场当中,让印度人帮我们中国企业赚钱。



所以,在智能手机国内市场逐渐饱和,海外市场不好混的背景下,搞合资公司显然能让各位厂商看到希望。


如今塔塔和vivo的合作还没落地,就已经让苹果忌惮,不排除后续还会有其他玩家采取合资的打法。


毕竟,中国搞中外合资,帮国外大企业做了“代工”,被剥削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有能力、有底气走出国门,出海让其他国家搞合资。


让别人为自己打工,还能收割国外市场,意味着中企出海进入了全新阶段,合资并非坏事,中国人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怪不得美国苹果公司这次都坐不住,担心vivo抢了自己在印度合资的风头。


相比起中国企业在国内内卷,现在出海搞团战模式,总好过自己一个人闯关吧。



往期推荐


互联网灼见
思维火花相碰撞,我们一起洞察趋势,灼见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