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怎样才能实现一夜暴富,你估计会回答,去买张彩票。
而一部分新股民的答案,可能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到直播间听荐股啊。
是的,自从9月份A股进入一波牛市之后,短视频江湖就流传着各位荐股老师的神话,什么“荐股十只,全部上涨”、“昨晚推荐的股票,今天直接涨停”...
听得那是叫人心潮澎湃,生怕跟慢这些老师一秒,自己就坐不上暴富的班车。特别是年底巴菲特都开始扫货,出手超5亿美元买入多只股票,更是让普通股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那么,跟着直播间学炒股,真的能迅速变成人生赢家吗?
四天三万块打水漂
大家都知道,买入一支股票之前,通常都要对该公司进行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等,同时还要结合宏观经济去评估。
只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金融知识的小白而言,他们通常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系统学习,但也想快点进入股市掘金,于是这部分人很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尤其是短视频兴起之后,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众人急需别人指导的需求,也让直播间的“股神”蔚然成风。
以荐股大V大蓝为例,在封禁之前,他的粉丝量已经涨至千万级别,在9月份A股飘红之后,他的粉丝总量从900多万人上升至10月8日的1032万人。
显而易见,在行情飘红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希望在博主那里得到抄到一个最佳答案,快速赚个盆满钵满。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各有各的苦。
从网友反馈的结果来看,有大V推荐的股票的确逆势上涨,但更多人是被坑惨了。
像第一财经就报道了,有人跟着某博主买股票,四天就亏了三万元。
还有一些来不及撤退的散民,直接被套牢。
不信我们还可以到黑猫投诉上看一波,只要输入“荐股”二字,就能看到许多人亏穿底裤。
图源:黑猫投诉
为何会出现如此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其实也指向了荐股博主鱼龙混杂。
同样是第一财经的报道,当下荐股博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野生派,他们大多没有学过系统知识,但因为押中某些股票,或者说中一些行情而走红。
像前不久火遍整个股市的上海爷叔,一句“2024年底上证指数达到4165点”奠定他的江湖地位。
但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这位爷叔想“爱在深秋”,但最终账号只活了9天。
图片说明:上海爷叔;图片来源:截自短视频
这种类型的博主,往往因为有一定的情绪煽动性语言而走红,但背后缺乏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二是专业型博主,真的正儿八经学过金融知识,也就是传播学里说的PUGC,专业生产内容,也算是给了各位小散一颗定心丸。像一些荐股博主,都会在简介当中标注自己毕业于哪里,拥有XX年实战经验。
只是碍于外人看不透真假,我们很难去判断这些博主含金量的真假,更多的是在暴复梦想的催促下,被动选择了相信某位博主。
三则是专业投顾机构进入,他们往往会铺设达人矩阵,同时启动多个账号去直播荐股。
但根据镜相工作室的报道,有某私募基金股票交易员表示,投顾公司的顾问其实也没有多少研投能力,很有可能是在搞概率。
大致的意思是,先给500人推荐5只股票,再给另外500人推荐另外5支股票,加上行情火热和分析助推,大概会押中2~3支上涨,如此便能赢得股民信任,之后再继续分组推荐,层层筛选之后,即使最后只剩50人,也能实现一人一年获利6万。
潜台词很明显,这像是揭开了机构并非时时刻刻都是股神的真相,稍微不注意,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荐股的背后,更是隐藏着许多防不胜防的骗局。
层层引诱
如果这些博主直截了当,不绕任何弯子给你推荐股票还好,起码不会有那么多损失,但现在很多人玩的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套。
他们通常会先在直播间里引流,雇一群“水军”在评论区活跃气氛,类似“三天带我吃了21点”等内容,再加上你看到博主主页介绍着十年A股投资经验,大多数人都会停留其中。
这个时候,主播才不会透露自己挖出的牛股,而是要求大家关注、私信、进粉丝群,还会标注一句“不收费”。
都到这样的份上了,一般散民都会加个群看看,比如像小灼这样的穷人,反正他说免费。
图源:中国证券报
可惜的是,进群之后迎接用户的是,2880元的月度服务课程,这些大师表明自己会专业一对一指导炒股。要想获得更多收益,或者不想盯盘,客服便会推荐更贵的课程。
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有网友透露,一些投顾机构会开出28800元/半年的价格,根据镜像工作室的报道,这也是行业内比较普遍的定价。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蓦然让人想起“AI教父”李一舟靠卖课年入5000万,实质还是利用信息差和人们的焦虑情绪去赚钱。
图片说明:一些鼓吹大V的话术;图源:中国证券报
局外人看得透,局内人却容易迷失,尤其在“暴富梦想”的召唤下,人总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氪金了,一位律师就指出过,自己遇到最极端的案例,是有人陆续花费了100万,但后期亏损高达700万。
还有小灼的一位朋友也氪金无数买课,他承认当客服叫他买高价课程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但想到会有更高收益,还是忍不住买了。
说难听点,这有点心甘情愿给别人送钱既视感,明知道是大坑,还是义无反顾往下跳。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还有一种更夸张的玩法是,连股都不给你推荐,主打一个神神秘秘。
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有网友直言,自己在短视频平台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自称可以用某证券公司账号买卖股票,不仅有内部消息,还能打折买入股票,但前提是需要有千万资产才能办理该股票。
而且更诡异的是,在用户入群之后,这位老师还会不断更换聊天群,原因是经常被举报。
事出反常必有妖,有律师就指出了,一些违法者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会频繁变换地点实施诈骗。
可以看出,当用户一脚踏入“直播荐股”的河流,前方等待用户的不仅是财富,还可能是隐秘不见的大坑。
可能你会说,平台为什么不禁止这样的行为,其实在用户审美疲劳的趋势下,平台本身也需要荐股内容去丰富它的生态体系。
简单理解,它们也想靠理财内容留住用户。
当然,相对于以前的“野蛮生长”,现在能看到的是,各大平台都加大了对荐股内容的整治力度。
但还是那句话,这好像也成为了一场各方都是赢家,用户却处于最底层的游戏,成为被收割的那一个。
果然那句说烂的“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是至理名言。
对比下来,还不如自己研究股票。
即便亏损了,似乎也没有被骗那么难过啊。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