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炒菜机器人,正在暴打9块9预制菜

文摘   财经   2024-09-10 18:46   广东  

有了效率,没了灵魂



现在,吃预制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这其中,有人是主动的,为了节省做饭时间,一袋袋预制菜往自家冰箱里塞。


也有人是被迫的,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小店,还是星级餐厅,都能看到预制菜的身影。仿佛要是没了这些半成品,餐饮业就活不下去了。


那么,真的没有办法让我们远离预制菜吗?


炒菜机器人似乎是最优解。



很近又很遥远的炒菜机器人


现在想吃上一口机器人做的饭,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不信往某电商平台搜一圈,不少商家都面向C端推出了各种产品。


就连小米在2022年,都曾推出过一款“米家烹饪机器人”。


再把时间线拉到最近,在2024外滩大会上,炒菜机器人也成为一大亮点。


和现在特斯拉等玩家布局的人形机器人不同,炒菜机器人的外观是由一个锅、机械臂和微型电脑组成。


图片说明: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炒菜机器人;图片来源:小红书


其主要是应用了视觉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前者通过图像识别软件,识别食材种类,得以及时调整烹饪参数,后者则是用来监测烹饪过程,比如气味传感器等,确保烹饪步骤不会出错。


具体流程也和大家想的一样,只要把切好的菜放到锅中,设定好一定的程序,无论是红烧鸡翅还是香辣大虾,炒菜机器人都能满足你。


以前你炒菜要半个小时,现在炒菜机器人五分钟就能搞定。


但大家都懂的,尽管节省了时间和流程,可一旦涉及到这种黑科技,价格总是那么美丽。


在大多数人只愿意喝9块9咖啡,吃9块9汉堡的今天,一台炒菜机器人的价格最少要600块钱以上,一些技术先进的选手,价格更是拉到了一万元的水平。


从评论区的反馈来看,还是得买价格贵的产品,才能正儿八经吃上一顿机器人做的饭。


这还不如我二十块钱买个小电炉,简简单单又得一餐。


价格因素导致,注定了炒菜机器人目前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虽然没有隔壁MR头显赛道吓人,但在消费降级趋势下,买个炒菜机器人,好像真的没有预制菜划算。


但它也有魔幻的地方,和C端用户遥遥相望,可又经常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因为许多餐饮商家,都开始引入炒菜机器人,在大家不愿看到预制菜的背景下,一些餐饮大搞“现炒”概念,企图实现弯道超车。


以老乡鸡为例,早在2016年就搞了煮饭机、炒菜辅助机器人等设备,在其招股书当中也提到,炒菜机器人项目正在实施。


另一边还有活跃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小菜园,也在招股书当中提到,2023年已经有部分门店开始用炒菜机器人,并打算上市募集到的部分资金,也用于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


图源:小菜园招股书


必须要提的还有湘式盖码饭“霸碗”,也是凭借着炒菜机器人迅速扩张,目前它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有近400家。


吃过“霸碗”的童靴都深有体会,从下单到出餐,用不了几分钟时间,真的主打一个快准狠。加上价格便宜,成为了许多打工人的首选。


可以看出,炒菜机器人一边在价格高贵,另一边又在借助B端的力量接近消费者。

如此矛盾的一幕,它真的能爆锤预制菜吗?



起码能吃上顿新鲜的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预制菜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便利性。其实这一点,炒菜机器人同样可以满足。


对于B端商家而言,可以做到快速出餐,对于C端用户来说,只要按下机器,就能立刻吃上饭。


其次,对于预制菜的固定化,不可改变口味的痛点,炒菜机器人还能随时个性化定制,比如调整辣度,多放葱花和香菜等。


本图由AI生成


但预制菜嘛,你点了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以前点外卖想着要个微辣就好,没想到商家一口拒绝,表示辣度不可调整。


有网友更是分析,现在流行的9.9元低价外卖,很有可能就是采用了预制菜,理由在于从下单到出餐只用了几分钟,不是预制菜也没有其他可能性了。


同时,还有中国人所追求的营养保持,炒菜机器人可做到现炒,新鲜滚热辣都会有,而预制菜在加工和冷藏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营养的流失。


科普中国就指出过,预制菜在经过水洗、高温杀菌、用户二次加热等环节之后,维生素、矿物质等,还有生物活性成分,都可能存在流失。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卫生问题,机器人炒菜做饭,也就不会有“大厨上完厕所没洗手,就给我炒粉”的烦恼。


当然,对于B端商家而言,炒菜机器人能降本增效才是重点。


能够看到的是,炒菜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工作,直接压缩了人力成本。


特别是一些单调重复性的烹饪流程,都可以交给炒菜机器人去做,既避免人类因为单调而出错,又能保证菜品质量的稳定。


本图由AI生成


以小女当家为例,在过去,它们一家200平左右的门店,要配置22名员工,其中厨师为12人。


但在引入智能蒸菜机等设备之后,450平的门店只要13人,这个时候的厨师已经缩减为2人。


显而易见,有了智能设备的助力,餐饮选手一是可以节省厨师的培训成本,二是保证餐品的出餐速度和效率,也能加快自己的扩张速度。


可能大家还是没有实感,我们也可以参照隔壁茶饮赛道,同样是采用智能设备去做奶茶,真的能做到大家所追求的降本增效。


以奈雪为例,自从在2022年将自动化设备推向门店之后,奈雪的人力成本从2021年的33.2%下降到2022年的31.7%,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还变成了26.4%。


如果各位餐饮选手大规模采用炒菜机器人,估计人力成本下降的速度也会和奈雪差不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炒菜机器人就是十全十美的。


和预制菜一样,它也存在许多鸡肋的地方。



炒出来比我妈做的还难吃


一面天使,另一面也可能是魔鬼。


尽管做到了预制菜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现炒”,但机器始终是冰冷的事物,它只能单纯的遵循标准化流程去作业,也就很难炒出中国人所追求的“锅气”。


换句话来说,就是缺乏人情味。


有时候,食物也是人类情感的纽带,从食物当中可以吃出厨师的情感倾注,吃出滚滚红尘,吃出人生百态。


这显然是炒菜机器人很难具备的。


由于程序化设置,注定了它炒出来的菜不会有多大变化,对于只需要充饥的牛马打工人而言,这些菜品可能是美味的。


本图由AI生成


但对于味蕾挑剔的老饕而言,可能会发出一句震耳欲聋的“难吃”。就像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炒出来比我妈做的还难吃。


除此之外,炒菜机器人不能少的一个步骤,就是要自备食材,这估计是很多人不愿意做饭的原因之一。


从现在的技术来看,各位炒菜机器人还做不到像人形机器人一样,能随意走动,去搬运食材又能自己切菜,它还是一个需要人工投喂食材的小宝宝。


简单理解,就是名副其实的“炒菜机器人”,人家不负责备菜,从这个层面去看,预制菜似乎比它更优。


不仅如此,洗锅问题也让用户很头痛。虽然不少炒菜机器人都有自动清洁功能,但它还做不到像人类一样,所有边边角角都能清理干净,一些卫生死角,还是需要人类手动去操作。


果然孟子诚不欺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贪图炒菜机器人的“现炒”,就不能要求它完全跟真人一样。


这也表明了,现阶段它想取代“厨师”是不可能的,一生追求美食的中国人,还是需要颠勺的真人大厨。


但和预制菜一决高下,也足够了。


起码越来越多餐厅,不再把重点放在预制菜身上,而是不断布局炒菜机器人,比如我们上文说到的老乡鸡、小菜园等。


未来预制菜和炒菜机器人,或许还会有更激烈的博弈。




往期推荐


互联网灼见
思维火花相碰撞,我们一起洞察趋势,灼见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