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不敢出去
都说“大厂外包,连狗都不做”。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你会看到许多互联网大厂人,在被裁员之后,又重新回到大厂干起了外包。
还有一些原本就在做外包的牛马们,干着“低人一等”的活,即便降薪了,取消班车、免费早晚餐等福利,却还是不愿意离开。
曾经被打工人厌恶的外包,现在都成香饽饽了?
薪资暴跌,也有人抢着干
2024年互联网大厂降本增效愈烈愈烈,大厂外包的争夺战也愈烈愈烈。
现在只要打开社交平台,输入关键词“外包”,你就能看到一堆人在吐槽今年外包不好干了。
很多网友都表示,前几年外包随便进,现在除了对工作技能有特别要求之外,工资也降低了好几千。
图片说明:网友吐槽外包门槛变高;图源:小红书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供大于求,门槛自然就变高了。
还有更离谱的,即便你真的“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终于顺利干上了外包,也有可能会被正职员工抢活干。
图源:小红书
这放在几年前,谁敢信啊,毕竟外包都是干脏活和累活的。
现在无数互联网牛马,在线求一个干累活的机会。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转变,和大厂降低人员成本有关。
目前,大厂进行人员优化主要有三种操作:
一是对正式员工下手,爽快地赔个N+1,美名其曰“从公司毕业了”,分手比较体面,一别两欢,各自安好。
二是对外包员工下手,由于涉及到外包中介公司,外包员工一般很难拿到赔偿,只能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大厂格子间里;
三是明确提出“去正编化”,根据“字母榜”的报道,某些大厂会直接精简正编员工的数量或占比,通过外包来补足自己的用工需求。
在某论坛当中,也有网友表示了,自己公司要求所有正式员工转为外包。
可以看到的是,当下互联网大厂正在上演矛盾的一幕:
一边是许多外包和正编都被裁,另一边是外包需求也在增加,随着许多失业人员在寻找新的工作,又导致外包岗位变得“僧多粥少”。
本图由AI生成
这不是因为外包的待遇变好了,而是大家没得选啊。
“字母榜”就报道了,一位在百度工作了6年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在被裁员之后,只能忍痛接受外包。
原因也很常见,一方面是他已经过了35岁的年龄门槛,公务员、银行、国企等都与它无关,即便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对年龄也有一定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他面试机会变少,另一方面还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迫使它不得不将就,赶紧找到一份工作。
只不过以大厂身份重回外包之后,薪资从每月两万五,变成了2万,年终奖什么的也成为浮云,根本不可能有。
除了职场老鸟之外,一些年轻人也苦于“钱包日渐消瘦”的压力,只能重新选择外包。小灼一位曾在大厂干外包的朋友直言,总不能还叫爸妈给钱过日子吧。
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或许还是自己能在大厂上班,感受着中国互联网那新鲜活跃的气息。
但这种落差,也不是在“在大厂上班”的头衔就能够弥补的。
更让人难过的是,这似乎会成为一种趋势,大厂搞外包,打工人也向往外包。
大厂卷生卷死的连锁反应
根据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
尽管互联网普及率有所提升,但对于大厂来说,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却是不争的事实。
简单理解,就是钱变得难挣了,但用工、运维、物业等成本却在逐年增加,于是许多大厂都搞起了降本增效。
同时由于生存空间被压缩,大家都涌向新的领域,比如抖音做本地生活,快手去做团购等,这都需要大量粮草作为支撑,又使得降本增效越来越猛烈。
肉眼可见,大厂降低成本落实到方方面面,除了搞裁员和扩充外包之外,还有更严苛的时间管理。
小灼在《连厕所都在抛弃大厂打工人》当中也提到过,许多大厂都已经在进行“厕所管理”,企图通过减少员工的上厕所时间,创造更大的财富价值。
今年还有更夸张的是,有大厂员工指出,现在办公室的厕所变臭了,降本增效之下,连阿姨都被裁员,留下来的清洁工只能一人打扫多个楼层。
显然,随着大厂越发没有边界的扩张,“节衣缩食”会是一个趋势,外包成为了节约成本和扩充弹药的最优解之一,这可能导致大厂“正编”越来越少,外包岗位越来越多。
大厂几乎很难对外包有抵抗力。
不信我们可看到,刘强东在2018年的采访就指出过,如果通过劳务外包或者少缴五险一金,京东一年可以多赚50亿人民币。
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眼前流失,换谁都会肉疼一把。
只不过大厂是省钱了,忧伤只能留给打工人。
外包之所以被厌恶,是因为所遭受的折磨是言语上、待遇上,还有心理上。
这已经是三重打击。
最常见的,就是工牌颜色不一样,无法查看文件的权限,干着正式员工不愿意干的脏活和累活,可能是机械重复的,可能是繁杂的,但你却没有获得任何成长空间。
福利就更不用说了,节日假的礼品没有你的份,健身房更是无法进入,再残酷一点的,可能是正式员工能免费吃的早餐和晚餐都无法拥有。
外包人感觉自己在大厂,但大厂里的一切,似乎都在提醒着大家,你并不属于这里。
待遇的鲜明对比,直接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一般来说,外包员工做的工作都是执行和打下手,很少涉及到决策和设计层面,这意味着他们很少动脑子。
说难听点,就是搞辅助的,这对于个人成长并没有多大助力,很容易摧毁人的心智,让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
小灼一位朋友表示,自己干了几年外包,除了感受一波大厂的职场文化之外,好像也没学到啥东西。
还有那些被裁之后,又重新回到大厂做外包的打工人,一是要面临那些正编同事惊讶的目光,二是收入和待遇的巨大差距,更是让人备受折磨,却很难逃离。
本图由AI生成
当然,如果非要说外包有优点的话,也还是有那么一两点。
游走在大厂的边缘,他们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并且不会和正式员工有太多利益冲突。
一位朋友在知乎就写下了,自己作为外包,不用写日报,周报也是随便写写,有段时间摸鱼了两三个月。
这也许是有人还愿意干外包的原因之一。
但从目前的走向来看,这可能会是一种趋势,随着互联网大厂的无限内卷,估计还是会有很多人涌向外包,这可能是无法阻挡,也无法避免的。
为了吃上饭,只能暂时放弃诗歌和远方。
也许过了很多年后,这会成为一种常态,希望外包人也被锻炼出不一样的心态。
正如李宗盛那首《山丘》里面唱的,“终于放开胆,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