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几名新村群众找我反映情况,事关村集体和群众的土地纠纷。我听了之后觉得问题并不复杂,电话问了村书记和三资办主任,现场就把问题解决了。
我问来访人,我说这点事你们找分管副镇长就可以啊。他们说,我们前几天就来了,副镇长听不懂,让我们找你。
想想也是,贾镇上面几个不想努力的老同志,下面一群摸不到门道的小朋友,找个扛大梁的都费劲。
今天的文章,讲讲乡镇年龄断层问题。
年龄断层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从理论上讲,自公务员考试制度建立后,体制内就已经建立起了良性循环模式。每年有老人退休,每年有新人招录,随着时间推移,青年变成中年,中年变成老年,一代带着一代干,循环往复。
但这个模式在基层行不通,因为基层条件艰苦、发展受限严重,能跑的都跑了。
为解决乡镇留不住人才问题,国家在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同时,上级机关一般不得借调乡镇干部,因工作特殊需要短期借调的,应征得借调单位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同意并明确借调时间。
但是,意见发挥的作用有限。以贾镇为例,6年前考入的4名公务员,其中3个服务期满就调回了市内区直,剩下1个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
2019年,国家又出台了新的利好政策,就即《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要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增强整体功能,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完善来源、经历结构,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合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
2021年,乡镇党委政府换届。在组织政策指导下,乡镇党政班子年轻干部比例大幅度提升,其中35周岁以下干部比例超过30%。换届后,贾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9岁,而在换届前平均年龄则高达46岁。
基层经验是年轻干部的试金石
让更多优秀干部崭露头角,可以有效解决基层无人可用问题。但是,部分年轻干部在解决群众问题时,不够得心应手。
从近几年组织部无任用调研结果来看,一些干部对新晋「五方面人员」颇有微词。除原乡镇事业编外,其他结构性干部并没有真正从事过基层政务工作。有的成长进步速度慢,三年多还写不好材料;有的不敢较真碰硬,遇到问题就往后躲;有的一问三不知,只会一句按规定办。
贾镇的「五方面人员」是一名市直驻村干部,这位同志负责招商、农业、人居环境工作。我发现她更擅长在台上提出一些听起来有道理,实则没有操作空间的要求。当真正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么把麻烦甩给组站长,要么把问题端给主要领导。
知乎提问:年轻末位副镇长,领导交办了违规建坟信访件,但民政助理认为自己不是牵头部门部门,不肯承接工作。
显然,这位副镇长同志一不懂业务,被民政助理两句话就糊弄过去;二没有威信,自己的分管干部没把自己当盘菜;三工作方法不多,不知道怎么做民政助理工作,不知道用其他办法解决问题。
不太行的副职,手下是一群不太行的小年轻或者不太靠谱的老同志,工作成绩可想而知。
年轻干部缺的是干部威信
基层干部的根本使命是服务群众,群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不信任。
有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被纳入低保户,于是一遍一遍地到镇上去找。有的人以为地上可以随便建造房屋牛棚,不懂也不想懂什么叫基本农田。
有些问题,很难用常理去解决,于是只能另辟蹊径,即所谓的「卖面子」。
比如,有个缠闹户在我办公室坐了两天要求办低保。我给他算子女赡养费超标,他就说子女不管;我跟他说查到名下有大额存款,他就说我们撒谎;我给他算养了7头肉牛值10万元,他就说今年养牛亏钱。村干部说不动,派出所劝不走。最后,本地干部人大张主席出面,一根烟,几句闲话解决了问题。
虽然我不支持用「面子」「和稀泥」这些方法解决问题。但必须承认,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本地老干部在解决问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之前乡镇任副职时,人大主席,武装部长,常务副镇长和另外一位副镇长,都是本地有「里子」有「面子」的老干部。但这次换届,镇上有「面子」的老干部仅剩一位。
老干部传帮带,中年干部冲锋陷阵,年轻干部迅速成长。这是一个理论上非常完美的模型。但当前基层困境在于:老干部越来越少,中年干部流动性强,年轻干部发育不足。
今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标志着组织对于各级党政班子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近期,我也陆续接到了组织部门对于「五方面人员」的摸底通知,以及对于换届年人选的无任用调研。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会对乡镇党政班子结构进一步分析。
我认为,下一届的党政班子,优秀年轻干部比重会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91后」会成为乡镇干部的中流砥柱。
好苗当然应该重点培育,精心呵护。
但不考虑自然生长规律,硬性规定好苗的数量,无异于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