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牺牲健康是一种慢性病
今天的故事从养娃谈起。
对于我家小朋友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他一脸的不情愿,会趁我不注意时玩橡皮。可一旦到了平板时间,他不无聊了,也不溜号了,连饭都可以不吃。
而成年人也好不到哪去。我认为打游戏比看小说有趣,看小说比看社科书有趣,看社科书比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有趣。
道理很简单,游戏有及时的正反馈机制。比如我喜欢玩的「肉鸽」游戏,几分钟时间就能提升等级、更换装备,让自己变得强大。
但学习,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得到反馈(月考),而最终成果要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实现(高考),并且可能是负面结果。如果一件事不断地机械重复,且没有积极的正反馈,就会越来越无聊。
道理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话题。
如果你分到县委办那天就告诉你:五年后你会鬓角渐白开始谢顶,端肩驼背老眼昏花;你的妻子会抱怨你不顾家庭,你的孩子会把你当作陌生人,但你会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我觉得你大概率会拒绝这份邀请。
如果你到了政府办那天就跟你说:八年后你会成为老烟枪,你会喝出酒精肝,你会患上痛风的毛病;但就算痛风你还必须要去应酬,要一口一口灌着酒精,但你会为乡镇主要领导。我觉得你甚至不会心动一下。
香烟和酒精都是一类致癌物,就算酒瓶上印着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但仍然有人照喝不误。
负反馈来得太慢了,有些人从出生到装进盒子,甚至没来得及感受到烟酒带来的坏处。
各取所需,牺牲家庭是一场未来投资
损耗健康是逐渐积累的慢反馈,可在单位加班写材料,陪领导应酬到半夜,「抛妻弃子」却是客观存在。
难道为了进步,就可以牺牲家庭吗?
这个问题有两个因素,客观上讲公务员具有组织服从性,主观上说有人主动争取了服务领导的机会。
对于那些考入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等单位的干部来说,除了少部分不清楚单位性质的人外,早在他们考入之前就已经有了接受加班的觉悟。公务员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是自身的责任。
从另一个角度讲,到大机关去,争取成为领导的联络员,是很多人主动争取来的「美差」。一方面跟在领导身边,可以更快地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可以学习更多的领导艺术;而另一方面,在领导身边服务,未来提拔的路上一定会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政治优势。
作为一名曾经的正县级领导联络员,关于牺牲家庭方面,我和妻子早就达成了共识。既然组织给了这样的机会,不管是否愿意,都要去努力完成任务。不断磨练自己的文稿水平,争取早点交卷回家,这是一名合格公务员的操守。
牺牲五年左右的陪伴,为的是成为其他人求而不得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为的是剩下几十年在小县城能够过得更好。
所以,我们要讨论最后一个话题。县城副科,为什么有这么大吸引力。
梦寐以求,为什么都要争这个芝麻官
关于副科级干部在县城有多大能量的话题,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所以这次换个角度谈。
2019年,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实施后,在职干部们迅速将红利瓜分殆尽。在论资排辈这样的大环境下,新入职公务员属于难以晋升的40%。
既然论资排辈晋升四级主任科员遥遥无期,那走职级成为实职副科级干部则是提升待遇的唯一出路。
职务代表椅子,意味着有独立办公室,有更好的办公环境,有向下分配工作的资格。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自然是社会影响力。在县城总有那么一群人,办事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明明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去办理,他们非要打个电话、吃顿饭、送点礼,走弯路去办。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负责一点工程项目、能给孩子办学区学籍、买房可以少花几万块钱,都是社会地位的证明。
一个朋友,为了解决副科级身份,先是调到事业中心担任副主任,之后等了四年又运作回县局成了副局长。刚上任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有人请吃饭。老婆埋怨他不管孩子,没时间照顾家庭,他却说,我每天在外面喝成这样,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庭么。
在他看来,现在是个「体面人」。而这些,都是为了家庭发展积累的人脉和资本。
当浮士德与墨菲斯托签订魔鬼契约时,他一定没有考虑过出卖灵魂的代价。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可能本来也不愿意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每天觥筹交错也许正是他的追求。而所谓的牺牲健康,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应验。
有些领导干部,喝坏了身体说健康最重要,退休之后说陪伴最重要,面对镜头说廉洁最重要。
相信我,如果能重来。
他们肯定还是那个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