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摇篮
摇篮指的是生产干部的机构和岗位,本章重点对多出干部的机构,机构中多出干部的岗位进行分析。
1.多出干部的机构
县委办和政府办。统称「两办」,分别是中县县委和县政府的办事机构,是中县两大权力核心所在地。经统计,有22%的县领导,25%的乡镇领导,29%的县直领导,17%的垂直部门领导曾经在两办工作过。说明两办是中县领导干部的摇篮,是领导干部的蓄水池和发源地。两办多出干部的原因是:高进高出,通过再筛选机制挑选优秀干部进入到两办。高端历练,在权力中心工作其实践锻炼和眼界视野更高。服务领导,不少县领导都会为服务自己的干部晋升积极打招呼和运作。
组织部和纪委。组织部和纪委是县委的两大核心部门,一个管干部提拔,一个给干部惩罚。组织部产出的干部明显比其他常委部门要多。主要原因:近水楼台的部门优势;高进高出筛选机制。纪委出干部的原因则是内部领导岗位多,9名纪委常委都是正科级,10多名室主任都是副科级。
林业局、教育局和农业局。三个单位都是中县政府的重要工作部门,产出领导数明显较多。原因是:院校分配和专业分配,几大农校、林校、师范学校招生数量大,毕业对口分配。学历干部聚集,林业和教育系统是知识分子聚集地。地方需要,农林和教育干部是地方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资源。
而财政局等关键部门则因为权力过大,出现了宁愿在财政局做股长,也不愿意到别的局做副局长或者副镇长的情况。
共青团县委。团委是中县青年干部的摇篮,累计产出14名正科级以上干部。原因是:组织特点和职责使命,团组织的任务是「不断为党和国家输送年轻干部」。年龄优势,历任团委书记基本都在30岁以下,同龄人仕途刚刚起步他们就已经是副科级甚至正科级干部。干部资源丰富,团委书记大多拥有有相当多的政治资源和关系网络,有助于其仕途发展。团干部的特点,团的干部必须多方筹划,多方协调,同时学历较高。
乡镇。乡镇是县里的一级政府,负责几万人的生计和发展问题,在县里的地位举足轻重。经统计,有59%的县领导,77%的乡镇领导,53%的县直领导,具有乡镇工作经历,乡镇是名副其实的干部摇篮。主要原因有:组织部门用人导向,从基层提拔干部,既是鼓励干部到乡镇工作,也是对基层一线干部的安慰和补偿。乡镇职位结构,乡镇领导职位有10多个,晋升空间比县直部门大得多。乡镇干部结构,由于大多数人初职选择县直,导致乡镇干部积压较少,晋升机会更多。乡镇工作特点,乡镇是综合全面工作,可以使干部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2.多出干部的岗位
只有关键机构的关键岗位才是多出干部的地方,这种「双关」现象和机制是干部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现象。
县委书记是市领导的摇篮,但他们的政治生命大多止于副厅级,成为正厅的凤毛麟角,建国后中县历任县委书记只产生1名副省级干部。县长主要路径是晋升县县委书记,转任市直一把手则大部分停止于正处级。
副县级领导的发展路线比较复杂,此处不多费笔墨。
最容易晋升副县级领导岗位的科级岗位:重点乡镇党委书记、财政局局长、政府办主任。
最容易晋升副科级领导岗位的股级岗位:一是业务股室,比如组织部的干部科,宣传部的新闻科,计生委的统计股等;二是各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和人事股长。
秘书。秘书岗位是各级党政机关的关键岗位,是培养干部的摇篮。经统计,有38%的县领导,50%的乡镇领导,33%的县直领导,17%的垂直部门领导具有秘书经历。
县委书记、县长的秘书任后职务主要内部晋升为副主任,以及晋升委县直或乡镇副职。组织部的秘书岗位流动率较高,一般转任干部科科长、转任部委办或县直副职、晋升为正科级干部。乡镇的党委秘书基本都提拔为乡镇副职。
关于秘书岗位多出干部的因素,原因有:多层筛选,秘书岗位人员的确定是一种再筛选机制,要求较高。学历因素,秘书出身干部基本都是学校毕业,有学历和年龄优势。岗位特点,秘书岗位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和枢纽性。服务领导,即中县人所说的「大人手下长大人」。
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岗位是各级党政机关的关键岗位,是领导干部晋升的重要平台。经统计,约10%的县领导,27%的乡镇领导,35%的县直领导,42%的垂直部门领导具有办公室主任经历。
县委办公室(县委常委)主任被称为全县办公室主任之首,来源包括副县长晋升、县委常委转任、乡镇党委书记晋升,任后职务一是转任组织部长、常务副县长等关键常委,二是退居二线,三是转任市直一把手或副职。政府办公室主任被称为局长之首,来源包括县直一把手或部委办副职转任、内部晋升、乡镇党委书记转任,任后职务一是转人大政协副职、二是转任乡镇书记或县直一把手。
办公室主任出干部的原因跟秘书岗类似。
最后,送上一段某位由办公室主任成为局长的「谆谆教诲」:
以上就是《中县干部》第五章的内容,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