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关于乡镇财政体系的文章。我在文章中提到,乡镇财政在8月份会更加举步维艰,因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正式实施。
条例规定:政府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同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
一个月过去了,我想聊聊县乡财政的变化。
要谈公平竞争,先谈谈不正当竞争
征税制度改革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地区发展关键要有企业,其次要有人口,最后要有资源。
因为资源、交通、政策、气候等重重制约,对于企业来说,最佳投资点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才考虑东北、西北等偏远地区。
没有优势就没有企业,没有企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人口外流,人口外流就土地贬值。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几大税种都存在征税困难。
于是,有地区率先搞起了「总部经济返税园区」。
简单解释,通过招商引资把企业引进到园区,落户园区企业享受与税收挂钩的返还政策。比如双方约定,企业每缴纳增值税100万元,政府以奖励方式返还税收30万元。
更简单的,让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在大城市铁岭注册分公司,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通过分公司缴在当地,当地政府按照约定按比例返税。
在这个模式下,企业每缴纳100万增值税,50万归国库,30万归企业,还有部分上缴到省市,乡镇政府则所剩无几。但哪怕只剩1万,政府也是赚的;哪怕一分不剩,政府年末也能拿到超量税收返还。
看上去是三赢,实际上输的是原企业所在地,该缴的税都流到了税收洼地。
公平竞争,是确保财政稳定的关键
北县的乡镇,能支棱到今天,说好听点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老领导有办法,攒下几千万家底,后辈省吃俭用,到今天还能够勉强度日;有的有金山银山,储量几千万吨的有色金属,每年坐收千万税收;有的四海皆朋友,总部经济遍地开花,也能维持运转;还有的实在没了办法,过一天算一天,没钱了就借,年末了再还。
但不管什么办法,或多或少都干着不正当竞争的营生。对于政府主官来说,靠增值税维持收支平衡是一方面,通过其他方法提高税收数据(哪怕赚不到钱),让自己在乡镇排名中靠前,为县里贡献更多的税收,是仕途晋升的不二法门。
但正如上文所说,不正当竞争中唯一亏损的是企业属地政府。本来应该全额缴在当地的增值税,因为其他地方挖墙脚,白白外流。省与省竞争,市与市竞争,县乡之间也互相拆台。
当一个县各乡镇开始提高返还比例,互相挖墙,这个不正当体系就彻底崩溃了。
由小见大,越是发达地区,越是规模企业多的地区,对不正当竞争怨气越大。而从国家层面来讲,保证各地得到自己应得的税收,不仅有利于地区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统筹。
所以说,不管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还是《决定》,都是有利于国家长久发展,势在必行的大政策。
七上八下,县乡阵痛过后才有希望
从北县税收情况来看,各乡镇均呈现出7月份超比例完成任务,8月份断崖式下跌的现象,我愿称之为「七上八下」。
形成「七上八下」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各级政府、被返还企业都知道即将实施的新规,所以抢在新规生效前争取多纳税、多返还。而8月1日起,全国各级政府形成了默契,停止了返税政策,企业缴税没了动力,政府招商没了红利,于是税收大幅度下降。
税收完不成,一是「三保」难以为继;二是影响仕途晋升;三是年末算不回钱。
县乡政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最起码的,积极对上争取,多要一万是一万;盘活闲置资产,能卖的卖,能租的租,尽量换钱;跟企业积极对接,既然全国一盘棋,那就争取在本地继续缴税;拼了命的帮扶企业,到省厅市局帮助办手续,抓紧复工复产。
依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就未来的经济形势,我跟熟悉的县乡干部进行了一次长谈。大部分同志抱着积极且乐观的态度。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虽然8月起,县乡财政会经历一段越来越难的日子,但税改后的成果也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应有的成果。
公平竞争,利好的是被人挖墙脚的发达地区。高税收地区税收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国家对税金的二次分配。能赚钱的多赚钱,不能赚钱的自保,贫困地区专心发展农业。
在国家宏观统筹作用下,大约5年时间,县乡财政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
只不过,现任政府主官有点难当。